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举世瞩目的“石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举世瞩目的“石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口碑比什么都重要

2006年7月11日,北京华星影城附近的大街上,有两个人正头顶烈日,向过往的行人无偿地发送电影票。他们不为别的,只想请人们走进影院观看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疯狂的石头》。

“他们只是两个普通观众,在华星看了这个片子以后,认为这是他们近几年看到的难得好看的国产片,很兴奋,把下一场次余下的票全包了,在路边向不认识的行人发票。”星美院线发行副经理燕羽向《中国广播影视》记者解释道。

“有人认为我们是在炒作,其实这是真事。凡是热爱中国电影的人都会有一种冲动。对于这样一部能让观众、媒体、制片方都产生热情的电影,我们作为发行方,再不加大投入,不把它做好,确实有点愧对这个行业。”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发行部经理马捷感慨道。

《疯狂的石头》这部300多万元的小成本电影,居然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出一场观看“石头”的风潮,最终砸出了近千万的票房。这个异类,究竟是怎样在大片当道的中国电影市场中施展拳脚的?

有一种说法,什么电影能带来高票房?最好的状态是:一半是捧的,一半是骂的。这两部分人针锋相对的争论,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去看电影。再一种状态是全骂的。第三种状态就是全是说好的。最后一种状态是无声无息,没有反响的。

通过《疯狂的石头》的个案,重新审视一下这四类影片,“口碑真的很重要。”马捷感慨道,“这部电影是小成本国产片,主演几乎都名不见经传,宁浩又是一个新生代导演。如果不加大宣发投入,很可能就石沉大海了。”

《疯狂的石头》票房飘红,令制片方又惊又喜。“说实在的,一开始我们的信心并没有那么足,以为也就走走数字院线,拷贝洗个二三十个,常规地发几篇稿子就完事了。”马捷回忆说,“刚接到剧本时,我们觉得影片本身很商业,导演宁浩能力是有的,但缺少机会,投资数额也不大,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了资。谁也没有想到他会拍得这么好。拍出来内部看了一下,反响不错。直到那个时候,我们才决定按照正规的商业大片的手法来运作它,包括拷贝量增加到100多个,加大宣传力度。”

需要娱乐的时候,我们就只要娱乐

jschong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只能说拍得很好,把生活融入喜剧色彩融得太好了,好到让人忘了注意他揭示的背后的东西。看了一些吹毛求疵的人的评论之后,我发现他们自己的急躁和肤浅―更何况,这部电影的定位本身也就是喜剧和商业娱乐片。我们在需要思想时已经思想过了;而当我们需要娱乐的时候,我们就只要娱乐!

对于吹捧二字,我有话要说。

这部电影的成功和走红是有它的大背景的:

1.中国国产电影的不景气,中国电影市场被国外大片霸占着主导权。

2.中国有几个所谓最好的导演,花了大量大量的金钱,却折腾出让人哭笑不得的哗众取宠的四不像,不仅伤害了观众的口味,也侮辱了观众的智商。

3.中国的观众很伤心,但是只能恨铁不成钢。其实大家也都希望国产电影的水平提高。但是现实摆在那边,国外的电影拍得就是比我们好。我们就是学都学不像。由爱生恨,于是大家对国产电影很不屑。就好像我们对待中国足球的态度一样,大家都在嘲讽和咒骂中国足球,但是如果哪一天中国足球水平真的高了,全国人民都高兴。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我们只好不无酸葡萄心理地去欣赏高水平的外国人的世界杯。

《疯狂的石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受到了国民的好评和喜爱,由于它是国产电影,就给了我们一份惊喜,所以我们要无情地赞美!这份惊喜,就好像中国足球队突然凭自己的实力打了一场用内容和质量而非运气取胜的比赛,痛击世界冠军意大利巴西。而至于它是用442阵型还是451阵型取胜的,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并不能说它使用了跟对手一样的阵型就叫做没有创意,叫做“抄袭”,赢了也没意思。我们要关心的其实应该是,下一场中国队还能踢出这样水平的比赛吗,这个主教练只是昙花一现吗?

宁浩不是盖・里奇

邦邦

最近有三个人跟我讲宁浩。这三个人都不是电影圈的,他们都与我认识很久,他们之前从来没有跟我提过宁浩。

但是,一夜之间,我分别知道他们是宁浩的同学、朋友、伙伴。他们都知道许多关于宁浩成长的故事,是我们在报纸、电视上看不到也听不到的故事。

于是,宁浩的身世在我眼中一下子八卦灿烂。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宁浩会如此火?谁也说不清楚,是宁浩造就了《石头》,还是《石头》造就了宁浩。

初见宁浩,觉得这是个闷骚的人。

因为很少有人说自己没有情趣,一般这么说的人,都是某一方面具有特长,而且特别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只不过平时会隐藏起来。

闷骚不是骂人,它既不是形容词,也不是名词,它是动词,讲一种人的行为做事方式,讲一种酝酿和突然的爆发力。这种人,一般都会办大事。

所以,宁浩拍了《石头》,憋了那么多年,在《绿草地》和《香火》之后,他一下子就成了。

盖・里奇在娶麦当娜之前,拍了几部特牛的电影。其中《两杆老烟枪》,是宁浩最喜欢的。

当我们从熟悉的桥段和情节方面获悉,宁浩的《石头》其实是在向盖・里奇致敬的时候,宁浩也没有否认自己对“偶像”的借鉴。

不过,宁浩却不是盖・里奇,他没有对方的反叛和光鲜,他不像对方的另类和不驯。宁浩更像一个学生,一个影迷,在好莱坞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他的成功无非证明了坚定地学习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该有多么重要。

可是,全国人民都要学习宁浩精神,多好快省赶拍黑色幽默喜剧。一些以前找不到商业大门的导演,也愉快地宣称投资商们已经排成行,他们就要宁浩拍的那种东西。

天呢!刚看《石头》我也是雀跃万分,想到了这可能是中国电影的一条路,却没有想到我们电影工作者的想像力如此贫瘠。

聪明的宁浩的下部电影据说要拍动作。

我想,那也许是昆廷・塔伦迪诺式动作的或者史蒂芬・席格式的动作,甚至是吕克・贝松式的动作。总之,是我们见到就会觉得新鲜的动作。

说穿了,既然学习,就要彻底。宁浩找到的是一条出路,不是画地为牢的所谓模式。

如果,他还坚持着盖・里奇式的《石头》,我相信未来一准儿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