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Wintel未被遗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Wintel未被遗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包括谷歌、IBM和甲骨文在内的多家科技巨头均展开游说,力谏欧盟各级政府采购开源软件,彻底削弱微软在该地区的控制力。不少专家表示,该项采购议案有可能重新定义专有软件和开源软件的世界版图。

据悉,游说各方争夺的焦点在于《欧洲互用性框架》文件,这是由欧盟委员会向欧盟27个成员国的各级政府提供的软件采购建议。开源软件仅占欧洲政府系统很小的份额,这场交战仍有望动摇微软在欧洲公共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

有必要指出,微软以及由微软和英特尔组成的联盟体系始终处于市场攻击的风口浪尖,但wintel作为当前最具影响的计算集成模式,更具吸引力的替代选择尚无法获取大规模的用户共识,即使一些小众将永久弃用(或从不采用)它,即使攻击它的同样是这个世界最优秀的科技企业。

欧盟委员会计划于今年底指导建议。有分析认为,这些指导原则有可能使欧洲及其以外地区借助开源标准的推广提升互用性,而大型政府组织则被要求从一组存在竞争关系的专有系统中选取一家供应商,并长期使用下去。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的预测,欧盟今年将斥资157亿美元采购软件,其中近2成用于采购本土软件。红帽公司表示,欧洲有机会在这一问题上成为全球领导者。这家拥有荷兰鹿特丹市政府、意大利司法部和法国教育部等众多用户的开源软件代表企业坚信――如果欧盟不能把握当前机会,将在相当一段时期成为被动跟随者。

微软并不过气

不可忽略的是,自输掉了一场历时10年的欧洲反垄断官司后,微软被迫将其服务器软件的机密互用性代码授权给竞争对手,但该公司仍然反对在欧盟的文件中对一揽子开源软件进行背书。微软表示,此举会阻止客户购买专有软件,从而限制商业选择。

根据微软最近的财报,该公司至少有半数收入来自为电脑和服务器开发的专有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桌面应用套件。由于欧洲多数国家已经开始在公共领域探索开源候选方案,希望借此节约开支,显然对微软来讲面临着严峻挑战。在与欧盟达成和解后,微软将开源产品整合到其产品线中,并将其服务器软件的数千页协议授权给其他厂商,与Sun和Novell两家竞争对手也合作建立了互用性实验室,甚至与IBM合作开展了Simple Cloud API项目,希望借此开发通过云计算存储文档和文件的通用方法。

一直在为开源软件争取支持的欧洲开放论坛研究表明,超过90%的欧洲政府最终还是购买了专有软件,原因有使用惯性、缺乏对开源软件的了解,或者害怕更换供应商。据了解,微软、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等专有软件企业的游说活动同样非常积极――专有软件希望保护现存的标准,并能保留市场地位。尽管众所周知的Linux开源操作系统和现已被甲骨文收购的MySQL开源数据库软件都诞生于欧洲,不过,直到欧洲政府官员计划与微软等专有软件提供商续签软件授权协议时,开源支持者的反对之声才逐渐增强,特别是Linux担心欧盟陷入软件许可证升级和锁定单一厂商的古怪逻辑陷阱中。

欧盟负责机构间事务以及政府采购建议的委员表示,这一指导原则的目标是创建一种互用性的环境,使得欧盟各国政府能够以低成本方式有效交流。因此,这些建议将基于开放准则编制,通过标准的使用来促进技术中立,最终的采购则允许欧盟各级政府自主制定计划。

事实上,很难说微软一定会输掉这场旷日持久的争战,毕竟,市场从官方的声明中得不到任何明显的倾向。除了12亿欧元的罚款,微软以时间换取了宝贵的腾挪空间,更重要的是,它使得人们被迫承认:基于Wintel架构的计算体系仍然在按照它所希望的格局演进,即使牺牲一些眼前的利益。

7月19日,微软明确提出了2011年度的五大重点策略,以及这些新策略即将给合作伙伴带来的可视化成长预期,Windows优化桌面和虚拟化是其中的主要革新。此外还有Windows Intune,这种新的多功能一体PC管理云计算服务将为合作伙伴提供集中管理服务;在线服务则使用微软历史上最广泛的具有云计算功能的应用程序和开发工具,并重奖早期应用这些工具的合作伙伴;Sharepoint作为每年经营费用达10亿美元的服务器产品,该协作工具将推动合作伙伴像为Azure开发程序一样开发应用程序和工作流。

微软2011财年的基本目标包括:向低成本高价值的平台转变、帮助合作伙伴把自己的业务转向云计算服务、消除与合作伙伴投资回报的竞争、奖励推动市场增长的合作伙伴。

当市场更多关注于移动终端和电子阅读等时尚应用之际,微软仍保持着一贯的亦步亦趋,甚至某些时候几乎被遗忘――也可能的确遭到了值得警惕的忽略。人们往往是健忘的,这个目前仍属全球最大的软件巨头,尽管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总是表现得如此不堪,但却并不影响它继续掌控着计算的核心这一事实。有意思的是,它的坚定同盟,似乎也遭际了同样的困境。

盟友频遭蚕食

AMD于7月19日称,将提前推出代号为Ontario的低功率低成本芯片,其x86处理器单元与图形引擎集成到了一个芯片上。首席执行官德里克・梅尔在与金融分析师召开的第二财季介绍会上表示,根据用户的强劲需求和加快的工程周期,预计Ontario将是AMD推向市场的第一个Fusion APU(加速处理单元),该芯片能够显著扩大潜在市场,并改变游戏规则。

Ontario APU在1个单系统芯片上配置2个基于Bobcat微架构的x86内核,集成了DirectX 11图形内核和DDR3内存控制器。Bobcat微架构具有x86-64、虚拟化、SSE、SSE2、SSE3等技术,是具有乱序执行功能的单线程芯片。双核Ontario能够提供目前主流处理器90%的性能,面积不到后者的一半,耗电量不到1瓦。眼下,这种芯片将交由台积电采用40纳米工艺生产。

据悉,原本明年年初上市的计划已经提前到今年第四季度。令人不解的是,该芯片似乎不支持平板电脑和其他创新产品,虽然AMD曾多次表示要给平板电脑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或者面向新形状的设备,但Brazos移动平台却仅用于上网本或者低端笔记本电脑,德里克・梅尔显然没有解释清楚真实原因。较为可信的观点是,AMD认为平板电脑市场目前仍未成熟,当市场逐渐升温时,Fusion将最终应用于平板电脑。据可靠消息透露,AMD还在开发另一款名为Llano的Fusion芯片,将适用于消费手提电脑和台式电脑。

面对AMD的不断进击,以及英伟达推出的Tegra 2,尽管英特尔的Atom芯片也包括了集成显卡,但糟糕的图像性能遭到强烈批评。英特尔谨慎地认为平板电脑只是一种额外产品,却不愿意正视这个当前最引人注目的高增长市场,以至于许多用户逐渐产生其不再重要的错觉。

苹果目前是平板电脑的主要生产商,其iPad平板电脑采用ARM设计的芯片。

多家机构分析称,与PC市场不同,英特尔应自主开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应对当前的整体弱势表现――英特尔以往浪费了很多时间,等待其合作伙伴开发足以与iPad和iPhone抗衡的产品,惠普和宏作为最大的合作人,至今却没有任何成果。曾任职于苹果和Palm的麦克贝尔或许可以推动英特尔放弃以往策略,他的职责是带领一支团队来开发突破性的智能手机参考设计,以便加快英特尔架构向这一市场的拓展。

参考设计被形容为用户提供的设计蓝图,但对于英特尔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业务而言,却并没有太大帮助。与PC市场相比,英特尔在这些市场的影响力很微弱,规模不大的ARM业已主导了平板电脑领域,拥有三星、德州仪器、高通等一批实力不俗的芯片伙伴。截至目前,苹果、摩托罗拉和RIM都使用了ARM架构芯片。

无疑,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领域,英特尔只是一家普通芯片厂商。当然,通过提升优先级,英特尔可以为平板电脑投入大量的设计和生产资源。事实上,英特尔很早就拥有一批终端产品设计人才,比苹果MacBook Air和戴尔Adamo更早的时候,已经推出过超薄笔记本设计,但为了防止与用户发生冲突,英特尔拒绝生产自己的笔记本――即使它现在开始自主设计平板电脑,依旧不可能迅速扭转趋势,因为该领域的一线厂商多数都采用ARM的芯片。

惠普、戴尔或宏是否会全心全意投入到英特尔平板电脑的设计中,这一点的确无法保证。当英特尔晚些时候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手机芯片时,LG或其他企业有可能也会推出相应的智能手机。关键在于,如果智能手机厂商无法推出优秀的英特尔手机,情况便会非常被动――英特尔必须打破这种模式,并且自主进行终端产品设计。操作系统则可以选择Android。

WiMAX退守,平板向前

日前,参加了台北国际电脑展的知情人士透露,英特尔已悄悄布局平板电脑芯片,这款开发代号为Oak Trail的平板电脑芯片将于2011年初上市。英特尔表示,新产品基于Atom上网本芯片开发,核心数量增加到2个,并设计成一款SoC,将处理器与其他电子元件整合到一起,该款新产品的平均能耗将减少50%,而且能够支持高清视频播放。

能耗和视频播放性能是英特尔目前最大的瓶颈,其主要竞争对手ARM的芯片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除了苹果iPad,Nvidia和高通等企业也将采用ARM生产的芯片。

与现有的Atom芯片相同,Oak Trail将支持Windows 7、英特尔和诺基亚联合开发的MeeGo,以及Android等多款操作系统。与此同时,英特尔还推出了一款超薄上网本设计,厚度仅为14毫米。英特尔表示,这款设计搭配了即将的双核Pine Trail芯片――这使其在平板电脑时代还有机会。

另一方面,英特尔WiMAX则遭遇了自问世以来最大的挫折,专业媒体对于WiMAX的前景也给出了几乎众口一词的利空解读。英特尔撤消WiMAX计划办公室只是正常组织调整,却被人为地危机化。毕竟,英特尔成立WPO为的是尽快获得支持和技术,在大规模商用部署完成之后,增强的802.16e标准也已经出台,没有任何理由支持英特尔继续大规模重复投入WiMAX。某种程度上,英特尔与当年高通采取的是同样的策略,却没料到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细分市场WiMAX依然存在较强劲的刚性需求,至少在电信基础设施不发达、宽带渗透率低的发展中国家是这样,而在高端市场,WiMAX也是很多运营商提供快速经济建设宽带网络的最佳手段之一:Clearwire网络还在扩容,目前已经覆盖4000万人,到年底将覆盖超过1.2亿美国人口。咨询公司Infonetics预测,到今年底,全球WiMAX用户数将增加167%。

TDD产业走向融合是大势所趋,WiMAX与LTE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争论从未停息过,包括英特尔与Yota等一系列事件为此火上浇油。但比较冷静的观察表明:未来十年,全球数据业务将出现500倍以上的增长,这需要移动宽带网络必须具备更大的容量、更高的带宽,需要不同的标准来满足全球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细分市场的网络部署需求。WiMAX与TD-LTE同属TDD技术,相似度非常高,频谱资源也非常丰富,两个技术最终走向融合是大势所趋,这给了移动宽带运营商非常大的选择空间。

目前,准4G技术已经从概念走向前台,来势汹汹的LTE却未必赢得多数的商业部署。几个月前,TeliaSonera在挪威奥斯陆和瑞典斯德哥尔摩正式开通全球首个LTE商用网络,刺激了全球业界对LTE的想象。不过需要指出的是,LTE语音标准仍在发展之中,也缺少终端支持――多模终端尚未进入实用阶段,LTE手机更要等明年才能推出,眼下甚至它仅能承载数据业务,不止一位权威分析师更提出:希望LTE市场不会重走3G最初的失败之路。

ABI Research追踪的移动WiMAX网络合同总数为242个,而LTE仅为38个。随着包括HTC在内的智能手机厂商计划推出一些WiMAX设备,WiMAX和LTE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共存。

真正对英特尔形成威胁的是,众多分析师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改变。对移动互联网了解太少、开放度不够,已经成为大多数平板电脑厂商拒绝英特尔和微软的主因。在还未完全结束的Q2财季里,全球23家知名厂商公开的平板电脑规划中,只有华硕、富士通和汉王这三家企业与微软、英特尔合作,该比例仅占13%,其余厂商除了苹果和惠普之外,均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了ARM和Android架构作为未来平板电脑战略的一部分。

致命的犹疑态度

微软和英特尔至少在最近的两个季度完全兵败平板电脑,未适应移动互联网产品理念是根源之一。平板电脑未来发展方向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终端整合发展的过程,这恰恰使得ARM架构有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微软和英特尔作为PC上游厂商,开放度并不够――平板跟PC最大不同是成为了移动互联的组成部分,要求携带便捷,而非传统办公需求。

苹果iPad催生出的平板电脑市场并不是以PC需求为主体的,而微软和英特尔几乎不考虑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特性,必然遭到厂商拒绝,而英特尔抛开微软独推MeeGo,使得Wintel联盟首次产生了真正的裂缝。

ARM和Android架构平板电脑的性价比远高于英特尔微软联盟的产品。由于Wintel的强势,下游厂商过去许多年完全丧失了谈判筹码,盈利和生存状况艰难。MeeGo可以视为英特尔的一种妥协――Moblin与诺基亚Maemo整合而成,基于Linux系统进行软件开发,支持不同硬件架构设备――该项目完全开放源代码,将广泛应用于下一代智能手机、掌上电脑、通信、车载信息娱乐、电视以及媒体电话等设备。

微软CEO鲍尔默也不失时机地表达了对于平板电脑的重视,采用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即将上市,但却没有基于平板电脑对Win7进行任何改良的计划。事实上,全球排名前十的PC厂商大多选择了ARM和Android推出的平板电脑,鲍尔默此前所宣称的Win7平板电脑中,很多只是安装了触摸屏的上网本而已,有些仍保留了传统鼠标键盘操作模式。

在日前举行的微软全球伙伴会议上,真正有实物亮相的微软英特尔架构平板电脑仅有2款,分别是汉王和东芝的产品,而汉王也是国内微软英特尔阵营中唯一有产品上市的厂商,其他如爱国者、长城、飞触、lifepad和大唐等均放弃了微软英特尔架构。值得注意的是,汉王平板电脑售价接近6000元,与3G版苹果iPad价格相仿,而采用ARM和Android架构的爱国者平板电脑,即使是最高端的产品价格也在3000元以下――成本降低也是爱国者放弃微软英特尔的主要原因之一。更可怕的是,山寨军团对Wintel同样持谨慎态度。

高盛在7月上旬的一份调研报告中称,苹果、ARM和一些零部件厂商是最大赢家,而微软、英特尔、AMD以及硬盘厂商均为最大输家。就iPad的5大独到之处,高盛列举了消费、内容、连接性、续航能力和可随时购买等绝对优势,表明平板电脑正在蚕食笔记本和上网本的市场份额。与之相契合的消费者调查显示,大多数用户认为平板电脑可以替代PC,而70%的企业也计划在未来2年内用平板电脑替代部分笔记本。此外,高盛还预计,2011年平板电脑销量将达到3500万部,对现有的笔记本市场形成重大冲击。

或许是巧合,有消息称英特尔有意入股正崴精密,以确保处理器插槽连接器供货稳定,避免鸿海一家独大。正崴董事长郭台强过去以发展手机连接器业务为主,在广达、华硕、英业达等厂商主动上门之后才决定加入电脑连接器。同时,正崴还与苹果合作投资通路、入股劲永进军记忆体模组市场,将可快速形成600亿年度规模的连接器产值。而英特尔此举目的显然是为了减轻未来处理器插槽可能引发的专利诉讼战。

考虑到此前七喜曾经控诉英特尔压低国产PC利润,在平板市场有乱方寸之嫌的英特尔显然需要一些障眼法来弥补以往不可饶恕的错误。业内资深分析人士认为,PC行业和芯片行业目前都有很明显的规模效应,巨大的出货量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这个原理也适用于英特尔,所以英特尔压低厂商出货价格无可厚非,尽管这无法挽回其在新兴市场的损失。

亡羊补牢的时机

在移动互联成为未来趋势的今天,英特尔显然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PC芯片的老大,有关英特尔收购手机芯片业务的传闻不断。英特尔全球CEO欧德宁在许多场合均表达了加速进军手机领域的愿望。在新近的被华尔街喻为“42年最好的季度财报”中,投资者感受到了少有的强大信心。

英特尔创造的这份新高业绩,无疑也给全球经济复苏打了一针强心剂。当期财报显示,英特尔2010年第2季度营收108亿美元,运营利润40亿美元,净利29亿美元,每股收益达到51美分――此前华尔街分析师预期英特尔每股利润为43美分。其中,被认为是推动英特尔股价的、被密切关注的毛利率上涨至创纪录的67%,超过了华尔街预计的64.1%。在业绩公布后的当天,英特尔股价盘后交易上涨了8%。

英特尔出色的业绩带动了美国半导体及科技板块的集体走强,AMD股价也上涨5.5%,微软股价上涨3.5%。对于接下来的第3季度,英特尔的预期营收116亿美元,毛利率仍然保持67%――欧德宁认为,IT业几近完全复苏。

长期以来,英特尔在全球PC芯片领域占有80%左右的份额,欲以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的举措,则有望使其进一步增厚业绩领先地位。资料显示,英飞凌是全球第4大半导体公司,其业务遍及全球,并且2010财年营收增幅预期将高达30%,各业务部门合并利润率将超过10%――手机芯片业务正是其4大业务领域之一,该公司为苹果iPhone、iPad、诺基亚电话等多种产品提供3G芯片。

战略重心终于倾向移动领域,但英特尔在手机芯片领域走得较为曲折。早在2006年6月,英特尔曾为了解决业绩压力,以6亿美元的现金将其手机芯片业务出售给了Marvell科技公司,2008年又重新杀回手机芯片产业,而且当时推出的第一款针对手机市场的产品就是Atom品牌处理器。市场主要观点认为,英特尔正在努力加快手机芯片领域的步伐。从Q2财报可以看出,其PC客户集团营收连续上升2%,其中移动处理器营收创纪录,Atom处理器与芯片营收为4.13亿美元,连续上升16%。首席财务官史泰西・史密斯称,英特尔已经看到了企业消费者对计算机产品、特别是笔记本电脑进行投资的明显信号。

此前的英特尔中国IDF2010峰会上,对于下一步战略规划,移动互联计算已被摆上重要地位,英特尔显然期望加快扩充其在移动领域的实力。然而,创纪录的靓丽财报业绩却难消分析师的忧虑,以至于未出财报的AMD,股价走势甚至超过了英特尔。欧德宁信心满满的背后却掩饰不了公司潜在的危机:其PC客户端事业部收入仅增长了2%。

过去一年多,Atom处理器大量出货持续影响着英特尔净利润的表现,迫使其不得不常常控制出货,以平衡巨大的成本压力。由于英特尔大部分不可转让股票投资组合余额集中在闪存市场,而该市场的衰退或将给公司带来大量减损费用,并影响重组开支、股票投资、利息和其他损益,分析师们据此担心英特尔未来几个季度的表现,而欧洲市场的持续疲乏加剧了这种担心。

还有更不利的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政府决定,将冻结高达30亿美元的科技支出,尤其是检讨联邦政府的PC计划,这必然将影响到英特尔美国市场下季度的业绩。

史上最大的赌局

7月16日,英特尔高性能计算业务事业部在中国教育科研网ChinaGrid上指出,虽然MIC(集成众核架构)让英特尔覆盖了高度并行计算领域,但至强仍是绝大多数高性能计算的主流选择。

今年5月底,英特尔宣布计划推出基于MIC的全新处理器产品,帮助用户打造每秒万亿次的计算平台,同时使用户继续享受英特尔架构优势。MIC属于英特尔小核,而至强处理器属于大核。目前,用于研发用途的Knights Ferry已经陆续发放到英特尔的软硬件合作伙伴处,这是一款软件开发平台,包括32个主频为1.2GHz的核,各支持4个线程,主要面向勘探、科学研究以及金融或气象模拟等高性能计算领域,将采用22纳米生产工艺。

稍早之前的3月17日,英特尔在北京已6核至强5600服务器处理器,是首款32纳米制造工艺的企业级处理器,主要应用于双路服务器和工作站,其重要变化在于32纳米制造工艺、6核心12线程设计、3.46GHz主频和12MB的L3缓存等,过往用户无须更换主板,只需刷新BIOS就可以进行平滑升级。IDC预计,由于至强5600的性能是单核至强的15倍,更新服务器可以带来维护管理成本、空间成本、电力成本、软件许可证费用的极大节省,有望引发新一轮的服务器更新换代潮,戴尔、惠普等厂商的支持态度也陆续证明了这种猜测。

根据Gartner的统计,去年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全球大约有100万台服务器升级计划受到延缓。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步转好,服务器更新带来了可观的市场机会。据悉,AMD也将于近日推出8核或12核的Magny-Cours处理器。当然,至强5600无疑是云计算平台的理想之选,尤其适用于大规模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和其他数据密集型应用环境。

在Wintel架构的另一端,微软则不得不面临苹果公司的严苛拷问。无论是否能够体现真实价值,苹果市值的确已经超过微软,尽管其收入和利润仍然落后于微软,但这一切很快也将改变。公开数据表明,由于微软拥有无可匹敌的营业利润率,因此苹果的净利润较微软还有较大的差距,但苹果收入即将超越微软却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

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计,苹果上一季度有望实现净利润28.5亿美元,折合每股收益3.07美元,实现收入146.2亿美元,最终结果有可能会远高于上述预测。另一方面,分析师平均预计微软上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1亿美元,折合每股收益0.46美元,实现收入152.6亿美元,略高于对苹果的预期。尽管微软的实际业绩通常也能够超出分析师预期,但超出的幅度远不及苹果,因此,市场倾向于认可苹果本季收入可能首次超越微软,苹果与微软之间长达数十年的业绩争斗将被改写。在对于Q3的预测中,苹果的收入达到了168.1美元,而微软仅为151.6亿美元。

同时,这组数据并未按照iPad的现有业绩进行调整,即使如此,苹果在下一季度的收入也至少比微软高出12亿美元。更大的悬念在于,苹果在整个2011财年的收入也很有可能超过微软――目前最清晰的预测数据是,苹果和微软2011财年将分别实现816亿美元和700亿美元的收入。当然,双方在利润方面仍有差距,对苹果而言,要从利润上超越微软并非易事,短期内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提升总体收入。

无论怎样,这种对比反映的其实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赌博――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更多的人开始选择打破固有的思维,去寻求某些原本看来不可思议的行为方式或解决途径,哪怕她并不合乎惯有逻辑。没错,苹果iPhone4的天线门事件影响仍在加剧,史蒂夫・乔布斯的傲慢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为了纯粹商业目的而采取根本性颠覆。在中国市场,苹果通过首个旗舰店已经彻底征服了外滩的Fans部落,甚至眼下最流行的SNS攻击渠道也无法阻止那些狂热的人群坚守真正属于内心的崇拜。苹果是依靠Emotion、而非Faction赢得了人们,这是难以被击败的强大力量。

毫无疑问,微软和英特尔均已发现了苹果、以及苹果所显示出的未来计算新模型。Wintel必须参与这一前所未有的赌局,当然,谁也不知道赢家归属。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论Wintel未来走向何处,都无法让人将其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