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形势下普法工作面临新问题及其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形势下普法工作面临新问题及其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普法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全面了解现状,准确把握普法工作所受关注程度日趋上升但理论研究欠深入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当前形势下,普法环境复杂化、普法对象多元化、普法需求多样化、普法手段现代化等一系列新特点,提出转变思维、整合资源、创新手段等新举措推进普法工作。

【关键词】普法工作;问题;对策

一、从现有资料看普法工作现状

(一)普法工作所受关注日趋上升

在电子图书馆“维普咨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以“题名或关键词”为检索项,以“普法”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公开发表在国内各类学术期刊上的相关文章573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有48篇,涉及的期刊主要有《中国金融》、《中国统计》、《领导科学》、《宏观经济管理》等,发表的时间及篇数如下图所示。

由图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从数字就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普法”的关注度比较高;二是社会对“普法”的关注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普法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普法宣传日益深入、普法成效有序推进。

(二)普法工作理论探讨和深入研究欠缺

现有文章多为以下两类,一是以具体普法活动的情况汇报为主,如《磐石市支行开展金融知识普法教育》、《天津市总开设“工会普法大讲堂”》、《马鞍山开展动漫普法活动》等;二是以总结和反思为主,如《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普法机制之探索》、《新形势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企业谱法教育的理性思考》等。但是当我们将文章来源限定在CSSCI时,显示文章数量为0,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对于“普法”问题的理论思考和深入研究所形成的高质量文章数量有限,这也是“普法”工作者应注意的问题之一。

二、新形势下普法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全社会的普法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这项工作扎实开展、有效推进、取得实效,就需要认真分析普法对象、普法环境,在准确把握这两个要素的时候,有效组织普法主体,运用恰当的普法方式和手段,行之有效地将此项工作扎实开展。

(一)普法环境复杂化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有效途径,社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现象将极大地影响到普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何增科在《试析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新华文摘,2010.2)一文中谈到当今社会面临的十大变化和挑战,分别是工业化社会、城市化社会、法理社会、能动社会、原子化社会、多样化社会、丰裕社会、公民社会、信息社会和风险社会,其中法理化社会和原子化社会就要求普法工作有一个思路和方式上的转变。刘昀献在《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及其培育》(新华文摘,2010.1)一文中提出转型期,中国出现的一些明显变化:社会矛盾网络化、网络舆论防大化、个人问题社会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对抗程度暴力化。

普法工作者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普法环境,找准切入点,做大量的实践调研和情况摸底,运用基本理论做强有力的支撑和指导,操作起来就会更加有针对性。

(二)普法对象多元化

社会转型过程中,大量的“单位人”释放为独立个体的“社会人”,人员组成呈现复杂多元的格局。流动性人口的大规模增加对普法工作有了新的要求,诸如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增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需要普法工作者格外关注,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要求对老年人的权益有效保护,下岗失业人员的普法需求凸显等等。过去由单位承担的教育、宣传职能转嫁到社会担当,社区教育、社会群体的普法任务剧增。

(三)普法需求多样化

社会处于转型期,加之普法对象多元,势必出现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法律需求。总体而言,司法资源的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正相关的。当前,我国已经有很多人具备拥有个人律师的条件,但是社会现状是否能提供相关的法律服务,服务水平又是否能达到需求还是尚未回答的问题。

同时,有相当多的人为弱势群体,或者处于边缘状态,这部分人合法利益如何通过司法程序得到有效保护,普法工作任重道远。可以说,普法工作是否有效、是否深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有序。

(四)普法手段现代化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表明,截至到2009年5月18日,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超过10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7亿户。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16亿,居全球第一,中文网站数量287.7万个。我国已经有3.16亿网民,6.7亿个发送和接受短信的移动用户,这个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普法工作应采用互联网、移动通讯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全面介入,采用远程培训、网络宣传的形式实现普法工作有效开展。

三、有效开展普法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一)转变思维观念,实现普法模式科学化

全社会的普法工作需要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明确的工作目标、可行的普法方案,具体操作中需要有效的领导机制、组织机制、沟通机制、协调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等,这一系统工作才能长期有效开展。

分步骤的普法第一个五年计划至今已经走到了“五五”的收尾总结阶段,“六五”计划也正铺开,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将会促进此项工作:第一要加大调研,准确把握实际情况、普法需求、现有资源等要素,只有摸清这些情况,具体工作的开展才能有的放矢。第二要致力总结,全面掌握前期工作的各个方面,吸取可行经验,改进欠缺方面。第三要加大理论研究,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了解国外的做法,寻求理论支持并建立可行的普法模型。第四要采取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将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某一人群作为重点宣传,有点有面地整体推进此项工作。

(二)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普法主体多元化

体制外人群的不断壮大,运用现有的普法资源很难满足社会需求,要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群众组织力量、社会团体的力量。传统的普法主体限于司法工作者,主体单一、时间有限,应采取集民智、汇民力的大思路形成“大普法”的格局。

第一要加大公共产品领域的普法力度,因为公共产品为政府提供,具有不可分割性、对象不特定性、非商业性,这理应由公共服务部门和准公共服务部门来加大法律的普及宣传力度。

第二要继续发挥体制内各单位、各机关的组织内部普法教育功能,年终进行考核,进而评比通报。加大各单位的重视程度,量化考核普法工作。

第三要充分发挥社区力量,以社区为突破口进行有效宣传。社区的工作由街道办事处组织落实,街道办再由基层政府督促,形成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第四要充分发动社会团体、群众自发性组织和企业单位。当今社会非政府组织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志愿者宣传能更好地实现普及者与受众互动的良性局面。

(三)创新普法手段,实现普法效能最大化

充分利用通讯工具、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等工具缩短时空和心理距离,潜移默化地促使广大干部群众变革思维和行为方式,最终使法治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第一利用网络,采取有效方式普及法律。可以采用游戏冲关、升级的方式将法律知识趣味化,让最广大的网民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第二建立模拟法庭,通过现场经验全面获取法律知识。实地或者网络建立模拟法庭,不仅可以使老百姓直观地了解诉讼全过程,更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法律资源浪费。目前,不排除一部分人以“诉棍”称呼,这少部分人动辄诉讼,将有限的法律资源不合理使用,采取模拟法庭的方式可以让更多人接触最真实的诉讼过程,进而实现司法资源最大化利用。

第三建立有效的法律查询工具服务全社会。建立诸如天气查询、路线导航等常用服务功能,让老百姓简单易行地查询到相关法律问题的条文规定。培养法律咨询队伍,逐步扩大法律咨询的影响力,开通像“118144”一样的服务专线。

普法工作是一个长期工作,要不断发挥各方力量,广泛动员、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实现普法工作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推动社会稳定有序发展。

作者简介:杜苗苗(1983-),女,管理学硕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工会办公室。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