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风光:内外求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风光:内外求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光摄影的六个误区

J:现在从事风光摄影的人越来越多,条件比20多年前好得太多了。我经常到各地和朋友们交流,看到的情况是:作品不断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原地踏步,对于风光摄影没有太多自己理解的东西。这也许和现在社会环境有关,心浮气躁,大家真正想沉下心来做事情很难。我觉得今天风光摄影的问题在于:主要是客观记录,缺乏表现,缺乏摄影师自己的东西。

D: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有“自己的东西”,二是“自己的东西”不会表现。前者是关于创作者自身,后者是语言和操作层面的技术问题。

J:我所看到的风光摄影创作中存在的六个显著误区:一是器材崇拜,很多摄影者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买最好最新的器材。二是技术模糊,买一个这么好的相机只会用P挡拍摄,花好几万元买来一个最傻瓜的功能,固定僵化的理解相机的功能,没有把器材真正在创作中利用起来。三是以量代质,拍得非常多,高质量的非常少,由这个我推导出一个“三胡摄影”:前期胡拍,中期胡删,后期胡改。四是近亲繁殖,大家都到一个地方去拍,拍的都一样,不断地克隆和复制,然后参加比赛,形式重复,不可能获大奖。五是情感缺失,形式大于内容,冷漠的客观记录。六是跟风创作,今天国展中某类片子获奖了,所有人蜂拥而至学这种范式。

寻找客体还是寻找主题?

J:人们总是说“风光摄影是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大部分的拍摄者去寻找和发现的是拍摄对象,比如一座山,一条河,一棵树,一种天气和光线。我认为一个成熟的摄影师,去寻找和发现的应该是主题,不是被摄对象。应当首先有构思,哪怕是只拍树木,这段时间就拍树,通过你对树的观察表现你的情感,你对人生的认识。当下实际状况是:前期准备很兴奋,路上喝着酒玩儿着,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当然可以,但是作为一种创作的态度来看,还应该耐得住寂寞。而且尤其是对想拍出作品的摄影人来说,就尤其应该如此。

寻找自己的语言

D:对风光摄影的探讨总是归于“风花雪雨”这种指斥,但品类上来说不存在这种高下之分,如果摄影者内心足够丰富,他面对哪种题材,都能找到自己的视角,只要他的语言到位,观者都能接受到,但实际上现在是大多数人刚刚进入的时候还都是处于起始阶段,现在随着摄影人群基数的扩大,早就应该多样化,应该深入了。

J:一开始可以是从模仿开始,这个过程应该很快就过去,对于现在的风光摄影爱好者来说,我认为现在很多时候停下来不去拍,可能更重要。有个贬义词“眼高手低”,但是我觉得在创作领域,“眼高手低”是好事儿,可能你今天拍不了很好,但是你不断地看,看大量的好东西,你就“眼高”了,此时再出手,手不会太低了,流于一般形式的东西你不会再拍了。所以停下脚步,静下心,多看,多感受。现在资讯如此丰富,看到好东西并不难。

十年前我认识一位美国摄影师,他当时到中国来拍摄“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选题,我认识他的时候,他为了这个专题已经来中国七次了,令我吃惊的是他这七次都没带相机,他是来收集资料,做大量的案头工作,真正拍的时候可能过来就拍一年完成了。虽然条件可能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应该向他学习思考和操作方式,他的方法。他来中国七次其实是观察思考,我们自己的拍摄创作也是需要思考。

D:他的方法帮助他完成作品,实现他的效果,如今我们的摄影者也都应该形成自己拍摄作品、构建自己作品的方法,自己有思考才能完成这个东西。

J:说了半天,为什么我们的照片不能打动人,雷同,应该从人本身入手,让你的阅历丰富起来。举例来说,阅读作品是形成自己的重要过程,你看一本好的画册,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光影这些东西,你能不能十分钟半个小时地看着一张照片去想象,想象他创作的感觉。今天的信息这么丰富,你不去主动吸收更多的营养,还总是用一种模式去拍摄创作,就只能让你的拍摄走入死胡同了。我是喜欢买画册看画册,就像吃饭,你尽量地去致的东西,口味自然就培养了,应该多看好东西。

D:资讯的丰富给大家提供了提高眼界的机会,同时也考验你能不能在海量的内容里寻找到对你有用的,适合你自己的,能帮助你形成自己的养料,否则容易迷乱在里面。

组照与单幅

J:现在也有个误区,大家参加比赛,多投组照。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说明他的把握能力弱一些。在纪实类作品里,组照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一种需要,但在风光摄影中,单幅的作品需要摄影者更强的浓缩提炼本领,这是见功力的,拿出一组照片的话,我觉得是语言的控制能力相对弱,有点不够自信。

我有一张在南极拍摄的照片,不是漂浮的巨大冰山,而是一个圆形的漂浮冰球,一般人看来这景色没有气势,但我看着它看了很久,很有感触,联想到很多,这样一个冰球,从大到小,冰的本质没有变,纯净,也让我想到人在社会上的历练,年龄性格这些都在变,但本质是否也能像这冰一样不变。

D:换我会联想到时间的因素,时间给浮冰带来的变化,南极浮冰可能要十几年才会从不规则逐渐化成这个形状,时间的因素作用在了这块浮冰上。这样的照片给不同的人提供了想象空间。

J:照片中的视觉因素给观者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也是大多数作品所不具备的,多数作品具备的是视觉上刺激你的那一下。

能否告别拙劣的PS?

J:我并不反对PS,我反对没有限制的PS。我认为数码影像和后期密不可分,但前提是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违背摄影本身的规律。本来是逆光的景物,你给变成顺光的,本来是北极的动物,你给放到南极去,这都不能成立。

D:这和你的作品统一,你的作品可以说是写实的自然地理摄影作品,同时包含着比较东方式的审美方式。你的摄影是很“摄影”的。

J:我认为真实就是一种美,我们的摄影也应该反映真实自然的美,去年我到墨脱拍摄原始森林,那是真正的原始森林,它本身的自然真实就震撼你,现实中这真实的自然太少,所以我们只能像电影一样用后期来制造自然了。

D:在影像上制作的这种行为其实也反映国人当下对自然的态度,比如好好的风景放一棵假树。

J:对,黄山上曾经有棵树叫梦笔生花,那棵树死了,做了一棵假树放在这位置上,真是没必要,这和在照片上PS一棵树的行为是一样的。哪怕放一张以前的照片在那个位置,都会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人们更能体会生命逝去的那种感觉。

D:很拙劣。表面层次说来是审美层次的问题,其实是对自然的认识、对摄影的认识的问题。

以摄影师的身份感受自然

J:我欣赏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句话,他曾经表述人类在欣赏壮美自然时的心理感受,他说:静观伟大之时,我们所感到的或是畏惧、或是惊叹、或是对自己力量和人的尊严的自豪感,或是肃然拜倒于伟大崇高之前,承认自己的渺小和脆弱。他所讲的在于一种戏剧化的对比,影响人的情绪,这句话触动了我,我也愿意运用自己的条件,去尽可能地表现我眼中自然的伟大。

D:你所说的这句话,会让我想象你在拍摄现场,我猜测可能会是这样:你看到一个壮丽奇景的时候,因为你是个经验丰富的摄影者,所以心理应该是有控制的,这样去投入拍摄,而不是看到风景时激动而不能自己地拍摄。

J:我看到风景的时候,心理当然是很激动,但是拍摄是要压着自己的情绪,像是待爆发的火山,还不能喷发,这种能量转化为你此刻高度的专注,会达到忘我的境界,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至于具体的曝光构图那些东西,是融化在潜意识里的,是下意识完成的,是以前长时间的积累。需要长时间的拍摄,多行走,多见识。当你完成此刻的拍摄以后,那种激动就像火山爆发了,可以大吼大叫,这种冲动和热情也是自然的。

D:照片是之前那个拍摄时刻强烈感受的结果,但过程是摄影师本人最大的礼物。

风景的主观角度

J:对创作者来说,认识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有个过程。一般人认为雪山应该是高大雄奇不可逾越等等,这种思维固化在脑中,十几年前,有一天我正好从加德满都飞回拉萨,远远看到巨大的雪山此时在云层中非常渺小,我用617相机拍摄了远景,我在日记里记下了当时的感受:曾经无数次在见过这神山,在它面前人类相形见绌,如今站在和它相同的高度,我该怎样去理解大自然的伟大,失去了巍峨的山川,是否还能承载我心中的信仰,或许真实的自然并不需要敬仰,真实的自然是可以实现伟大和渺小之间彼此替换,亲近自然不是寻求自身可以变得伟大,而是忘却小如草芥的自我,密如尘埃的心事。

D: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拍摄风景的原因,过程让人去看和感受自然,能找到唯有自然才具有的东西。同时,拍摄风景必定带有摄影者个人印记。说起这个,你的作品往往被认为是比较“硬”的,比较大气的,不太在于小情调的东西,这涉及到你对风景和作品的认识。

J:这也是因为每个人条件不同,我有机会去拍大风景,大部分人没有这种机会。我自己喜欢自然界中比较壮美的东西。以我航拍非洲动物为例,现在很多人就是被这种影像的形式和他所能遇到的被摄对象感动,我们经常看到的航拍还是用长焦拍摄的,关注的是被摄对象,而我关注的是动物生灵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壮美,所以我拍的火烈鸟没有层次,要的不是具体,是整体的气氛。这种视角肯定不是一下就有的,要感受,要想,在去拍之前是要做大量的功课,看看别人都怎么拍过。比如东方和西方的拍摄就不同,东方的拍摄重意境,西方的拍摄重科学。

D:是一种“格物”。这都是不同的拍摄方式和视角,我们的摄影在某些时候也要用到西方的角度,比如用照片做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的调查,就肯定得用“格物”的视角去拍摄,如果是更主观的创作,就可以放更多东方的视角进去。

J:如果你用长焦拍到一只鹿,特别清楚,那别人看了:真清楚的一只鹿。但当我拍到茫茫雪地中的鹿几乎成了一个小黑点的时候,观众看到的完全是我当时身处环境的感受,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拍摄者的呈现,是我当时的认识和理解。

D:这体现出摄影师的价值,不是个简单的体力活儿,是付出很多精神投入和体悟之后的结果。也许需要摄影师长时间不断地在自己的作品序列中灌注的情感,透过这个过程让观者慢慢进入。

中国风景

J:我也想过为什么中国人对风景有如此的感情,中国人曾经对自然山水有宗教一般的崇敬与敬畏,在中国人看来,一切生灵都隐于山水之中,山高水远山静水动,蕴含了无尽的奥秘,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山水观念,中国人对山水自然的情怀是中国人最为厚重的沉淀,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D:不过当下我们的河山,被污染破坏到如此境地,也是确切的现实,所以很多朋友在拍的时候也在呈现这种内容,方式也很多样化,无法那样唯美地去表现了,首先涉及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另外还有摄影语言的多样化。

J:我认为摄影应该追求的还是真善美,“真”是客观真实的记录,这是摄影最根本的属性;善是创作者发自内心的善良善意的表达,当然你也可以从批评的角度来表现,但我想中国人的传统还是以扬善为主;“美”是用艺术的语言来进行创作,而不是简单复制。

D:这几个点都是在考察拍摄者对摄影的认识,考察心性,一点比一点深入。

J:我自己总结了我看待风光摄影的十个字:光、形、线、色、调,就是光线、形状、线条、色彩、影调;后面五个字是气、神、象、悟、升(气象、神韵、心象、感悟、升华)。

D:后面几个字,所提供的是很东方式的审美,在很多亚洲摄影家的作品中能找到这种审美空间。这种审美是东方自然形成的,可能也是东方人比较宝贵的一种东西。现在无论是在风光风景类还是其他类型的摄影中,都出现很多这种具有东方意趣的作品,可能作品的语言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呈现出来视觉的方面不一定要像是古代文人画的类型,那就比较傻了,PS上去一句古诗再改个印章之类的,毕竟这不是“集锦摄影”那种中国文人画样式的画意摄影时期了,语言上,还是需要成熟的摄影本体语言。

J:没错,今天的社会应该用今天的视角今天的表现手法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