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逃课行为的诸因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逃课行为的诸因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分析大学生逃课行为差异,了解其产生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和方法。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某大学师范学院609名大一、大二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学生产生逃课行为主要为主观因素,并从学生、学校和心理教育工作这三个视角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逃课行为 自我教育 管理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习惯、改变态度、形成价值观和培养人格特质的主要途径,也即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动机、兴趣、信念、理想、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但目前大学生逃课也是大学校园内外尽人皆知的现象。大学生逃课行为分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前者是指学生在未请假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的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后者是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但实质则不听老师讲课,比如看小说、读杂志、睡觉、发短信等。本文所要讨论的逃课主要是显性逃课。本文是从学习的角度,对某高校不同院系、不同特质的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进行对比研究,以考察不同院系、不同特质的大学生逃课方面的差异,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对策。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某大学师范学院6个专业,美术系3个专业609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表1被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表

2.调查问卷

笔者与该校学生管理部门、心理咨询中心、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同组成问卷编制组,编制成“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问卷”。问卷分两部分:个人基本资料和调查内容,其中调查内容部分又分为客观性调查题目和主观性调查题目。

3.深度访谈

通过与30名学生与5名教师的访谈,收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具体表现和逃课的深层原因,对问卷调查结果互进行印证。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不同院系大学生逃课差异分析

从不逃课的学生的比例师范学院占被调查学生的72.9%,而美术系为64.6%,不同院系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与不同院系的专业特点有关。师范学院除心理咨询专业外,均为师范类学生。美术系除美术教育专业外,均为非师范类专业。两个院系的入学成绩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两个院系的学生由于专业特点差异,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完全不同。

2.不同年级大学生逃课差异分析

从大一到大二,学生逃课的比例明显上升,从不逃课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比例有79.7%下降为55.0%,这一比例值得我们反思。就年级而言,大一学生进入大学后,高中的习惯还会沿袭一段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对专业学习有所了解,教师的要求有所提提高,而且随着环境的影响,逃课行为加剧。

3.不同性别大学生逃课差异分析

男女学生之间的逃课差异来看,女生从不逃课的比例远远高于男生逃课的比例,分别为75.9%和16.7%。也就是说,男生比女生更喜欢逃课。这和大多数有关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研究结果一致。就性别而言,女生因为具有较高的情绪敏感性,比男性显得胆小、怯懦和多虑,逃课现象较男生少。

4.党员与非党员大学生逃课差异分析

照理来说,学生党员不逃课的比例应该大于非学生党员逃课的比例。但调查中却发生了出人意料的结果。经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学生党员参与学生会、团委、社团及校外社会活动较多,有不少学生党员还在办公室“坐班”,经常占用上课时间,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甚至产生消极影响。

5.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逃课差异分析

经访谈,学生干部的情况与学生党员的情况非常类似,客观上也为其他学生逃课行为起了消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众是一种普遍现象,当普通学生看到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经常出现各种原因的逃课,也会产生模仿行为。

6.逃课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方面

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水平不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缺乏联系实际,学风建设欠缺,学生管理松散,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效果不良。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和人生目标的指导,课堂教学对学生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

(2)主观因素方面

学生缺乏专业兴趣,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约束力差,缺乏时间管理意识,寻找各种借口以逃避上课。不正确的归因方式及盲目地从众心理大学生逃课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

那么,学生逃课后究竟去做什么?调查中23.0%的学生是在宿舍睡觉。可见,这些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白天睡觉,夜晚上网,生物节律严重被破坏。另有占被调查者25.1%的学生去做其他工作,包括兼职、打工、学生会、社团或院系安排的工作。另有部分学生逃课去上自习,以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

三、对策与建议

1.学生视角的应对策略

学生认为,学校采取严厉的措施并不能减少大学生的逃课行为,思想教育的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甚至将出勤率与奖学金挂钩也无济于事,学生最看重的是授课教师改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改善教学方式呢?

33.5%的被调查者认为老师应该与学生加强交流。由此可见,大学教师除了上课以外与学生的交流确实不足,无法满足学生主动沟通的愿望。其实,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练习技能,也是学生思想成熟、人格形成,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抓住机遇,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做学生的精神导师。

2.学校视角的应对策略

首先,高校需要加大力度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以实用、够用为基本原则。其次,高校教师要切实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拓展能力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增加人格魅力,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再次,高校要着力推进教学管理体制和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在校园内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良好学习风气。

3.心理教育工作者视角的应对策略

高校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改变传统观念,主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转变学生的不良认知,引导学生调整学习心态,增加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从内心深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发掘学生的潜能。当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学校学习就是为明天的社会生活做准备,相信,学生的逃课行为会逐渐减少。

参考文献:

[1]张二庆.关于大学生逃课原因的综合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5).

[2]王洪刚,孙孟乐.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与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9,(6).

[3]郑新夷,管晶晶.大学生逃课行为和心理控制点的归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9).

[4]孔令富等.大学生逃课心理研究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研究,2010,(3).

[5]倪建均,京琼.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透视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8,(10).

[6]李士萍,康晓辉.大学生逃课问题与高校教育制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