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与环节,对于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几点感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11-02
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对大学生专业技术素质的形成、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就业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伟大的宏伟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科课程不但能够对大学生在校期间起着一个专业技术素质能力的培养作用,而且还能对他们走出校门后的学习、工作起到科学合理的引导并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是高等院校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直接影响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是地方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部分。另外,科学且有效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奖惩或划分优良等级,而是通过这一方法和手段,形成一套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一个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这样有利于激起大学教师们教学改革的热情,从而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1,2]
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通常是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改进的主要手段,一般是针对课程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特点的把握,并由这些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讲授课程的把握,以及课程主要内容与需求的配合程度等进行评估。[3,4]不但对任课教师教学过程进行一个综合评价,而且还包括对学生学习的一个综合教学效果评价。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评价通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般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检验、课程管理的改进和决策、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实施情况分析
地方本科院校经常提到的教学质量评价通常是指采用教育评价理论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程教师任课的教学工作情况进行价值判断和客观衡量评估的过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不断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对被评价对象进行一个某种资格验证,从而使得本科教学按照合理的方向和水平健康稳定地达到预定目标。[5]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6]经过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操作性强的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考评办法。
1.测评的目标
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信息与依据,总结经验,找出差距,采取措施,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工作;加大课堂教学管理与监督的力度,维护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为教师的职务评聘、年终考核等方面提供一定依据,体现奖优罚劣、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
2.测评的对象
全校本科课程任课教师。
3.测评的课程
本科教学开设的所有课程。教务处根据需要,可选择全部或其中一部分课程进行课堂教学质量测评。
4.测评时间
每年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各进行一次。具体时间由教务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测评方式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通过网上测评方式进行。学生登录教务网,在网上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测评。
6.测评的组织
由教务处组织制订科学的课堂教学测评指标,设计、修改网上评教系统;教务处确定每次评教的具体时间,并提前与各学院核对课程开设及上课教师情况;各学院应做好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的宣传动员工作,并按教务处安排的时间组织机械与动力学院学生参加测评;教务处做好每次评教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并将有关数据反馈给任课教师学院。
7.测评数据的利用
教务处应认真分析每次评教数据,掌握全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课堂教学测评结果作为教学优秀奖评选参考依据;各学院应认真分析评教结果,将评教结果作为教师考核、推荐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参赛人选、教师教学酬金发放参考依据;各学院应将课堂教学测评结果在适当的时候反馈给教师本人,以便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实际上,在进行实施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措施过程中,应当以一个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领导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力争客观实际地体现任课教师课程教学的水平,为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开展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这样可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还可以通过科学又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改革的推动,教师素质和教学积极性的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该政策实施过程中,也会潜意识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因为大学生评价教学的权重系数比较大,这样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到学生评价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实际上,以前出现一个这样的一个案例:在一个课堂上课的两个班级对同一个任课教师进行恰好相反的评价。因为评价过程中带有某些功利性因素,这样很容易导致任课教师产生纠结心理,甚至会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心绪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与研究
1.根据不同特点和性质的本科课程,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
若课程所属学科专业不同,这势必将会对应不同的课程性质,那么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应地也就不同,于是对各类课程的评价指标也应该相应区分。文科性质课程比较强调表达思维和社会关系的应对能力,而理工科性质课程更强调实验动手能力以及数学逻辑推导能力。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则更多的是强调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技术专业课程则更多的是强调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获得。同样地,实践性质的课程和一般的理论课程以及艺体性质的课程均具有相应不同的要求和侧重点。所以,在指定课程教学评估指标时,应该根据相应课程的特点和性质,科学合理地指定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
2.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
一般来说,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通常包括学生、督导专家、同行教师,可能有些学校甚至还考虑课程任课教师自身对自己的评价。实际上,这些人员应该分为两类:学生和专家。因此,应该设计两类评价指标:学生用的评价指标和专家用的评估指标。由于考虑到课程任课教师更了解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整个教学过程,若要加上任课教师的自评,应当单独设计相应的自评评价指标。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相应的指标所涉及的内容、语言表达方式、各项内容的权重均应当相应区分。从科学的理论角度来讲,地方本科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涉及的内容应当包括教与学的手段和方法、授课内容、教学效果以及教与学的态度。实际上,专家领导在教授内容、方法以及手段上最有发言权,而学生在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方面有更深的体会和想法,因此在设计这些指标内容时,应当对学生和专家的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定和侧重。
3.提升地方本科课程教学质量
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之间是相互区别,但又密切相关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教学行为和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教学过程的展开情况,由于条件质量是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基础条件,因此它应当还与当下的教育教学条件有关。所以在进行对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时,不仅要关注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而且还应当重视条件质量和过程质量。虽然教学条件质量和教学过程质量的最后体现主要还是在课程教学质量的结果上,但是和只关注结果的静态性评价相比,关注过程的动态评估更能客观、合理和准确地反映课程教学质量。
4.课程教学评价结果的合理使用
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定位决定着评价的方法和内容,同时也对评价结果的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将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主要定位在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所以评价结果和教师个人年终奖励、职称晋级、教学荣誉等相关利益挂钩。为了更方便地比较和排序,却忽视了定性的评估,然后仅仅对定量评估分数进行统计。甚至有些地方院校为了加以区分名次,将评价分数通过四舍五入法精确到两位小数。实际上,教学评价分数对于教师来说是隐私并且还是秘密,教师个人只知道自己的情况,只有受表彰或处罚的教师个人能够大概估计自己的教学质量排名情况,作为学生根本不知道教师的相关评价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评价通常是针对学校的课程教师,学校对老师通常采取了保护措施,然而这样失去了评价意义和作用。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将课程教学评价结果进行公示,这样将会产生更好的作用和效果:首先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准确断定自己的教学弱点和优势,并且对自己在教学方案的优化决策方面是个非常好的依据。尤其是专家和学生在定性评价中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较好地帮助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任课教师“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断提高和改善教学水平,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其次,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课程教学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强调教学管理与监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还可以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掌握任课教师教学基本情况、教学质量的评测、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学决策优化的依据。最后,对学生来说,在进行选课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通过大学生的亲自参与,帮助地方本科院校对教学质量有一个监督和监控的作用,同时也是在维护大学生自己的切身利益。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实际上并不知道评价结果,所以他们并不是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质量评估活动。
参考文献:
[1]吴跃章.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
2006,(6):82-84.
[2]钱存阳.对改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几点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2):25-27.
[3]徐雪松,陈荣元.地方本科院校研究性教学的问题与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45-46.
[4]王军英,韩冰.我国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J].高等建筑教育,2002,(2):96-98.
[5]蓝锐彬,戴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29-31.
[6]雷红艳,邹汉斌,席金菊.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