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方琼、李秀英演唱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方琼、李秀英演唱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徐景新的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通过方琼李秀英的不同演绎对比,使我们更好地认知和掌握传统西洋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不同运用,为更好地把西洋歌唱方法融入中国民族声乐以及民族声乐作品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西洋唱法; 民族唱法; 《春江花月夜》 ; 艺术特性

徐景新根据同名民族管弦乐改编的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以鲜明的形象,流畅而不落俗套的旋律,加以烘托、渲染的手法,达到了词曲的完美结合,很好表达了歌曲的意境,产生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通过方琼老师和李秀英老师在演唱风格、声乐技巧、情感处理等方面的不同演绎,充分展现了传统西洋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展示了中国传统声乐与西洋发声技法相结合所具有的完美艺术特性。

一、方琼与《春江花月夜》

1、方琼的艺术特色

方琼的歌声清纯亮丽、音域宽广,富有表现力。方琼的第一位老师金铁霖是民歌行家,而教她的是西洋唱法;周小燕老师是西洋唱法的专家,教她的却是民族唱法,似乎注定要“中西兼容”。方琼不仅吸取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歌、戏曲等宝贵营养,更吸收了更多其他文化精髓,所以她在演唱风格上具有自己的特点。事实上,如今多样化发声系统的训练,使得一些年轻民歌手具备了驾驭不同风格甚至跨越歌唱种类发展的可能,她认为这是民歌演唱焕发新生的方法,同时她也将我国的民族声乐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2、方琼演唱的《春江花月夜》

第一场景:“江楼钟鼓”。从引子部分里的那个“呜”中,方琼的声线控制极为自如而流畅,直接把声音送到了头腔的共鸣点,该点高而且较为靠前,歌唱气息始终连贯且有度,声音有轻有重,仿佛天籁一般从远处飘来。通过胸腔、口咽腔、头强三部分正确的、合理的配合使用,使声乐作品的意境显得开阔而缥缈,让人一开始就进入《春江花月夜》那平静优美的旋律中来。

第二场景:“月上东山”。“江上升明月,江花点美景,春潮随波千万里,夜色沁人心。”这四句歌词意境中,方琼运用中国民族唱法中较为经典的声乐技法,一个是在咬字方面,字正腔圆,清晰而柔美,发音亲切动人,很好地利用了中国传统声乐中的“一唱三叹”的形式。在演绎“夜色沁人心”时,为了美化唱腔,在“夜”字前加进临时气口,突出了音乐渲染的气氛,突出了夜色的感觉。她同时又借鉴了美声唱法中“关闭”的技巧,使得她的音域宽广,声音圆润明亮, 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春江月色的景象描绘。

第三场景:“风回曲水”。后面用母音“啊”来渲染了夜色的优美,方琼在演唱这段音乐的时候,利用美声唱法的气息――流畅而连贯,把民族唱法中“空灵”的感觉体现出来了。带着情绪去用声音来渲染,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力度起伏处理,让人们在优美的歌声中回味着那“夜色沁人心”的美景。

第四场景:“花影层叠”。三小节倚音的演唱,方琼把声音共鸣位置处理的非常完美,声音颤动的点非常清晰,线条明显。接着由强到弱的节奏起伏,气息连贯一口气完成了演唱。

第五场景:“水云深际”。此段作曲家采用了美声唱法中的花腔技巧,这对于中国民族歌唱家来说是一个难点,但是方琼很好地把她之前所学的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融合在一起,把这段花腔用自己的独特风格演唱出来。她在演唱花腔中,声音的点非常集中,即保持住发音点的颗粒状态,又保持住咬字的清晰和歌曲整体的连贯性。头腔完全打开,声音集中、明亮,给人一种辉煌灿烂的美感。

第六场景:“渔舟唱晚”。主要描写了人们丰收欢快的心情和繁忙的劳动场面。女高音花腔歌曲中的华彩段落,渲染欢快或激动的情绪,以“啊”为主。演唱这种高潮,方琼充分发挥花腔的唱腔旋律,用美声的腔体来发出民族的音调和情感,气息沉稳,加入了适当的气口,将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仿佛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充满光明的美丽世界,使人感到无限的欣喜和欢悦。

第七段:“洄澜拍岸”,器乐段。

第八段:“G乃归舟”。方琼在演唱最后一段的时候,把声音集中到头腔上面来,把整个情绪带入了歌曲中,展现的是一个气势磅礴的“春江花月夜”景色。她在演唱最后烘托感情的时“啊”母音的时候,很好地控制了吸气的状态,把声音送到头腔部位,整个歌唱状态更加积极向上。

第九场景:“尾声”,音乐在高涨的情绪时候用“呜”母音慢慢由强到弱的收尾,给歌曲一个缓冲的过程。前后呼应,她的声音声线控制的非常流畅,直接把声音送到了头腔,共鸣非常好,气息始终没有断。“呜”音的发音位置比较高,把声音唱出了线条感,立体感,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声音有轻有重,仿佛天籁一般从远处飘来。悠扬的歌声结束了,但是久久回荡在人们的耳畔……

二、李秀英与《春江花月夜》

1、李秀英的声乐特色

李秀英在声乐表现上经验非常的丰富,能够准确的把握住音乐的内在情感,用自己对歌唱情感的体会,把歌曲表达在最完美的状态。她的美声唱法声音宏厚、气息连贯,演唱个性鲜明、朴实流畅、极富感染力,给听者美的享受和无尽的回味。李秀英运用了她的独特声乐美学理念和声乐演唱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与方琼别出一格的《春江花月夜》美丽景象。

2、李秀英演唱的《春江花月夜》

第一场景:“江楼钟鼓”。 李秀英演唱《春江花月夜》用的是非常纯正的美声唱法,相对于民族唱法来说,美声唱法的胸腔共鸣要偏重偏低,气息控制要求非常稳定。因此,歌曲开头,她模仿“箫”的声音一经出口,我们就被她那空旷、浑厚的声音所吸引,仿佛就是箫的圆润、浑厚、穿透力很强的音色的再现,原来人声也可以把 “箫”的声音模仿的如此美妙动听。同时,她把头腔的共鸣充分打开,用最小的基音和气息获得最大的共鸣效果。

第二场景:“月上东山”。在进入后面的主题填词部分中,意大利美声学派的咬字显出了它的艺术魅力:那就是在牙关和嘴角上,而不是在嘴皮上。母音的变化在声带,形成在咽腔,形成一个字与声的管道,她咬字就是如此。母音变化及咽部管状的调节,有力地控制声带频率的振动机能,充分发挥声带优美的音色。而声音音质的上下统一,使整个曲子开头的情绪进入了一种平静、和谐、安详的环境中,让人们安静的感受那月色的美丽景象。

第三场景:“风回曲水”。 用“啊”抒发了对月夜美景的赞美,让整个声音扩散到每个人的心里。她在发声中能自由调节和运用各个共鸣区,仍然用最小的基音和气息获得较大的共鸣效果。“啊”母音韵母宽、开口度最大,因此声音明亮,由于她对气息和声带的控制能力强,声线时粗时细,音量时弱时强,音色时明时暗,让声音完全带着深刻的情绪来体现对月色美好的赞美和向往。

第四场景:“花影层叠”。同样三个倚音的演唱,李秀英在处理气息的方面非常连贯,而声音又是跳跃的,力量和节奏都把握的非常细腻。中间由强到弱的节奏起伏,李秀英气息连贯,一口气完成了演唱,用美声演唱方法完美表达了“花影层叠”的景象。

第五场景:“水云深际”。花腔的进入,把整个曲子推入了一个欢快和喜悦的场景中。别具匠心的华彩插部运用了美声唱法中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使这首作品的风格简练中不失多姿多彩,并具有相当的技巧难度。李秀英在花腔部分的演唱可谓是炉“炉火纯青”――花腔腔体打的很开,气息实足,音质纯净,音色优美,技巧娴熟,使作品显得精致委婉,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六场景:“渔舟唱晚”。仍然用轻快的花腔唱法,乐句流畅灵便。她用娴熟的花腔技巧将整段人民劳动丰收的欢快场面,表现的惟妙惟肖。气息控制非常稳定,又运用了良好的头腔共鸣,声音刚柔有度,音乐生动活泼,突显了李秀英惊人的美声花腔表现能力。

第七场景:“洄澜拍岸”, 全乐段器乐演奏。

第八场景:“G乃归舟”。李秀英的感情随着高扬起来,在演唱这四句歌词时,她的声音非常集中, 犹如手风琴的风箱,整个人成了一个宣泄情感的的乐器,声音在腔体中迸发出来,声音宏厚响亮。头腔的共鸣也打开了,声音都挂在了头腔上面。每个乐句都突出了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烘托了整个乐曲的高潮。后面的“啊”母音,声音在开始出来的时候处理的很好,由弱到强,让听众觉得是由远及近,此时营造出一种月色美好的氛围,丰富的情感处理带给了听众一个宽阔的视野。

第九场景:“尾声”。在“呜”声中,渐渐结尾,气息连绵不断由实到虚又由强到弱,使人们在沉浸在月色悠扬的旋律中,久久不肯离去。

三、两人演唱特点的异同

1、相同点

第一,换气都是一个乐句一换气。

第二,演唱的时候气息的控制几乎是一样的,都控制得非常好,游刃有余,都以情带歌,用声音描绘了夜色的美好。

第三,情感处理的基调大致是相同的。哪些地方该强哪些地方该弱,比如说在开头都是由强到弱,弱到强.根据不同段落的要求来变化声音的强弱来表达对月色美好的赞美之情感,对歌曲处理情感的要求是相同的。

第四,在歌曲中间部分花腔的演唱表达中,都运用了美声唱法的花腔唱法,声音都非常的干净,都有一个点,声音位置集中统一。运用了头腔共鸣来演唱,她们嗓音都在这里突出了轻巧、灵活、清脆、明亮的特点,把乐曲带入了一个欢快愉悦的场面中。同时气息在这里都非常的稳定连贯,运用了美声的共鸣腔体来演唱。

2、 不同点

第一,她们歌曲的演唱方法不一样,方琼是民族的,在演唱的时候大多数是写

意重于写实。李秀英是美声,在歌曲中声音的运用都是以美声唱法为主的,在演唱的时候大多数是写实,意境稍微弱一点。

第二,在咬字方面她们是不一样的。方琼的咬字更加靠前,字正腔圆,吐词清楚明白,在口腔里面说话,声音明亮、悦耳。由于母音发音较靠前,声音反射至硬腭部分,嘴巴呈扁平状,嘴角向两边分开,让字吐得更清楚。民族唱法由于咬字和润腔等技法的运用,在共鸣腔管的使用上,比美声唱法要细一些和短一些,以求突出民族性。而李秀英的咬字则在胸腔里面,比较宏厚有共鸣.歌声圆润、悦耳、纯净。声音圆润柔和,音色偏“暗”咬字部位稍靠后,母音讲究“圆”嘴巴呈圆形。

第三,声音位置不一样。民族唱法要求声音明亮、悦耳。美声唱法要求圆润、洪亮。一个明亮一个圆润,声音的位置就不相同了:方琼是运用的民族唱法,由于是中国特有的唱法,所以发音位置比较靠前。民族唱法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较真实、明亮、靠前,讲究声情并茂。多用局部共鸣,要求气息深,高音多用真声,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大。李秀英是美声唱法,她更加注重额上部共鸣,要求头腔,胸腔,腹腔的共同作用,声音位置靠后、靠上,与西洋字母发音特点相结合。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科学性,特别追求声音的光彩、力度和连贯、流畅、柔美,要求气息通畅,高、中、低三个声区统一,音域宽广,声音幅度大。

第四,她们在演唱歌曲时,声音的走向也是有区别的。方琼音色明亮,因此声音的走向普遍靠前,追求声音的亲切、自然、直接。李秀英声音成管状,竖向运行,即声音从喉室发响后经过喉腔、口咽腔,往上通过鼻咽腔到上部共鸣腔体后再送出来。声音从后面上去到头顶,再从前面出来,有如抛物线,象投掷铅球一样,声音可穿透得更远。

通过对方琼和李秀英的演唱分析和对比,我们了解到中国民族唱法和传统西洋唱法的特点,把传统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运用到我们民族声乐中,需要的声乐技巧和演唱出来的风格大相径庭。中国民族唱法借鉴西洋美声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可以让我们的民族唱法更加完美,更加完善。所以我们除了继承、发扬民族声乐传统方法外,还必须学习、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方法和经验,从而扩大眼界,丰富、充实民族唱法的技巧和声音。在维护、突出本民族风格演唱艺术创造的基础上,使民族唱法演唱的声音更圆润柔和,更能充分地发挥嗓音运用自如的能力,和更好地表现民族歌唱的语言和风格特征。

参考文献

[1] 梁茂春.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M].北方音乐,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

[2] 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 梁杰.韵味是民族声乐艺术的灵魂[J].中国音乐.1999,(04).

作者简介:

高月霞,女,(1972-),湖北黄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陈琼,男,(1969- ),湖北浠水人,副教授,硕士,三峡大学艺学院音乐系教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