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汇聚边陲秘境的传奇之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汇聚边陲秘境的传奇之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勐”是佤语谐音“好”的意思,地如真名,勐来乡正是这么一个汇聚沧源县最多“好”景的传奇之地。“崖画之乡”是沧源的一大美誉,殊不知这崖画谷景区就在勐来乡境内,崖画、天坑、司岗里溶洞、千米天然彩壁国画长廊、董棕森、桫椤要共同融汇出勐来自然资产的富饶!

历史的诉说

崖画传承着3500多年的人类历史,绘制于各个人迹罕至的岩溶峭壁上,一千多个图案抒写着久经时代变迁,仍历久弥新的神奇。用赤铁矿粉和动物血调食而成的暗红色颜料描绘着新石器时期的佤族先民狩猎、放牧、村落、战争、舞蹈、杂耍等生产、生活的种种场景,这一条条代表大地的直线,代表人物的倒三角拼凑的画面讲述着远古人类历史、文化、宗教的故事,这大概是最原始的艺术画,最原生态的保存形式,最长远的历史弥留。更是人文旅游中的精品!俗话说得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崖画边世代生息着的阿佤人怀着对祖先和崖画的崇高敬仰,阿佤人民每年的重大节日都要到崖画祭拜,寻求先灵的庇佑,重温先祖的教诲。在魔巴的祭咒中。在阿佤人的欢歌热舞中,崖画更显古朴!崖画上怎么画,阿佤人就怎么做:射弩狩猎、采集放牧、剽牛祭祀、奏乐跳歌、游戏歌舞杆栏筑房、屋顶饰鸟、牛角饮酒、牛角为号……历史传承的,阿佤人民从未淡忘。

“潘多拉”的畅想

沿着崖画景点外的石子路蜿蜒数+公里,便能到达被阿佤人称为“天外来客的脚印”的天坑。站在天坑边向坑内俯视,让我油然涌出一种想要越过护栏,往下纵身一跃的冲动,如果有征服阿凡达中伊克兰飞兽的能力和勇气,是否就可以实现这种幻想?坑壁、坑底的景观真真让我联想到了华美的潘多拉星球,垂直耸立的壁崖、繁茂葱郁的古木,尤其是那密布于坑底,亿万年前便存在的珍惜树种:桫椤和董棕,种种部甚是致命的诱惑……如果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个攀岩资深人士,我绝对愿意做一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下至坑底一探究竟!

自然的画卷

在从崖画出发行至司岗里溶洞的途中,不得不驻足远观的便是千米天然彩壁国画长廊,因其远望酷似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而得名,壁画约有1.5公里长。峭壁高上百米。壁画陡立成崖,崖面有的形成崖厦,有的参差不齐,峰窝状溶孔密布,有的如刀削斧劈平整光滑。有的像一台台的梯田。崖面由于杂质浸染及附生攀援植物的点缀变得色彩斑谰。没有人工雕凿、没有人为塑造。完完整整展示着大自然原汁原昧的杰作。怎能不惊叹于这幅大自然赋予佤山的天然画卷的鬼斧神工?

与彩壁交相辉映的是成片密布着的董棕林,这是一种早在恐龙时代便存在着的树种,堪称植物的活化石。种子坚硬无比。一般生长在巨石巨崖的石脚坡上,枝冠的形状倒跟椰树有几分相似,树龄在一两百年之间的树高通常为一二十米。董棕树多成偶数状分布生长,相邻的两棵若有一棵先枯萎死去,那另外一棵也将会于不久后随之死去,因此董棕树也被阿佤人赋予了很多爱情的色彩,据说到董棕林里幽会的有情人都能白头偕老、幸福美满!

再现别样的喀斯特

继续向北行进,下一站,司岗里溶洞!位于崖画谷景区中部的司岗里溶洞洞长是千米,呈“Y”型叉洞分布。这里不同于云南其他的溶洞,洞内的大厅堂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毗邻分布,景致鬼斧神工,这里不仅有碳酸岩沉积物堆积的石笋、石柱、石钟乳,还有穴珠、流石坝、石幔、石葡萄,形态各异。洁白晶莹。洞穴深处的地下河水流淌不息,穿崖凿壁。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不知是因为来此观光的旅客还没达到司岗里溶洞的最大客容量,还是因为洞内更多是白炽灯光的零星点缀,总觉得这里的味道更清透、更原始、更纯粹!

散落于曼来的原始遗珠

勐来乡有个曼来村,被称为“蜂桶鼓之乡”,狂欢节开幕式上。勐来的蜂桶鼓舞便是出自这个座落在群山怀抱的山路上的古老村寨。曼来之于勐来正如翁丁之于沧源,这里同样完整地存留着佤族原始部落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建筑和民风民俗,如果说翁丁是面,那曼来便是点的再现。

蜂桶鼓舞是曼来人在新房竣工时跳的舞蹈,过去,佤族盖新房通常是一家盖房,全寨帮忙,新房落成。全寨人都敲起蜂桶鼓,伴着独特的舞步。和着蜂桶鼓一公一母的唱和节奏,围着圈载歌载舞。

在崇山峻岭中,曼来延续的佤文化更为勐来乡以自然景观为主打的旅游资源,增添了一抹浓郁、别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