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尝试中发现 在快乐中表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尝试中发现 在快乐中表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说”是孩子们表达自己见解的一种最方便最简洁的方法,通过尝试教育,让孩子感性的去不自觉的表达。本文通过三种介入实例强调了尝试教育的契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快乐表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尝试;表达;幼儿;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从事幼教工作这些年里发现:幼儿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喜欢探索、喜欢尝试、还喜欢交流,特别喜欢将自己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发现的小秘密与人分享。有时活动中的重难点,一经他们亲自动手尝试,问题就迎刃而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说”又是孩子们表达自己见解的一种最方便最简洁的方法,不论什么事,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嘴巴说出来,与大家分享,由此可见“尝试”和“表达”的重要作用。幼儿能清楚连贯地用自己的语言将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事表达出来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而这里的表达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尝试。那么我们幼儿教师又该怎样为孩子创设尝试、表达的机会呢?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在实践中我根据活动的目标及内容,来选择幼儿动手尝试的最佳时机,为幼儿每次的尝试,提供最有效的保证。

一、尝试做前锋,为幼儿快乐表达做铺垫

尝试做前锋,就是说,将动手尝试的机会放在活动的开始部分。现以小班语言故事《差一点儿》为例,向大家做以介绍。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山坡上的一棵苹果树结满了苹果,小乌龟、小兔、小刺猬、小熊这几个小伙伴摞起来还是够不着,总是差一点儿。在组织这节活动时,先为孩子们创设了问题情景:孩子们一进入活动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半空中的一根线绳,上面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我说:“小朋友,你们每人去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好吗?”他们立刻跑到水果底下,伸手去够自己喜欢的水果,可是够不着。这时,有的孩子已经开始跳起来了,但还是够不着。有的孩子开始寻找工具帮忙:有的搬椅子、有的拿苍蝇拍、有的拿薯片筒、有个子高的孩子抱小个子的,有的拿着沙包往上扔,还有的孩子来到老师的眼前要求老师抱一抱。最终,孩子们都通过自己的方式拿到了自己喜欢的水果,所以在后面的活动中,他们充分的表现了主动性,为小动物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就是因为有了前面摘水果这个动手尝试的机会,孩子们自身积累了关于拿高处物品的经验,而且这个经验是通过自己去亲自尝试积累的,所以它更加直观、更加具体,表达起来就会更加自如、更加有兴致。所以,孩子们才能在后来的活动中快乐的进行表达,而且那么随心所欲。

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咱们把这个动手尝试的机会放在活动过程的中间或结尾,它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肯定不会!所以,咱们的尝试,不能随心所欲,而要根据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具体内容、来安排一个最适宜的时间,让它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二、尝试做中场,为幼儿快乐表达架桥梁

尝试做中场就是说,将动手尝试的机会放在活动进行的中间部分。现以中班语言故事《网兜装豆都》为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小猴拿着网兜在路上走,看见地上有一些豆豆,它就捡起来往网兜里放,放一颗掉一颗。小熊和小猫说网兜不能装豆豆,小猪说网兜可以装豆豆。故事讲到这,咱们暂时做一停顿,将问题抛向孩子“为什么小猪说网兜可以装豆豆?”“怎样才能让小猴的网兜装上豆豆?”请孩子们动手尝试,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网兜、豆豆、还有大量的材料-报纸、布、棉花、毛线等等,他们通过把各种各样的材料放进网兜的底部,再装上豆豆,就可以了。孩子们在操作中边操作边发现边表达,“老师,把报纸垫在里面就行了。”“老师,把棉花放在底下,在放上豆豆就不漏了”“老师,还可以放上布就堵住网兜上的眼眼了。”

孩子们就是在这种自然的状态中将自己实践的结果快乐的表达出来了,因为这是一种极其自然轻松的活动氛围,不像上课时老师提问问题,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本正经的回答。在这种状态下更适合胆小、内向的孩子来表现自己。这种尝试更有利于孩子们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在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实践经验后,咱们便可以继续咱们的故事,将故事内容讲完:小猪揪下一些草,装进网兜,塞住网眼,放进豆豆。小猴提起网兜,豆豆一颗也没有漏。

为什么要选择在故事的中间让孩子尝试,而不是讲故事前或讲故事后?因为在这是个中班的教育活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及心理特点,加上操作的材料太多,如果放在前面,孩子们就会被这些材料所吸引,很多注意力就会被材料所占据,不能马上转移到故事中,讲故事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了。反过来说,如果我把尝试活动放在讲完故事后,也就是活动的最后,那样的话,这个尝试的机会就不能充分的发挥它最大的光芒。孩子们就不能带着故事中的疑问,来参与这个尝试活动了,也不能那么急切的去表达自己的实践结果,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故事的结果,就不需要那么着急的去替小动物想办法出主意了,所以在这个活动中动手尝试的最佳机会就是故事的中间部分。

三、尝试做后卫,为幼儿快乐表达保驾护航

尝试做后卫就是说,将动手尝试的机会放在活动进行的结束部分。在组织小班诗歌活动《小蚂蚁》时,我将尝试活动放在了整节活动的结束部分。诗歌内容是:小蚂蚁,真有趣,见面碰碰小须须。你碰我,我碰你,报告一个好消息。齐步走,一二一,大家去抬一粒米。这是一首很有童趣、通俗易懂的诗歌,在教完这首儿歌后,我请小朋友们自己去搬一搬活动室内的桌子、大纸盒、一摞摞的书、琴凳、花盆等稍微重一些的物品。在搬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有很多都搬不动,他们就自发的两三个人一组,合作来搬, 这就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到了集体的力量是很大的,自己一个人拿不动的东西,两个或三个小朋友一起抬就会被抬起来。在尝试中他们自身积累了这些经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就很容易表达出来。有个别幼儿还将儿歌改成了“齐步走,一二一,大家去台一盆花。”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把动手尝试这个环节放在了活动的最后,其实不仅起到了让幼儿快乐表达的作用,还起到了一个巩固知识、体验情感的作用。幼儿虽然在前面的环节中学习了儿歌,但对团结起来力量大这种情感的体验还不够,在动手尝试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了这种情感,并不需要老师太多的语言。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们去动手尝试,反而通过老师讲解的语言让幼儿去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这两种效果能一样吗?这两种情感体验的结果能一样吗?

在语言活动中渗透尝试教学法,使我们更加了解孩子,读懂他们的需要,就像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

以上通过三个不同的尝试介入时机,来谈的尝试教学法,当然在尝试教学法中肯定还有许多不同的切入点和契机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探索和实践。同一节课我们把它放在不同的年龄班来上,目标该怎样定位?尝试法的介入时机应不应该有变化?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