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激励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是简单的技术,而是充满爱的艺术,因为有爱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而激励法恰恰是实施这种有爱的教育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思想教育;大学生;激励
[作者简介]李清瑛,贺州学院中文系讲师;吴守雷,贺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广西贺州5428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7―0208―03
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和充分发展,面对教育对象所呈现出的多向化、多层化、多样化和立体化的“四化”倾向,迫切要求教育方法的变革,作为精英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迫切需要人性化和人情味,因为有爱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具有“知心姐姐”美誉的教育专家、教育活动家卢勤有一本非常畅销的书叫《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本来是写给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也是写给教书育人的师长们的,却意外地得到了学生们的钟爱。在书籍被冷落的今天,这本书的畅销一方面印证了以家长和师长为代表的教育者想走出教育困惑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无可辩驳地说明学生对人性化教育的渴望和欢迎。古语说,“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从古至今,棍棒下所培养出的孝子和严师下所教导出的高徒不乏其人,问题是现在的学生还需不需要、接不接受这样的教育。在报刊上不时会看到某某孩子被逼离家出走、实在不堪严管而对父母报复酿成家庭悲剧的报道,偶而还会听到某某学生在老师的训斥和羞辱下辍学、出走,甚至去自杀的事,更让人心痛和深省的则是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当代精英――大学生的腐化与堕落。这些无疑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最大悲哀莫过于此。所以,探索适合现阶段大学生实情的有效教育是每个教育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据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基本进入独生子女时代,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独生子女接近100%,来自农村的学生,独生子女也突破70%。另一份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也呈现出朦胧而多极的特性。面对这样一群思想复杂化、意识多极化的年青人,笔者认为激励是能够将教育的正面作用发挥到最大值的可用之法。激励以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为前提,激活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自强心,唤起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从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以下介绍十种激励方法。
1.成人激励。成人在这里指成年人,是相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的。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儿女无论长多大,在父母眼里都是孩子,而在西方,儿女满18岁就应该是独立的大人了。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长不大,其实这样的评说是不公平的,究其根源完全不是孩子们的错,而是他们的父母和师长的错。作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把教育对象――大学生当作成人看待,明确告诉他们已经是一个有着庄严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渴望长大,他们反感在他们已经长大的时候别人仍“小看他们”。因此,教育者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地学着做个成人,最后做个真正的成人、合格的公民,这是对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可贵的“第一步”。所以,教育者对他们成人身份的认可,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激励,也是一种暗示,即他们必须从学会自理、自制开始,逐渐实现自立、自强的个人理想;必须要求自己遵纪守法,严格履行一个公民的职责,在日常行为中必须遵循成人的游戏规则,肩负起和父母、师长同等的使命,必须自己学做事、学做人,自己学着去“飞翔”。
2.目标激励。德国文学家歌德说过,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伟大的目标及实现伟大目标的决心。因此,大学生一入学,就要充分接触、了解并帮助他们尽快确立“准目标”,因为适当的目标会激发人的进取心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性,都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同样,对这些胸有凌云志的大学生来说,目标不再是短暂的一个念头、一个冲动,而是一种强烈的长久的激励。然而,运用目标激励法要特别注意目标的可行性和效能性,通常采用“大目标、小步子”方法,即根据自身实际确立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目标,当阶段性的近期目标实现后,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此时再制定更高的下一个目标,通过若干难度递增的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预期的长远目标。经过这样的努力,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增到了最大值,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的决心和信心,目标的激励作用发挥到最强,由此引导学生树立更为远大的理想,从而把思想教育工作提到新的高度。
3.行为激励。主要是指教育者行为对被教育者的激励。列宁曾告诫教育者:“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往往容易犯空洞说教的毛病,这是学生反感的,学生讨厌说一套做一套。所以,做思想工作最有效的说教就是无言的行动,即行为是教育者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重要因素,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单听其言,更观其行,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形象,重人心人脑的言教,更重雷厉风行的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不让学生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以自己的规范行为来影响规范学生的行为。只有这样,教育者的言行对被教育者来说才有着强大说服力和感召力,教育者本人也将成为学生眼中真实可感的“活教材”,其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深刻印象,起着样板式的正面激励作用。
4.人格激励。做人要有人类道德行为的规范准则。有人说,教育者的人格定格了被教育者的人格,这话并不过分。成功的教育经验证明,最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只能是源于心灵的东西,源于人性本身“真”、“善”、“美”的东西,这种无形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就是教育者的人格魅力。这里所说的人格,通常指通过个人身上的性格、气质、能力、作风等内外因素综合形成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人的道德品质,在教师这个职业领域则称之为师德。作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教育者,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始终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德能双馨”应当成为每个教育者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因为在教育过程中,这种人格魅力对一个学生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一个孩子身上,我们总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同样,在学生人格塑造和人格完善的过程中,教育者本人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长远的,甚至是终生的。
5.关爱激励。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关爱,被人关爱是一个人的心理渴求。人是有感情的万灵之长,需要情的推动、爱的温暖和抚慰。即便已是成人的大学生,但由于他们正处于心理渐趋成熟的转型时期,特别需要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和关爱。这种关爱的内容多种多样:有思想上的,学习上的,还有生活细节上的等等。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情激励人,以情调动大学生们的积极因素是思想教育工作中
的上上策。21世纪的大学生思想更开放,目标更高远,自我意识和自我关照更强,但往往缺少吃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所以,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往往思想不够坚定,这时教育者应从感情上给他们予精神慰藉,不能冷漠、疏远、放弃之,更不能训斥和打击,而应耐心持久地关怀他们,激励他们,直到唤起他们的自强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运用关爱激励时,要特别突出真诚二字,因为真实和诚恳是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命力所在,虚假的情意不是爱的本意,真诚是做人的根本,情感源于真诚,关爱贵在真诚,有爱的教育靠的也是真诚,只有真诚,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应该懂得,教育者的真诚关爱在学生中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是刻骨铭心的。
6.赏识激励。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这句教育名言里面,包含的就是一种无条件的赏识激励法。她说自己小时侯很喜欢跳舞,而且跳得还不错,可当她去报考舞蹈演员时,老师的一句“腿都不直还跳舞呢”的话就打碎了一个孩子的跳舞梦。这个真实的故事警示所有的师长对待学生一定要“嘴下留情”,因为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还不能正视自己,一句“你不行”就可能误导他们一生。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一个教育管理者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形之下,都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被教育者的自尊。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特别是对刚刚离开父母、经济上又完全依赖父母的大学生来说,被认可的愿望尤其强烈,此时的教育者决不能泼冷水,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欣赏他们。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去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毫不吝惜地表扬奖励,还要善于挖掘他们的潜质和闪光点,及时表示欣赏他们某方面的才华,永远说“你能行”。通过这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结成“统一战线”,教育者成了可遇不可求的“伯乐”,被教育者将会怀着感激,竭尽所能,兑现他们奔驰千里的诺言。因此,这种赏识所焕发出的激励作用是无限的。
7.惩罚激励。表面上看,惩罚和激励很难联系在一起,实质上,惩罚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是强大的。显然,这里所说的惩罚一定是温情脉脉的善意的惩罚,作为成人的大学生他们完全能够理解、接受,从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以求规避。惩罚激励是针对每个人都有害怕被否定的心理而采取的带有“激将法”性质的方法,惩罚激励明确界定惩罚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其最终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激励。例如,很多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施“严格管理”,但显然这里的“严管”不是严惩,更不是严打,而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对学生高度负责的鞭策和鼓励。对于上进心强、自尊心强、好胜心强的大学生来说,“面子”比什么都重要,他们的荣誉感最强烈,这是运用惩罚激励法的心理基础。如果能把这种看似矛盾、实为统一的方法,巧用于思想教育工作中,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
8.荣辱激励。每个人都珍视自己的荣誉,一个没有荣辱感的人连起码的面子都可以不要,不讲诚信,不在乎成败,什么理想、信念、追求都将成为乌有。一个称职的教育者,面对一群风华正茂、渴望建功立业的年青人,第一要务就是激起他们强烈的尊严感和荣辱感,点燃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强心,要让他们明白:作为一个个体要为自己的荣辱而战,作为班级和学校的一分子要为班级和学校的荣辱而战,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一分子就要为民族和国家的荣辱而战――这是荣辱激励的基本内涵。奥斯特洛夫斯基对年青人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于是它才变得坚固而无所畏惧。”荣辱将唤起学生所有的勇气和智慧,并在“荣辱保卫战”中学会吃苦、学会坚持、学会坚强,时刻与荣辱同在,因为通往荣誉的道路上决不会铺满鲜花,而是靠持久的艰辛劳动来铺就。此外,运用荣辱激励法还要帮助学生克服轻浮的虚荣心和懦弱的自卑感,引导他们为“大我”之荣辱,献出青春、智慧乃至生命。
9.实践激励。和上面几种激励方法相比,实践激励是真正以学生为本,把教育的果实还给学生的最具活力的方法。大学的教育对象是比较成熟的大学生,高校的思想教育者(包括班主任)不同于中小学的教育者,职能上是辅导员,是引路人,再权威的教育者也不应该包办代替。虽然大学生还有一定的依赖性,但他们的自主愿望和自立意识格外强烈,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锻炼自己和证明自己的机会。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永远的主角,教育者最多是导演,有时做总监或顾问就可以了。所以,不管哪个层次的教育者,都不该抓得太紧,管得太死,而要敢于放手让他们从管理自己、管理班级开始,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认证自己,鼓舞自己,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学做事,学做人。这样一来,教育者适当减了负,被教育者增长了才干,教育就获得了“双赢”。不管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的是成功还是失落,都将成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并激励他们不断实践,完善自我,创造未来。实施实践激励,要求教育者遵循“一手抓、一手放”的原则。“抓”要抓到“点子”上,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抓而不死,抓而有效;“放”也不是全放不管,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放而有度,放而有获。
10.忧患激励。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患意识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涉及个人及国家层面的忧患意识关乎个人命运,更关乎国家的未来。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无论“大家”还是“小家”,都在“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从“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出发,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优越的成长环境,和祖辈父辈相比,他们可谓是“安逸”的一代。然而,安逸生活的副作用导致这一代年青人忧患意识不强、承受挫折的意志不坚等问题,这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每个有志者都曾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得到启发、受到鼓舞,教育者必须动用一切手段唤起学生的这种忧患意识:从历史角度看,它是中华文化中的可贵精神;从现实角度看,它是一种直面人生、正视现实的进取心态;从国情角度,它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迫切需要;从自我角度,它是磨练人格、争当人杰的动力源。因此,必须经过教育者多方面的点拨和经常性的启发,学生的思想才能达到虽“身处于安逸之生活,心犹生于忧患之时代”的理想状态,才能激发出一种一往无前的旺盛斗志,激励自己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奋发图强。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精英的工程”,应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状况出发,毫不吝惜地把教育者的满腔热忱注入学生的心田,因时、因事、因人制宜地采用恰当的激励方法,真正做到晓之以道,喻之以理,动之以情,施之以爱,共同探索出一条用充满人文关怀的激励手段解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