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幼儿喂养不当,也易引发肾结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儿喂养不当,也易引发肾结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鹿奶粉”事件震动全国,引起了人们对儿童肾结石病的关注。紧接着,“多美滋”等洋品牌奶粉也深陷“结石门”。 于是,人们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错觉:只有三聚氰胺这样的化学物质才是肾结石的元凶。实际上,生活中导致孩子肾结石的因素相当多,尤其是在夏季,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请看这两个例子:

夏至过后没几天,3岁的多多就出现了状况,老往厕所跑,没一会儿就嚷着要撒尿,父母开始以为他饮料喝多了,没太在意。后来突然出现尿血,并喊肚子疼,父母坐不住了,带多多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多多患上了肾结石,而且是两侧肾脏皆有结石。

1岁多的涛涛突然出现尿频、尿急、尿尿时哭闹,伴有发烧等症状,医生诊断为尿路感染,但抗感染治疗半个月仍不见好转。进一步检查发现,涛涛的右侧肾脏有不少结石,经手术取出芝麻大小的黄褐色结石近60颗之多。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到,一直被视为中老年病的肾结石开始将觊觎的目光向儿童乃至婴幼儿群体转移。据统计,近年来孩子的肾结石患病率快速上升,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占了大约3成左右。小小年纪怎么与肾结石病挂上了钩呢?究其原因,虽然有些婴儿属于先天结石体质,但多数情况下还是“病从口入”。换言之,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的不科学为其主要原因。具体可归纳为4点:

1、蛋白质、盐分的摄取量过大。多多可谓典型例子。医生追问病史发现,白白胖胖的多多平时对肉食“情有独钟”,甚至到了食不可无“肉”的程度,而且口味较重,喜欢偏咸的食物。另外,还喜欢牛奶、巧克力等这些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高蛋白、高盐吃得太多,而喝水又太少,导致尿液浓缩、尿钙或尿酸浓度升高,逐渐形成结石。所以,生活中不少家长喜欢每天用肉汤、鸡汤、炖鸡蛋等喂养幼儿,在“恶补”身体的同时,也“养”肥了石头。

2、偏爱饮料。如常喝富含草酸的饮料,会大大提升草酸结石的发病率。

3、滥补钙剂。不少父母盲目听信广告宣传,随意给孩子补充钙片以及维生素D,导致孩子血液中钙的含量过高,尿中的钙浓度随之上升,增加了结石形成的风险。涛涛就是这样的例子。

4、少数孩子泌尿系统存在畸形,也可诱发肾结石病。

孩子一旦确诊为肾结石,需要及时治疗。一般小于0.5厘米的结石,有可能自己排出体外,可进行保守治疗,包括止痛、消炎、补充水分等措施。同时,尽量明确结石成分,用以指导患儿饮食。例如,草酸钙类结石的患儿要少喝茶、啤酒、咖啡,少吃菠菜、苹果、草莓等;若为尿酸类结石,则要少吃肉、内脏、海鲜;磷酸盐类结石患儿少摄入咖啡、菠菜、南瓜子等。

如果结石直径超过0.5厘米,可采用体外超声波碎石或者经尿道逆行插管取石。至于结石体积太大的患者,只有借助于手术刀取石了。

切不可小视肾结石的危害,轻者导致孩子排尿困难,引起剧烈的腰腹痛,重者可诱发泌尿系统感染,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因此,预防非常重要,尤其是夏季,主要从饮食和生活方式上着手调整:

适量摄入蛋白质类食物,如肉食、牛奶等。

草酸、尿酸也是形成结石的材料,故富含这两种成分的食物,如番茄、菠菜、芹菜、草莓、甜菜、豆制品等,在夏季应适当减少摄入。而黑木耳不仅养分丰富,且有化解结石的功效,可多食。

限盐。孩子每天盐分的摄入量(包括含钠的味精等)不要超过3克,相当于1茶匙。不给孩子吃过咸的快餐食品,如薯片和饼干等,以及烟熏肉类、罐头类食品。

牛奶不仅要限量,还要把握好饮用时机,不宜安排在睡前。虽说牛奶含有色氨酸有助于睡眠,但饮奶后的2~3小时是牛奶中的钙通过肾脏排泄的高峰期,此时孩子处于睡眠状态,在尿液浓缩的情况下使肾脏内钙元素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加,从而提升了结石形成的风险。所以,夏季孩子最好在白天或睡前4~5小时喝奶。

远离彩色食品。彩色食品中所含的食用染料与合成色素,会附着于肾脏等泌尿系统器官,进而形成结石。

鼓励孩子多喝水,以白开水为主,保证孩子每3小时解一次小便。少喝饮料,富含草酸的饮料更要“敬而远之”。

随时提醒孩子不要憋尿。

合理补钙。只要孩子饮食均衡,经常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就不必额外补钙。如果孩子出现了枕部脱发,或胸部肋骨外缘外翻、鸡胸等缺钙的症状,应请教医生,是否需要补钙,补哪种钙,补多少,不要自行其事。

泌尿系统感染也是诱发结石的一个因素。因此,当孩子出现排尿异常,如尿液混浊、排尿次数增加、排尿时哭闹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彻底治愈。

少数孩子存在泌尿系统畸形,应早诊早治,以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