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普通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理念上存在着只要重视能力,就是素质教育;只要使用多媒体,就是素质教育;只要课堂热闹,气氛活跃,学生活动多,教师说的少,也就是素质教育等三大误区。存在着颠倒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课堂并没能贯彻因材施教等原则,情感沟通机械化,简单化,单向化等主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试图就初中历史素质教育,提出自己的设想,来培养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普通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一、普通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误区

1、只要重视能力,就是素质教育。

有些人认为,应试教育考查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考查学生的能力,所以只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就是素质教育。其实知识和能力,是我们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中的低级目标之一,只有在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

2、只要使用多媒体,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直观,教学更贴近于实际生活,使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知识的形象性,因此我们大部分人,把多媒体、网络、课件应用于教学中去。这些直观教具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了原先沉闷的课堂。但我们在高兴学生对课堂感兴趣的同时,要清醒的认识到只要使用网络、多媒体等就是启发式教学,就是素质教育。有可能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也只是近多一种填鸭式课堂的手段而已。

3、只要课堂热闹,就是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的有效形式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而课堂表面的热闹可能会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不做深入思考,只看表面的热闹,随心所欲,胡乱猜想,甚至固执己见,失之偏颇。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的启迪的神圣职责。素质教育的课堂,需要热闹,但热闹的课堂,未必就是素质教育的课堂。

二普通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颠倒教师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讲多练少,以讲代练,把课堂变成满堂灌,成为自己一个人的舞台,而学生成了陪衬。讲的时候,面面俱到,精读细讲,学生只要用心听讲就能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依赖的习惯,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这种以讲代练,以教代学的方法,颠倒了主题与主导的关系,学生养成依赖老师,

懒与思考的习惯,不会去自主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一旦离开老师,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变得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缺乏有效的贯彻

有部分教师认为,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就是理论在先,理论是本位的,而实际是可有可无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轻视实践;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教理论,学生学理论,考试考理论。理论成为缺少学生感情体验的身外之物,成为学生死记硬背的基础条件,学生的知识是没有经过自己消化的理论知识,造成学生只是了解表面的现象,而不是自己思考的结果。

3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有效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在班级授课中,是统一授课,而学生的学习也是统一的形式。这使得因材施教原则并不能在课堂得到更充实的贯彻。所以我们强调的因材施教只能更多的应用于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中,在这里来落实素质教育。

4情感沟通简单化、单向化。

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然而,一些教师对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些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独立的传授的,而是只有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的表扬。在一些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随口而出的表扬。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可能会导致学生听上瘾,同时,也可能会使学生习以为常。,导致学生对教师的随意应付,对知识的浅尝辄止。所以,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在教师对生进行情感教育时,不是师生情感的表演,而是双方情感的沟通。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有真正的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才有真实的交流。

二、历史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一些构想

在我们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自主、讨论、探究、发现为主要方式。以知识的整合为着力点,以优化课堂资源为方式,以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为目的,实现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

1承认差异,尊重个性

把培养自主意识,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尊重学生个性,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是素质教育的所必须贯彻的原则。

2把学科知识的整合,作为理论阐释的着力点

过去在知识的处理上,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考试考什么,把知识变成条条框框,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就可以考个高分,由此使学生对知识的整合、系统化缺乏认知,缺乏自己的理解。现在我们所要贯彻的素质教育,在知识的处理上,把注意力放在了知识的连接上,知识的逻辑联系上,知识的交叉点上,知识的生成点上。这样,使学生产生了困惑,那么就有了思考的动力,使学生的智慧能够被开发。

3把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把启迪思维,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养成学生思维的习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避免表面热闹但是缺乏思维参与的一问一答,反对只是机械的重复、简单的知识训练,克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恶习。

总之素质教育的重要人物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不能把课堂变成自己一个人的舞台,教师要结合历史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以后的知识以及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有独创性、发散性、广阔性品质得到有效训练,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贯彻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真正有素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