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情”品味数学的芬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情”品味数学的芬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与儿童的天性和鲜明的年龄特征,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相比较,数学学习显得有些严肃了,能够持久地对数学感兴趣的概率是相当低的。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有一种专业的爱好,拥有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基本功。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近,“亲其师而信其道”。不断地创设情景,使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美,不断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让数学“情”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催化剂,让学生用“情”去品味数学的芬芳,享受数学学习成功的幸福!

【关键词】创设情景;数学情感;品味数学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循循诱导,尽心尽力,可是我们的学生,经过了几年的教导以后,却变得不那么喜欢数学,甚至讨厌数学,原因在哪里呢?那就是我们没有注重数学的情感培养,没有让我们的学生心平气和去做数学,情真意切地去欣赏数学。我们不可否认与儿童的天性和鲜明的年龄特征,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相比较,数学学习显得有些严肃了,能够持久地对数学感兴趣的概率是相当低的。因此,数学情感的培养迫在眉睫,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试试。

一、教师心中有“情”

1.教师要有浓厚的数学“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去欣赏数学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有一种专业的爱好,拥有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基本功。平时看看数学发展史,读读数学家的故事,了解了解那些数学猜想等等,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涉猎一些拓展性的知识,如基因、克隆、税收、储蓄、股份等做好学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还可以做做竞赛题,画画圆,线,背背圆周率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数学”情”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燃料,从你的语言、行为中体现出来,感染学生,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兴趣就是认识需要的情感表现,是对学习所抱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内动力。以数学文化为基础,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唤起孩子们的兴趣,激情,使学生愿学、善学、乐学、会学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并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境界。

【案例一】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可以引进“黄金分割”,让学生查找资料什么是黄金分割?比较“黄金分割” 与普通图形给人在视觉上的差异,甚至可以选择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让学生用”黄金分割”来解释画面带给人的美感。

【案例二】结合”轴对称”图形,可以介绍中国的古代建筑很多都是对称的,如天安门、故宫,这里面还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呢!可以鼓励学生去浏览这方面的史料,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了解。现代建筑中的 “对称”也比比皆是。

【案例三】结合”圆”的教学,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汉字的历史上曾经用“圆形符号”(最早是方形)读作“零”,和阿拉伯数字的“0”有联系都表示没有的意思,但它是一个圆,不是一个椭圆,使学生感到文字的美妙。表示半径的r是英文单词“radius”的首字母,意思是“半径、车轮上的辐条”,直径d是“diameter”的首字母,意思是“直径、对径”,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圆的半径=车轮的辐条”,生动形象,充满了儿童的情趣。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和“割圆术”,感受数学研究中方法的神奇和美妙。

2.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情”,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美。“数学好玩”,这是在数学家大会上唱响的至理名言。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是学生在不断的获得发现的快乐之后产生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反之则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教师要创设情景,使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美,不断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

【案例一】在学习奇数,偶数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奇偶数,学生会说出好多来,教师可以再深入的去问,“为什么会这么编排呢?”这样,知其然尔知所以然,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达到举一反三之效。

【案例二】学习数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数,同学们能说出很多,有的说自己家电话号码或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有的说自家的门牌号,有的说汽车、摩托车牌号…….还可以介绍一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数如,人的心跳每分钟75下,人的平均寿命等等。由于数学学习与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了,使数学知识生动起来,鲜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就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总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经历了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更多的是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自信以及浓厚的数学情感。

德国一位学者有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数学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恰当地创设数学情景,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内驱力,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或置身于渴望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学习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案例三】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游乐园”的素材,设计”小猴和小猪分吃西瓜”的故事情景,增强学习的情趣性。当然这只是表面的兴趣,其实更高境界的”兴趣”应该来自数学知识本身。

二、学生眼中有“情”

1.放飞学生的数学“情”,让学生探索数学的价值美。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图形的对称美;数学习题的趣味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走进生活,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激发其兴趣,使之爱学,启迪其思维,使之善学,从而达到诱发求知情感的目的。在教学“圆周率”之前,教师给学生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数学史上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告诉学生,在研究“圆周率”的漫长历程中古今中外数学科学家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但至今仍没有计算出它的结果,计算机也没算出它的结果。使学生对这个数产生好奇,激起研究的欲望,因而产生了“圆周率是一个什么数 ”“圆周率是怎样算出来的”“圆周率到底能不能算出来”等疑问,使探究,发现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