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创建新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创建新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站在这场变革中第一线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新课程,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将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笔者认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先锋。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不足之处望大家斧正:

关键词 新课堂教学遵循原则

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遵循“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原则;开放的大课程观原则;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原则。

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原则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入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我们要认真思考,学校的活动,教师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是否遵循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要把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

二、开放的大课程观原则

课程体制是由课程观决定的,有怎样的课程观就有怎样的课程体制。因此要实现课程体系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课程观念的现代化。要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课程体制,就必须进行“课程概念再变革”,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构建一个开放的大课程体制。

1、摒弃学科本位主义,重视课程的创新价值

学科本位主义就是片面地强调自己所从事研究或施教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贬低或忽视其他科目的作用,为自己的本门学科争取过大课时比重的片面观点和行为。学科本位主义是课程变革活动中的“大敌”。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两者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教案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建设、开发和创新的过程。

2、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

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教育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益、更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学习潜能与创新活力。

教师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服务,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学校教育应当使学生广泛了解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比较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跳出学科看教学”,应避免学科的分类割裂了知识的广泛联系,造成学生认识的僵化和局限,妨碍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协调发展。课程结构、教材系统、教学内容的调整,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让必修课、选修课和研究性课程的建设,“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面向迅速发展的高新科技域”。

三、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原则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从而达到共识、共享。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总之,新课堂教学利于学生主动求知,主动练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思想;体现了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