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用型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型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对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开发内化教学有其客观必然性,其模式设计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仍需要完善。本文通过总结与思考,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课堂教学;开发内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开发内化教学的客观必然性

计划体制下诞生的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是教授单向灌输理论,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大学课堂缺乏应有的活力。二十一世纪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到来,大学课堂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大学生多样化的求知要求,丰富的社会实践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急功近利”的思潮渗入大学,“重技能,轻理论”,“重教学形式,轻理论内涵”的浮躁现象在大学校园蔓延。如此种种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难以形成,更谈不上培养大学生的成功素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对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一)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模式),让其素质产生量的积累,甚至达到质的超越。

笔者认为,中国高等教育阶段的人力资源开发任务应该是对大学生的一般能力(包括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和特殊能力(包括从事某种专业领域活动所必需的专门能力或几种专门能力的组合体)的系统培养,以促使其通过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创造性的活动为组织创造财富,成为“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符合人才同步成才策略

研究表明,人的才能发展有其自身的“成长-成熟-衰退”规律,一般认为,人的学习能力30岁以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30岁左右或进入顶峰时期,即30岁以前为人的能力成长期;30岁之后进入才能的稳定“高原区”,即30-50岁之间为人的才能成熟期;而50岁之后则开始缓慢下降。因此,人的创造才能30-50岁为最佳年龄阶段。

大学时期是人生学习的最佳年龄段。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提出遵循了人的成长规律,对督促大学生突破传统认知束缚,珍惜黄金时光,打下宽实的创造性基础,最终获得人生的最终成功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符合人力资源开发路径

教学型大学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定位,要求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基础上,打造卓越的动手、创新能力。借助课堂教学、实战训练,也可以通过观摩、磨砺、陶冶等方式实现。具体包括,听老师讲授、阅读书籍、讨论互动、动手操作和在实践中对理论的探索与验证等,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中的理论精讲、课堂互动、辅导答疑、作业反馈等关键程序设计,顺应人力资源开发路径规律。

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

武昌理工学院教字〔2011〕90号《关于实施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试行办法》(简称《新模式》)中指出,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是以为国家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真本事、成功素质的抢手人才为目的,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发学生潜质潜能,引导和促成学生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内化为成功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检查检验、随堂测验(或课堂讨论)、讲授与答疑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

1. 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提前布置下次课的教学任务和研究课题,让学生课后收集大量资料、案例和素材,通过思考整理,变成独立的研究成果(PPT、作业文档或研究报告)。

2. 自主学习思考。班级学生组成若干研究性学习团队,按课题或理论章节独立进行系统的学习思考,并完成作业。

3. 课堂分享研究。学生以自主学习团队为单位,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回答教师提出的理论问题。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享等形式总结归纳学习心得。

4. 课堂答疑探索。单元教学内容结束之后,组织课堂答疑。系统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在思辨中寻找答案。

目标动力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心理开发路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伏隆于1964年在《工作和激励》中提出了期望理论,其基本模式是F=V?E(F表示激发力量,V表示目标价值,E表示目标概率)。激发力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积极性,激发内在潜力的程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努力的程度;目标价值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个人对某结果偏爱的强度;期望值是指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动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如果目标价值越高,可能性越大,则激发力也就越大。而且人们越接近目标,期望概率就越大,动力越足,此时,对人的激发力也就越大。《新模式》规定了课堂教学各环节考核结果与学生某课程期末成绩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目标清晰,行动可控,效果可察。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课后自主学习,课堂检验的教学模式设计,正是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动力”原理在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应用。

新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两个重要条件:

一是教师与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是教学活动导演和教练,其主要精力将放在教学内容的消化、课堂提问的设计、学生思路的引导、教学节奏的控制和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以及专业前沿课题的研究上。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把培养成功素质的抢手人才作为己任,不懈追求、勇于实践。学生成为专业理论的思考者和探求者。要求学生坚持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勇于质疑,勇于创新。

二是课程助教团队(TCTA:Team of Course-Teaching Assistant)作用的发挥。课程助教团队的作用是协调老师进行课堂管理,检查同学预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同学的发言进行归纳、点评、评分。实行课程助教团队能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助教团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教”与“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适应新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以监控教学效果与质量。

三、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与反思

(一)学生自律,学习内动力被激发。

其一,促进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新模式要求学生大量的阅读书目和参考文献,并做到课前预习,认真对老师所教内容进行复习。学生们不再只从教材上获取知识,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其二,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老师为学生准备有综合性、启发性,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思考题,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其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学生课后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专业课程学习与研究上。

(二)班风明显好转,责任意识增强。

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表明,班级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到课率提高,互动面增加,自律能力增强;班级的理论探讨、实践探求和质疑性的学习风气正在形成。助学团队(TA制)的有效推行,增强了学生责任意识,专业沟通能力和有效的组织领导能力。同时,拥有了责任荣誉感和工作成就感,进而引发了班级学习激情和创造力。

(三)教师内化师德,教书育人。

1. 敬业精神锤炼。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精心备课,熟读布置的参考资料和阅读书目,精心提问,认真批改作业,耐心答疑,教师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无论是备课、讲课、答疑以及作业批改,更多的时间付出和更多的精力投入,是保障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有效推进的关键。

2. 人格魅力打造。思考题的提出、课堂讨论的组织、理论知识的精辟讲述、辅导答疑等,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并倾情演绎。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积极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和严谨治学作风去影响学生。

3. 专业视野拓展。教材的挖掘与课堂的组织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专业前沿理论和国内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