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春拍热门盘点:彩瓷终出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春拍热门盘点:彩瓷终出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春拍接近尾声。瓷器市场又传出重要信息。翰海的乾隆官窑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以2408万元成交。回顾今年春拍。4月份的香港苏富比清雍正柠檬黄地粉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以2272万元港币成交。为今年彩瓷的 市场走高打下伏笔;紧接着。中国嘉德的一件清代雍正绿地纷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以2643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香港佳士得的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拍出5472万港元。一件口径仅为l4厘米的小碗能拍出这个价格。过去除了御制珐琅彩瓷有过这种荣耀之外。还未见到其他瓷品有这样的惊人表现。当然。这些创造天价的拍品。就其器物造型和收藏经历各有其特别之处,但宏观来看,彩瓷终出彩,成为今年春拍市场传递的重要信息之一!

笔者在2003年就曾预测彩瓷将涨价,3年过去,市场始终不温不火。今年春拍,彩瓷的集体出彩或许会令相当一部分人惊诧,但回顾近年行情,其实可以清晰看到,之前的彩器不是不涨价,而是之前涨价的幅度不够爆炸性!

回顾近期几件粉彩器的重头戏:

清雍正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拍出2643万元人民币。

清乾隆粉彩松绿地镂空山水四方螭耳香熏,估价300至400万港元,结果拍出3392万港元,超出底价近十倍。

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拍出5472万港元!以一件口径仅为14厘米的小碗能拍出这个价格,过去除了御制珐琅彩瓷有过这种荣耀之外,还未见到其他瓷品有这样惊人的表现。

另外一件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也拍出1376万港元的好价钱。如果再结合20.6年秋拍和今年4月份香港苏富比大拍的纪录来看,我们还能发现:

清雍正粉彩过枝群芳祝寿纹大盘估价500万至800万港元,拍出964万港元:

清雍正柠檬黄地粉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估价600万至800万港元,拍

出2272万港元,同样是非常骄人的数据。

彩瓷的历史

中国的彩绘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 出现了黄河彩陶,唐代长沙窑继承并发展了彩绘瓷文化,发展出 瓷器釉上彩绘新工艺。金代山西窑场创烧的红绿彩是真正意义上的釉上彩绘装饰瓷,其后元代景德镇把这个技术继续发扬光大,到了明代,彩绘装饰技术已臻完美,并陆续创烧出五彩瓷、斗彩瓷。 晚明和清代早期的彩绘瓷主流是五彩,它是采用矿物颜料直接在釉面上绘制纹饰。由于矿物颜料的特性局限,五彩瓷色彩缺少过渡和变化,层次显得单薄,表面看上去就显得很刻板,因此,五彩瓷又被称之为“硬彩”。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外国珐琅彩绘技术传入中国,在宫廷御制器物中出现了珐琅彩瓷。与过去的五彩瓷相比较,珐琅彩瓷色彩丰富,层次分明质感强,特别是由于采用了油性溶剂,色彩由浅入深过渡平顺自然,外观亮丽而不失柔和淡雅。不过,当时珐琅彩的油性溶剂只能依赖进口,由于是“独家生意”,因此非常昂贵,只有皇家才用得起,所以珐琅彩瓷也就成了皇家专利。法国传教士倒是希望中国一直买他们的油溶剂,可是他们低估了康熙皇帝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的决心。正是在这位天才皇帝全力支持下,至少在康熙中晚期,景德镇御窑厂已经找到了珐琅彩的替代方法。他们在过去釉上直接彩绘的技术中发展出一套过渡工艺,也就是在釉面上先打上一层铅粉,再在铅粉上着色彩绘,这样,当入窑烧制时,铅粉融化,使得附着其上的彩料柔化并出现层次,具有极佳的装饰效果,外观和珐琅彩十分相似,这就是粉彩了。为了和之前的五彩相区别,人们又称呼它为“软彩”。从雍正朝开始,粉彩逐渐替代了珐琅彩和五彩,无论是皇家御用瓷器还是民间用具,都采用这种工艺。

那么,为什么在2003年的时候我就提出彩瓮将要涨价这个预测呢?

首先。长久以来彩瓷的价值远远未被国人所认识。

这个价值的评估包括了工艺制作的难易程度、制作成本的高低、存世量大小以及产品的艺术观赏性。在90年代末,国内同样年代同样尺寸的瓷器,彩瓷和青花瓷的价格是一样的,甚至青花瓷的价格还要略高,这种状况不合理。首先在古代,彩瓷的制作工艺远比青花瓷复杂,烧成率低制作成本高,产量通常只有青花瓷的1/10至1/30,因此当时的价格就要比青花瓷高。笔者曾经参与编撰的海外沉船出水瓷器专辑的时候,有学者在美国国家图书馆查阅当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瓷器的票据,发现同样尺寸的瓷器制品,根据类型的不同,彩瓷价格要比青花瓷价格高出三倍到十倍!

其次。彩瓷保存不易

其次,彩瓷的保存要比青花瓷要困难得多,随便查阅一下海外沉船资料就可以发现,出水青花瓷大多保存完好(除去物理损毁外),而彩瓷则十不存一,大部分都彩料脱落殆尽,只剩隐隐痕迹。检索一下越南金瓯沉船拍卖、德国“德星,号沉船拍卖和澳洲“万历”沉船拍卖纪录就可以发现,彩瓷和青花瓷的比例接近千分之一!

最后,彩瓷艺术观赏性较强

中国人比较偏爱青花瓷,这是特定的历史人文文化所造成的,而要从正常的视觉效果来说,彩色瓷确实要比青花瓷亮丽,装饰性更强,更吸引人,就像黑白电影和彩的比较一样。

所以综合分析以上三点,得出的结论就是彩瓷涨价是必然的,而近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大型拍卖会还是民间交流,都已经证明了彩瓷的价值正在回归正常。

最后再说一件趣事:2002年的时候,广东中山一位藏家从香港买来一件民窑乾隆粉彩“秋山萧寺”图笔筒,由于有小伤,价格很便宜,随便加了一点价,这件东西就到了我办公室的书桌上,里面盛满了各式文具。到了2003年底的某一天,一位朋友打来越洋电话,大呼小叫地告诉我,佳士得在纽约拍卖了一件民窑乾隆粉彩笔筒,与我书桌上的那件几乎是同样尺寸,同样画意,连小伤的程度和部位都相差不多,价格则拍到近90万港元,竟然高出几十倍!他提醒我赶快把这个笔筒收好,最好找个银行保险柜存放起来,再也不要用了。我要谢谢友人的善意,但是我不接受他的提议,在我看来,这个笔筒的实际意义就在于盛放文具,在每天我翻阅图书,执笔写作之余能够给我带来美的享受、引发美的暇思。有朋友来的时候还可以把玩,可以让人体会那上面负载着的来自古代的文明信息。所以这件笔筒至今依然呆在它应处的位置上,扮演着它应该扮演的角色,唯一的不同只不过是从办公室转移到家里而已。

由此引出一段关于收藏的感想:其实,之意并不在于价值的高低,或者换句话说,一件器物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你对它的认知和了解。眼下国内几乎是“全民投资艺术品”,各种媒体和各色人等推波助澜,把收藏热人为地推高,与中国历史上三次大的艺术品收藏热潮相提并论。殊不知这几次热潮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过去的三次是以文化为推动力,而这次却是以“投资”为推动力,以期说是“热潮”,不如说是“热炒”。当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泰民安,人民手中有了闲钱,自然会考虑衣食住行以外的精神上的需求,因此收藏热是历史的必然,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于在乎一件器物的经济价值,看到一件东西就问:“值多少钱?”而不是仔细认真地去发掘这件东西所涵盖的历史、文化、美学等等各种信息,这样的就失去了更深层的意义,也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到它实际的价值。就像判断彩瓷为什么会涨价一样,如果你不研究彩瓷生产的状况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不去熟悉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文背景,不去分析比较彩瓷和其他瓷品的不同之处,又怎么能预测到彩瓷将来的发展趋势呢?如果等到现在彩瓷价格大涨了起来再去追买,又怎么能得到可喜的收获呢?所以,什么时候能做到“不以物喜”,什么时候就可能“于无声处听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