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书籍设计中的传统审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书籍设计中的传统审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脉中中国画笔墨语言起源的阐述,分析了中国画笔墨语言对当代书籍设计的意义。中国传统文脉对书籍设计精神层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的哲学、审美观。中国绘画原理“六法”影响了中国文脉中哲学、艺术、设计等领域的思维,渗透于中国人的审美中。“六法”原理在书籍设计中也可以找到具体对应,如线条美、结体美、章法美、意境美、色彩美等。传统文脉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需具备当代性,没有生命力地复制传统文脉的行为是不提倡的,中国的书籍设计创新应建立在深厚历史积淀的土地上。当下的文化是多元的,书籍设计中的传统审美不能放弃时代特征,外国的文化符号与语言并不能与中国传统审美生硬融合,中国传统审美与当下语境融冶的方法,值得我们深思。

关健词:传统审美;“六法”;书籍设计;精神层面;符号运用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105-02

一、中国画笔墨语言对书籍设计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脉如何被本质地传承和发展,开拓具有传统审美意味的新的书籍形态,这是当今书籍设计者希冀并正在努力探索的。

当下中国的院校里设计类学生的作品中设计元素大多是英文与图片,以为这就是设计,乍看之下像是国外的设计作品,中国传统文脉的审美意境未能被书籍设计者用心体现出来。

传统中国画笔墨语言在现代语境下产生了内敛、婉约的东方之美。它是中国艺术的起源及民族精神最早的因子。书籍设计原理与传统绘画理论“六法”有相似之处,具有传统审美的笔墨语言在精神层面引领书籍设计,是书籍设计理念的补充。笔墨语言在书籍设计中被转化为符号的运用、申,具有中国画笔墨语言特征的符号运用是区别于他国文化的标志。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或视觉元素的传承与转化才能体现中国书籍设计的精髓。

《古画品录》(南朝・谢赫)中论及:“六法者何?1.气韵生动是也;2.骨法用笔是也;3.应物象形是也;4.随类赋彩是也;5.经营位置是也;6.传移模写是也。”[1]中国画以六法作为衡量作品高下的标准,从对象的内在精神、气韵,到用笔的方法,对象的外形、结体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都囊括其中。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2],它是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六法”由“气韵生动”开始,止于“传移模写”,实为“写气”之法,也是创作过程总论[3]。之后六法逐渐成为品评中国画的标准,经过后人的补充和完善,丰富了其美学思想,影响了中国哲学、艺术、设计等领域思维,渗透于中国人的传统审美中。

二、中国画笔墨语言在书籍设计中的内涵

中国画笔墨语言主要以水墨的形式来表现,所以“六法”中首先讲究气韵生动。“气韵”集生命精气、书卷气于一体,在书写中形诸于笔墨章法。书籍设计与“气”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书卷气”,其可追溯到“士气”。文人画中谓“书卷气”,即文人士大夫情趣,重笔墨、求气韵,在当代体现为一种平和萧散、意态闲雅,体现了素朴、空灵的意境美。设计师在书籍设计中通过对书的结构的整体设计,营造出书籍设计的气韵之美,它要求书籍设计有深厚的传统审美观,并通过形式美传达其中的意蕴。书卷气的风格迥异,有强烈的,也有静逸的;有苍茫厚朴的,也有淡泊宁静的;有传统审美的,也有与西方文化融合的。

当代书籍设计采用了大量的中国画笔墨语言特征来传达中国文化。中国画笔墨语言元素与书籍设计的融合主要是笔墨内容与形式上的借鉴,并且依附于对传统审美精神的感悟。书籍设计应该通过对笔墨语言自身的审美、意境的深层挖掘来体现当代设计的本土特色,找到结合点,进行创造性O计。

三、中国画笔墨语言在书籍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书籍设计者将设计的思维方式与“六法”紧密地结合,探索两者的契合之处。在书籍设计中,运用“六法”原理表现线条美(即骨法用笔)、结体美(即应物象形)、章法美(即经营位置)、色彩美(即随类赋彩)、意境美(即气韵生动)等,这些符号因素的融合传达了充满人文气质的、书卷气息的设计理念,体现为以下五方面:

1.线条美,在“六法”中对应为“骨法用笔”

中国画线条的长短、繁简、浓淡、虚实、呼应等,形成了画面的节奏与韵律美。点画的书写形成了形质不同的符号、质感以及视觉触感,成为画者表达意念、思想、情感的手段。中国画的线条具有穿透力的质感,抽象而富有意味,“线条美”体现了高度概括、精炼的笔墨语言的审美价值。另外,书法在书籍设计中也有广泛应用。“骨法用笔”在当代具体运用体现了植根于本土文化及资源、据此创造出当代书籍设计的线条美。《囊括万殊 裁成一相:中国汉字“六体书”艺术》设计者根据书籍的特点锐取了篆书的“人”字作为图形符号,其浑厚圆润的线条讲求用笔的意趣、力度、气韵和趣味,既讲述了汉字“六体书”艺术,又展现了线条本身以意用笔,笔到意到,笔落形出神现,设计者对线条的运用获得了强烈的视觉效果,线条在这里具有了丰富的含义和审美意趣,充满了表现力,其设计体现了浓厚的中国文脉。

图1 囊括万殊 裁成一相:中国汉字“六体书”艺术

来源:刘晓翔,杨立新.囊括万殊 裁成一相:中国汉字“六体书”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

2.结体美,在“六法”中对应为“应物象形”

它的本义是要仔细观察不同的对象,表现出对象独特的外在形象和精神气质。观察理解对象的结体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正确表现对象。同理,在书籍整体设计中结构分布很重要,如《黟县百工》在传统题材中体现了现代的意识。封面中图形的分布显得很丰富而符合理法,文字和图片用不同的纸张体现不同的内容,凸显了书的主题;木活字印刷及书法字体的运用,具有传统的美感,穿插运用呈现了新的视觉表现;细微的设计感形成了丰满的结体美,独具匠心。

图2 黟县百工 图3 如是清凉

来源:杨韬.黟县百工[M].金城出版社 来源:袁鹄,祁妙.如是清凉[M].商务印书馆

3.章法美,在“六法”中对应为“经营位置”

在设计中也可谓构图。中国绘画章法表现在散点透视、取舍、大小、主次、取势、开合、呼应、空白、疏密、穿插、虚实、边角的处理上。《如是清凉》大胆而合理的布局,突破性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原理,使得书的主题更为突出。

4.意境美,在“六法”中对应为“气韵生动”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脉中最重要的美学概念,也是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审美准则,其形式是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有与无等对比,通过意象融会为“天人合一”,从而构成一种唯美、至高的境界和追求。《学而不厌》用中国画特定的材料宣纸来契合中国画与书法的内容,富有质感,裸背装订方式便于翻阅。整体纯白的色调,不同材质的相互参差,使设计中传达出中国韵味,其空灵、虚静的人文气息,体现了意境美。

图4 学而不厌 图5 水墨戏剧

5.色彩美,在“六法”中对应为“气韵生动”

色、墨是中国画表现的两种形式,墨是中国画的主要表达方式,如“墨分五色”。“随类赋彩”着重强调表现物象的本色,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意境。中国画在色彩上特征是淡而深沉、艳而清雅、浓而古厚,即在色彩对比关系的处理上不能过于强烈、刺激,要注重色彩间的和谐。《水墨戏剧》以水墨作品来介绍中国戏曲艺术。书的四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纸张来区分,似戏曲中的幕布。函套上的镂空似聚光,引导戏中人物出现。内文的要点用驼色块来映衬,与插画的背景色相映成趣。文中的插画用的颜色,是中国画的矿物颜色,古雅而沉稳,有种天然的气息,具有沉淀感。此书的纸张及排版符合|方审美,触觉与视觉上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脉的内在气质。

四、结 语

综上所述,中国画笔墨语言元素在符合主题语境的书籍设计中,才能相映成趣,同时还应揉入当代思维,与当代人的感受、体验相契合,才能引起共鸣,才是成功的设计。由中国画笔墨语言“六法”衍生出的文化因素是中国文脉古老而又年轻的思维理念。中国画笔墨语言对书籍设计在传统审美上的影响与转化成符号的运用是对中国传统文脉的提纯与抽离,在对当下西方设计理念盛行的反思中寻找属于中国式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

中国的书籍设计要继承优秀的传统审美观,将西方的设计方法与东方的哲理和审美融合,而不是对设计形式的简单运用,这样才能形成书籍设计整体的概念。笔墨语言符号传承了中国文化脉络,表达了与其他文明不同的艺术魅力,是传统设计自身携带的文明的信息与中国设计精神的反映。

作为中国的书籍设计者,应该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审美在当代语境中的脉博,反映出传统审美的深度。无论是中国画笔墨语言还是书籍设计,我们都是传承了前人丰厚的文化脉络,加以当代人的感受、多种艺术形式的滋养,才悟到今天的一点创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传统审美之上的。

参考文献:

[1] 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 (宋)郭若虚著.俞剑华注.图画见闻志[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3] 董欣宾,郑奇.中国绘画六法生态论[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