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师”与“人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师”与“人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主要从生命教育兴起的大背景探讨当代教师的素质提升问题。笔者认为,由于教育形势的新发展,尤其是我国生命教育的提出与贯彻,教师应该既当“经师”又为“人师”,亦既是学生们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们的生命导师。

【关 键 词】生命教育;教师素质;经师与人师;知识传授;生命导师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49-04

生命教育的定义目前已有许多,在笔者看来,生命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生命的教育”,即与中小学的语文、数学、化学、物理课等并列的又一门关于生命的课程,如此去定义生命教育未免简单化了。其实,生命教育中的“教育”一词不能理解成名词,而是动词,即“教化与培育”的行为。因为现代中国语境中的“教育”一词最早出自于孟子所说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在此,“教育”一词明显是动词,是一种教化培育的过程。所以,广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培育人们生存、生活、生命以及生死品质的社会性教化活动,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学会如何积极地应对人生过程及生死的挑战,学会尊重生命并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培育人们对待自己、他人乃至一切生命体的责任感;而狭义的生命教育,则指大中小学中以培育学生优秀的生命品质的教化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们从小就知晓生命的可贵,懂得如何去创造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从而获得身、心、灵的健康成长。所以,从根本上而言,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成为人”,在“成人”的过程中,不仅让受教育者有知识与技能的增长,也包括如何使之适应生活、改善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更要让受教育者学会拓展生命的宽度,丰富生命的色彩,实现生命幸福与人生不朽的终极目标。

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可见,进行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生命教育的健康发展及推广关键还在教师,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中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更要让全体教师有生命教育的素质。老师们既应该是“经师”——知识的传授者;也应该是“人师”——学生的生命导师。因为生命教育强调触摸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也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其关键在于生命教育与我们许多老师已熟知的知识性教学在方法上有着本质的不同,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细心地体会,并把生命性教学与知识性教学很好地融合起来。所以,生命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归结为一点即是:我们的老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合一,真正贯彻个性化教学、体验性教学、启发性教学、生命融通式教学和知行合一式教学,这可能让许多老师不适应,要加强学习和培训。

比如,现在许多学校和老师还习惯成自然地在使用“教育暴力”来管制学生,以应试的标准来划分区别孩子,比如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差生戴绿领巾”;[1]而包头一中学给优秀生穿“红校服”。[2]朱四倍先生指出:“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是让儿童和少年学会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促进其健康个性的发展,而不是羞辱学生,这是我们看待‘绿领巾’的前提。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就‘绿领巾’逻辑来说,显然是属于心灵伤害形式的教育暴力,其虽没有躯体伤害,但造成儿童情感冷漠、个性扭曲,容易形成奴性人格,在儿童的心灵造成更深的创伤。”[3]这样一种“教育暴力”甚至导致了学生的自杀现象,令人痛心疾首:“2012年4月13日晚,山东一位14岁女生李欣玥从自家五楼跳下,经抢救无效后身亡。据女生妈妈说,当晚她收到老师发来的短信,要求还没理发的女生这周末必须理发。这是老师当周发第三条短信来催了。孩子听后说坚决不剪,后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拉开窗户,很快就跳了下去。在那一瞬间,女生妈妈根本没反应过来,当时就傻眼了……”[4]笔者曾经在1968年随同父母下放到农村,读了农村的小学五年级、初中和高一;高二时回到某城市二中读书并毕业。本人写了一篇文章,深情地回忆起20世纪70年代读书时学生被派去河中担沙建教室,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一栋教学楼不久便建成了,直到现在还在使用等等等等。一位不知名的“博友”回应到:

现在能叫到学生去担沙?

那是个老师受人尊重的年代,

现在二中早已不是当年了,

漂亮的大楼,很垃圾的老师,

一个教育产业化的年代,

包工头当校长了,

老师都是催交钱的高手了,

学生都是顾客了,

但没有顾客的权力,

班上也分贫富阶级了,

博主的那个年代 早已远去消逝不见 ,

也许前后门那几棵大树还记得你……

笔者看到这段回应的文字不禁愕然,心中非常难过:为何师生之间、生校之间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深思,学校也都应该反省啊!

所以,我们要把知识的教育转变成知识与生命共同成长的课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们的生命成长,但现实却不容乐观:教育的产业化冲动以及对金钱的追求已成为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伴随着的必然是功利性凸显,忽视受教育者主体生命的丰富性及成长的复杂性。“老师”这个称呼不知何时已演变成一份谋生的“职业”,而不是内含个人生命价值的事业,老师在教学中只付出“劳动”,而不付出感情。

笔者最反对一句流传甚广的口号:学生是老师和学校的“衣食父母”。从实际情况来看,也不是这样的。现在小学到初中都是义务教育,不存在学生养活学校和老师的问题;就是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生要交一定的学费,也完全养活不了学校与老师,为什么国家还要把教育经费提升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呢?可见,说“学生是老师和学校的衣食父母”这句话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而且更严重的是颠覆了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也颠覆了师生间的伦常关系。从中国传统教育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们在教育中可以“爱生如子”:学生以事“父”之道事“师”,老师也以教“子”之心来教书和育人。在生理上,老师与学生并没有血缘关系;但人不仅有生理生命,更重要的是人有精神的文化生命,老师培育学生,实际上即是养育学生的精神文化生命,对其知识的、人格的、精神的成长负责。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老师能称得上是学生的“父亲”。现在可好,学生变成了老师的“衣食父母”了?!简直是人伦颠倒,师伦颠倒,师将不师,学将不学,对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