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阴虚肝胃不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阴虚肝胃不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2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20-01

肝胃不和一证,临床常见,一般认为系肝气横逆犯胃所致,治疗多从气论治,予疏肝行气,但从临床疗效来看,往往不尽人意。近年来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肝胃不和证除肝气横逆所致外,尚有阴虚肝胃不和一证,治疗亦有其特点。

1阴虚肝胃不和的病因病机

对临床所见证候的分析,阴虚肝胃不和的病因病机有三点:

1.1素体阴虚:“阳有余阴不足”是丹溪对人体阴阳的基本观点,指出生命在正常生理运动情况下,物质阴液常处于不足状态,再加上“人之无涯”,引起相火妄动,耗损,势必加剧这种状态而转为病变。一脏有病又会影响他脏,所以素体阴虚容易影响脾胃功能而出现肝胃不和诸证,故在治疗上,丹溪指出:“补养阴血,阳自相附,阴阳此和,何升之有?”

1.2肝阴虚:肝“体阴而用阳”,病理上肝气常有余,易化火生风,在一定条件下肝之阳用易过极,肝阴常不足,造成肝血虚、肝阴不足,出现肝失所养,肝气横逆犯胃的肝阴虚肝胃不和诸证。

1.3胃阴虚:胃阳的蒸化需要胃阴的滋润,但胃为阳土,易成燥热之证而耗津液,再则人体五志之火内发,或伤食、或误治、或汗、吐、下太过,或外感之邪直入阳明化燥等,胃阴均首当其冲,故胃阴每多亏损。

2阴虚肝胃不和的诊断

阴虚肝胃不和与肝气横逆的肝胃不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从病程上看,前者较后者长,从症状上看,后者多以胃失和降为主要表现,前者除有胃失和降之外,尚有阴虚的一面,而且又有偏于肝阴虚或胃阴虚之别,有时症状互参,很难一目了然,因此重在“辩阴虚”。

2.1舌象:阴虚肝胃不和从舌象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轻度:舌红而少津,苔薄或无苔;中度:舌质红降干燥无津,无苔或舌面有裂纹,或舌体干瘪;重度:舌质紫暗,光剥苔、或舌光如镜。从舌面分布区域划分辩认,舌边红为肝胆热、肝阴虚;舌中部红为胃阴虚。

2.2脉象:阴虚肝胃不和证脉象多为细弱弦细,若有虚热者,脉象兼数。

2.3症状:多表现为胃脘部灼痛,急痛或右胁胀痛,久治不愈,两胁不舒,口干咽燥,嘈杂似饥,食少乏味,呃逆反胃,大便干燥,或头晕目弦,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等。

3阴虚肝胃不和证的治疗

3.1滋阴养胃法:是治疗素体阴虚,胃阴不足的方法。症见胃脘灼痛,久治不愈,饥不欲食,干哕不舒,头晕目眩,大便干结,舌红无苔,脉细弱等。治宜滋阴养胃,药用:生地、枣皮、枸杞、沙参、麦冬、玉竹、、石膏、石决明、荷叶、莱菔子等。

3.2疏肝养胃法:是治疗肝气郁结、胃阴虚损的方法。肝气和畅则胃气得复,临床证见胃部灼痛、急痛,胸胁窜痛,反胃呃逆,不思饮食,口干咽燥,舌红无苔,脉弦细。治宜疏肝养胃,药用白芍、川楝子、青皮、郁金、牡蛎、石斛、玉竹、沙参、荷叶、砂仁等。

3.3柔肝益胃法:是治疗肝血不足,肝胃不和的方法。证见:胃脘胀满疼痛,口苦咽干,双胁胀痛,不思饮食,大便干结,头晕目眩,疲乏无力,舌红降无苔,脉细弦等。治宜柔肝使其阴复,益胃促其津生。药用白芍、丹皮、木瓜、生地、天花粉、沙参、,丹参、元胡、莱菔子、山楂等。

通过对本证的临床观察治疗,我们体会到,在临证时,一定要审证求因,细心观察,辩明虚实,治疗时,一定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

[2]中医基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中医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