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学中考新题型――对课本知识的变型延伸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学中考新题型――对课本知识的变型延伸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中考出现了许多课本知识变型延伸题,这类题看似熟悉(题干主要是学过的课本知识)而又陌生(提出新问题或知识迁移),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延伸和升华,加强考查同学们的思维力度、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析如下:

例1 (江西省2007年中考题)做化学实验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请仔细观察右图,找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任写两种):

①;

② 。

解析 本图片是课本“活动天地”中的内容,让同学们讨论实验室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造成的后果,本题再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仔细观察图中每一位同学的做法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 不应在实验室打闹;不能在实验里吃食物(或尝药品的味道);不能用手直接拿着试管加热;不能把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使用试管时,手指不能按在短柄上;不能用湿手接触电源插座(或插头);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给烧杯加热时,烧杯底部应加石棉网等(任写两种即可)。

例2(广西桂林市中考题)做稀盐酸的导电性实验时,小红观察得非常仔细,她不仅看到灯泡亮了,还观察到与电解水相似的现象――两根石墨电极上出现了气泡,于是激发了小红探究气泡成分的欲望。请你来参与小红的探究活动吧!

(1)提出问题。盐酸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2)查阅资料,提出假设。信息资料:①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②HCl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③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

提出假设: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假设3:

;以上假设的依据是 。

(3)设计实验:小红决定用电解水的装置重做稀盐酸的导电性实验。

(4)进行实验:用右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分别收集稀盐酸通电时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5)收集证据:观察气体颜色,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收集到的无色气体。发现HCl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了两种新物质。

(6)实验分析。若一只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黄绿色。另一试管中的气体能燃烧,则假设成立;若两只试管内收集到不同的无色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实验证明假设1成立,所以盐酸通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7)反思与评价。联想从电解水实验得出的结论,小红认为可以用电解盐酸的方法来探究HCl中元素的质量比。我认为小红的设想(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非 。

(8)拓展与交流。实验表明:溶液和金属的导电原理在物质变化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是 ,后者是 。请你对盐酸的导电性实验,再提出一个可供大家探究的新问题 。

解析 本题把电解水的实验延伸到盐酸的导电性实验中来,是一道具有迁移性、开放性特点的研究性学习试题,对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升华能力的全面考查。涉及到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变化、物质的性质、溶液酸碱性及溶质质量分数等知识点,联想电解水的相关知识,认真分析各问题可得出答案:(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答两电极上都生成氧气、两电极上都生成氢气、两电极上都生成氯气均可)质量守恒定律或答到元素守恒这一要点均可(6)2H2O 2H2+O22HCl H2+Cl2(7)不合理。生成的氯气有一部分溶解于水(通电时间过长,HCl反应完后水也被电解或不能用混合物来研究纯净物的组成等)(8)化学变化,物理变化,通电时盐酸的pH发生了什么变化?通电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了变化吗?氢气和氯气分别在哪个电极上产生?产生的氢气和氯气的体积比是多少?氯气溶于水生成了什么物质?(所提问题与本实验有关且有意义即可)

例3(山东威海市2007年中考题)追踪科学家的足迹

材料1:纯碱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是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生产原理的主要过程:

①20℃时,向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得到NH4HCO3饱和溶液;

②向NH4HCO3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粒,并不断搅拌,直到NaHCO3结晶析出完毕;

③将析出的晶体过滤,得到晶体和滤液,洗涤晶体,然后将晶体放在试管中充分加热,得到Na2CO3;

④向③的滤液中加入食盐细粒,析出NH4Cl晶体,过滤,得到NH4Cl。

材料2: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你选择的制备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工业生产中,要获得生产纯碱的原料CO2你认为最经济的方法是以为原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有以下优点,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过程中部分反应产物可作为原料循环使用B.副产品是一种氮肥 C.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可节约能源

(3)检验③中的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的方法是。

(4)在②中,随着食盐的逐渐加入,溶液变成了NH4HCO3和NaCl的混合溶液,析出晶体之前,混合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用离子符号表示,下同) 。在③中,将析出的晶体过滤后,溶液中数量减少的离子有;滤液中仍然存在的离子有。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在20℃时,向含NH4HCO32lg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食盐。试通过计算说明,随着食盐的逐渐加入,为什么会有NaHCO3晶体析出,而没有NH4Cl晶体析出?理论上能析出多少克NaHCO3?(友情提示:本小题没有计算过程不得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NH4HCO3:79;NaCl:58.5;NaHCO3;84-,NH4CI:53.5)。

解析 “侯氏制碱法”是海水制碱“多识一点”中介绍的内容,本题做了延伸和补充,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考查物质的制备、检验、溶解性、溶解度、有关方程式计算等知识点和同学们对知识的分析理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分析(1)只要掌握实验室和工业制CO2的方法并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即可。(2)仔细分析侯氏制碱过程可知,其原料有水、二氧化碳、氨气和食盐,过程③中NH4HCO3受热分解除生成Na2CO3外,还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而水和二氧化碳还可做原料进入过程①再反应生成NH4HCO3,最终产物为Na2CO3和NH3Cl,故AB正确,C错误。(3)实际上是对氯离子的检验。(4)由于NH4HCO3和NaCl都是可溶物质,故析出晶体前,构成这两种物质的4种离子全部存在,随着NH4HCO3的不断析出,其构成Na+、HCO3-也不断减少。(5)这是溶解度与方程式相结合的一道综合计算分析题。根据20℃时,NH4HCO3的溶解度分析,含21 g NH4HCO3的饱和溶液中含水100 g,通过方程式计算出NaHCO3、NH4Cl的质量再与各自的溶解度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CaCO3+2HCl=CaCl2+CO2+H2O石灰石CaCO3 CaO+CO2

(2)AB(3)取③中白色粉末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不含氯化钠,反之则含氯化钠,(4)NH4+、HCO3-,Na+、Cl;HCO3-、Na+;NH4+、HCO-、Na+、Cl-NH4HCO3+Nal=

NH4Cl+NaHCO3

(5)解:设21g NH4HCO3完全转化能生成NaHCO3的质量为x,能生成NH4Cl的质量为y

NH4HCO3+NaCl=NaHCO3+NH3Cl

7984 53.579∶84=21g:x

21g x y 79∶53.5=21g∶y

x=22.3g y=14.2g

根据四种物质的溶解度,2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9.6g NaHCO3,37.2gNH4Cl。因为22.3>9.6g,所以有NaHCO3析出。理论上可析出NaHCO3的质量;22.3g-9.6g=12.7g,因为14.2g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