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叙述视角下对莱辛小说《野草在歌唱》的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叙述视角下对莱辛小说《野草在歌唱》的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英国继伍尔夫之后最为出名的一位女性作家,小说作品以细腻的人物形象刻画,深刻的故事主题和犀利的文笔而被称为是“英国文坛的常青树”。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作者选择殖民统治时期的非洲为背景,用一种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女主人公玛丽最后走向灭亡的历程,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种族歧视制度和黑人艰难的生存境况。本文将以小说《野草在歌唱》为基本载体,对小说中作者的叙述视角进行赏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叙述视角 《野草在歌唱》

多丽丝・莱辛可以称得上是英国文坛上的一位巨匠,处女作小说野草歌唱》主要讲述了非洲南部的生活现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多丽丝・莱辛在五岁的时候(1924年)被带到了现在的津巴布韦,一直到三十岁以后才离开,所以非洲南部的生活占据了她生活回忆中的绝大部分。在全世界的人们对非洲南部甚至整个非洲还不是太了解或者还处于一种混沌状态的时候,莱辛就已经开始带领我们去了解那里的真实世界了。小说《野草在歌唱》自从1950年发表以后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小说讲述了黑人摩西将自己的白人女主人玛丽给杀死的故事,通过对女主人公玛丽悲惨命运的描述,传递出了在殖民地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矛盾和阶级斗争现象,对在特定历史时期女性的生存状况,夫妻关系和社会关系进行再现。下面我们将从小说叙事学的理论出发,对小说中的叙述视角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有关小说叙述视角的相关理论概述

在谈论小说“叙述视角”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先来理解“叙述者”这个概念,叙述者一般指的就是故事的讲述人,这和小说的写作视角有着密切的关系。申丹曾经指出,叙述视角就是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视角,叙事的行为主要是由叙述者发出的,在小说中由不同的人物观察和感知事件就构成了不同的故事叙述视角。在著作《叙述话语》中,叙事学家热奈特就曾经指出用“聚焦”这个概念来对不同的叙述视角进行区分,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叙述视角:第一,“零聚焦”或“无聚焦”,即无固定观察角度的全知叙述;第二,“内聚焦”,其特点为叙述者仅说出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第三,“外聚焦”,即仅从外部客观观察人物的言行,不透视人物的内心。本文将在此叙述模式的区分方法对小说中的不同叙述主题视角进行分析和解读。

小说《野草在歌唱》中的“叙述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叙述者对于到底读者是谁并不清楚,可是最终还是完成了信息的传递。在不能确定叙述者身份的前提下,叙述者就变成了一个语言学范畴的主语,因为叙述者是通过语言来完成自己信息传递的功能。在小说《野草在歌唱》中,叙述者抑或置身事外,抑或用全知的叙述角度来讲述和观察这一切,有时候也让位给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讲述,小说中女主人公玛丽的观察和叙述就应该属于此种的聚焦。

二、叙述视角下对《野草在歌唱》的解读

(一)小说《野草在歌唱》中全知的叙述视角。小说刚开始部分,全知的叙述视角就将故事的结局告诉了读者:恩泽西农场主之妻玛丽・特纳被别人发现死在了阳台上。这种倒叙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悬念。尽管全知叙述者知道全部发生在女主人公玛丽身上的事情,可是小说中的“人们”却是一无所知。在女主人公玛丽被自己的黑人奴仆杀死的消息被公布以后,叙述者凭借着自己全知的视角讲述了不同方面的反应和思想情绪。虽然看到报纸的人们无法判断女主人公玛丽遇害的事情是否属实,可是对于当地土著黑人的印象还是一如既往的片面和歧视,在他们的思维观念中,做坏事情就是当地土著黑人的权利,然而对于熟悉玛丽夫人的人来说,他们更多关心的并不是命案本身,而是这件事情深深刺痛了他们另外的一根神经――白人真的不应该活到这个份上,简直是丢尽了他们白人的颜面。小说的全知叙述者尽管是无所不知的,然而伴随着小说叙述的推移和小说关键人物的全部出场,小说全知叙述者不断让位给小说中的人物,从而完成叙述视角的转换,所以小说故事中的人物完全替代了全知叙述者来对故事进行观察和感知。小说《野草在歌唱》共计有十一章,在小说的第一章,故事中的人物差不多都粉墨登场,这其中托尼・马其顿这个刚刚来到非洲南部土地上的英国年轻人加速了女主人公玛丽的死亡,长达几个星期的非洲之行彻底粉碎了他的淘金梦想和豪情壮志,当他亲眼看到女主人公玛丽和黑人奴仆摩西发生暧昧关系那一幕的时候,万分惊讶,“感觉这种不正常的关系就好像是和野兽发生关系一样”,也正是因为女主公玛丽发现有人知道了自己和黑奴摩西之间不正常的关系以后,这才气急败坏地将摩西赶走了,这一举动也成为了玛丽被杀的直接导火索。至于迪克(玛丽的丈夫),人们对于他还是有几分同情,对于死者玛丽,人们更多的是鄙视和憎恶,因为女主人公玛丽被黑奴杀死的事实让他们这些白人感到了无比的耻辱。读者从叙述者那里感受到了当地人们的自私冷漠和虚伪的丑恶嘴脸,这一点读者主要是从小说次要人物白人农场主查理・斯莱特的身上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从这个悲剧故事的开始到最后的结局,他就是特纳夫妇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环境的典型象征。”尽管玛丽的死在表面上看和他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可是此人算是并不擅长交往的特纳夫妇在白人群体中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位了,最后几乎快要疯掉的迪克也是从他的手中被无情地夺走了命根子一样的土地,小说《野草在歌唱》中白人之间的斗争更像是一把杀人于无形之中的刀。

(二)小说《野草在歌唱》中叙述者视角和人物视角之间的转换。小说对女主人公玛丽死亡的叙述是采用了第三人称的方式。在小说的第二章节中,叙述者将读者带领到了玛丽的童年生活之中,在这一章节中,读者几乎是与女主人公玛丽发出的任何话语声音同步,都是借助全职者的视角对玛丽所有的遭遇进行讲述:玛丽父亲酗酒如命,贫困潦倒,母亲体弱多病,含辛茹苦,这些都是玛丽童年生活中挥之不去的痛苦回忆,尽管有着这样不幸的苦日子,可是玛丽还是熬了过来,玛丽读了书并且在城里找了一份相当体面的工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刚刚开始,然而好景不长,人们背后对她的议论纷纷使她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她已经是三十多岁的老处女了,青春的美好时光早已过去,她必须尽快找到一个可以结婚的人,很快,玛丽就找到了愿意娶她的人――迪克,于是他们一块来到了迪克所在的农场,玛丽的人生也从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小说中,叙述者主要将叙述视角定位在主要人物的固定式内聚焦上,这种模式最为常见,当玛丽来到新家――迪克农场“铁皮小屋”的时候,“他望了望四周,只感觉树林之中有一股阴冷之气存在,树林那边的山谷被笼罩在了一股雪白的寒气之中,禁不住打了一个冷战。”周围的气氛和环境已经让玛丽感觉到了一些恐惧,这也似乎预示着玛丽人生悲剧的到来。

迪克虽然表面上是一个白人农场主,可是他却是一位十足的穷白人,生性胆小,做事虎头蛇尾,在经营和管理农场上就是一位失败者,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玛丽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尽管她试图改变这一切,可是一切努力都是于事无补的,从前阳光灿烂的生活已经变成了神话,现在她只有彷徨失措,孤独无助。倘若说来自生活的艰辛和精神上的折磨是导致玛丽死亡的根本原因,那么黑奴摩西的到来就是导致玛丽死亡的直接原因。小说第七章,摩西才出现,当玛丽用鞭子打到这个“偷懒”的人时,这是玛丽和摩西的第一次正面接触,可是当摩西用男仆的身份面对玛丽的时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直接导致了玛丽的死亡。小说中玛丽和摩西的语言交流并不是很多,叙述者更像是用一种客观的视角对其进行叙述,这和摩西的黑奴身份有着密切的关联,小说结尾处更是将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和仇视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讲述和刻画。

三、结语

《野草在歌唱》之所以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这和小说鲜明深刻的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让读者可以正视那些存在于西方世界的真实历史,重新对这个社会中的文明和野蛮,黑暗和光明进行审视。小说中客观性的讲述和叙述视角的转换让小说的讲述更加具有吸引力,加深读者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多丽丝・莱辛,一蕾译.野草在歌唱[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宋金玲.从后殖民角度解读多丽丝・莱辛之《野草在歌唱》[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4]王晓凤.在歌唱中觉醒――对《野草在歌唱》的殖民性解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