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唐山大地震前北京故宫馆藏文物的防震举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唐山大地震前北京故宫馆藏文物的防震举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物是博物馆的物质基础,认真做好国家级和各省市地方博物馆藏品的防震,特别是地震多发地区,如四川、云南、甘肃、、新疆、台湾等地,可说是重中之重。本文着重回顾故宫曾做过的在唐山地震前的防震工作,以供文物工作者参考。

唐山大地震的经验教训

1976年7月28日,震惊全国和海内外的唐山大地震,在二三分钟之内,把一座人口众多,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唐山市及周围的村庄夷为平地,数百万栋房屋倒塌,水电通讯破坏,人口死亡达24万人之多,其损失之惨重令人毛骨悚然。在这种大破坏、大毁灭之下,众多人类文化遗存和馆藏文物同样遭到灭顶之灾。地震还波及到天津和北京,使两市部分的房屋倒塌,馆藏文物和国家财产受到不少损失。但使人欣慰的是,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百宝箱”之誉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其百万件文物却得到妥善保护,几乎未受到损失。究其原因,除皇宫本身建筑坚固抗震外,关键是博物院防震工作做得较早较好,从而大大降低了因地震造成的损失。

故宫博物院的防震工作

1、重视地震的预报讯息和组织好专业人员学习培训。

防震,特别是预防8级以上强烈地震。人类自有文明史以来,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很多研究和探索,但至今收效不大。如何准确地预测大地震的信息,并做好提前预防工作,如对某些房屋的加固,某些贵重财产(文物)保护的加强,人员的疏散和撤离等把大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仍是一道难题。唯物主义者认为,凡事都有先兆,记得唐山地震发生的前夕,故宫博物院就接到地震研究单位的通知,说近一两年内,华北北部地区要发生大地震。为此,我院部、院各级领导,立即组织业务人员进行学习、讨论,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业务骨干到地震研究所参观,并请地震专家到我院业务部门讲课,传授地震和防震知识。此外,我们还请防震专家为我们做了多次防震的实验,即发生5~8级地震时文物(资料)损伤情况以及采取防震措施后使文物(资料)得到保护的情况对比,以增加抗震防震的信心。此后,我们对院内陈列室和库藏文物进行摸底排队,制订了切实可行的防震计划,使工作人员心中有数。

2、分工负责,措施落实。

故宫博物院藏有百万件文物之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好每一件文物防震保护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在制订计划以后,防震工作不仅落实到人,分工负责,一抓到底,还做到院藏文物陈列、保管、安全、防震四不误,具体做法有以下几项:

一是陈列室的防震措施。

由于地震时间的不确定性,一时还不能向公众公开,加之陈列的文物每天都得向观众开放,这就给防震工作带来了难度。如何办,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

1、国家定为一级,且是孤本的文物,暂时撤出陈列,交库房保管,或用复制品和其他级别的文物替代陈列。

2、对陈列室不能撤陈的文物,用文物架、有机玻璃架、尼龙丝、胶水进行加固,以防地震时倒塌损毁。

3、陈列室的柜架要放牢、摆稳,并用小绳或螺丝钉加固系牢。

4、对娇贵易碎,或忌水的文物,如陶瓷、字画等,可用其他文物代陈,以防不测。

5、增购防水用的塑料布,作为盖陈列柜之用。在地震之前,可白天收起,晚上盖上,以防夜间地震时措手不及。

二是库藏文物的防震措施。

1、选择使用能抗8级以上地震的文物库房,如故宫廷禧宫库和内务府地库,都是按防8级或8级以上地震设计的,这是库藏文物抗震防震的关键所在。

2、将元代以前(绝大多数为一级品)和明、清以及近现代一级品按平战结合方式装箱,在保障文物安全,不影响平时提陈、研究等利用工作下,装箱保存。库房柜架设计要求坚固结实,最好能有防火的功能(如钢铁构件)。如果是木制文物柜架,要向建筑物的主体结构靠近,用铁架或螺丝钉固定牢固,以防柜架在强震时被震倒。柜架上要加盖防水罩或塑料布,以防雨水一旦流入库房时损伤文物。

3、随时关好柜门,最好能落锁,以防大地震时文物被抛出柜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4、放置在柜内的瓷器、青铜器、玉器等易碎的文物,有的要装入囊箧,有的要用软的包装纸包扎好,然后再用绳索或其他固定架加固,以防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