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堂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形成学生的自主的发展意识与持续的发展能力的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的构建应充分考虑确立课堂教学的功能目标、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条件、设计好教学活动程序、实施发展性的效果评价等因素。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构建
约翰・杜威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活动,其核心任务不完全是使学生获取知识,而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持续地发展。而课堂教学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全面而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学生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其自身的学习与发展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教学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能力,最终形成学生自主的发展意识与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必须创建一个有激发力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与探究中,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潜力,获得发展的成功体验,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使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或“主渠道”。只有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多因素的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与发展,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学生成为终身爱好学习的求索者。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堂的构建中,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于自主探究学习的理论基础(或主导因素),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确立课堂教学的功能目标、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条件、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程序、实施发展性的效果评价。
1.确立课堂教学的功能目标
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的目的是通过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各方面需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学习策略、学会自我调节学习,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效进行反思,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树立学生对他人、社会及环境的高度责任感,造就终身爱好学习和全面、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
2.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条件
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除了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优化课堂生态环境外,最重要的是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与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中,迎接与应对学习的挑战。
如何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呢?最有效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寻求各种方法满足学生身心发展及自主学习的情感、动机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主要包括课堂氛围的情绪安全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学习与发展的自信心、课堂学习的归属感、自我调控与自我接纳的权力、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的自由。结合多年的高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做法可为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提供借鉴:
2.1 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熟悉的学习场所。约翰・杜威:“学校生活应该是家庭生活的扩展,是孩子早已熟悉的家庭活动的延续。”课堂生活亦应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周围的老师与同学是生活于身边的人,老师与学生一样有所知也有所不知,有所能也有所不能,有对也有错,因此,老师若能勇于放弃权威,承认自己的不足而与学生一道共同学习,积极探究,不断进取,便可为学生卸去过重的心理负担与学业负担,并富有成效地激励学生去应对学习的挑战。
2.2 使教学生动有趣,并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课堂的学习是有趣、有意义、有收获的。因此,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应尽可能根据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课程内容与学生课外生活结合起来,编排好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信息和问题,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指向教学目标,并且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3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公布考试分数与名次往往会给他们的自信和动机造成负面影响。为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教师不妨给予学生所需要的或渴望的额外的帮助(包括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尤其是心理上的理解与支持),以某种建设性、富于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学习成效的反馈;同时指导学生设立适合自己的课堂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检查、督促学生为实现已定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而努力,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帮助他们获取学习成功的体验;另外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习过程上(个体的努力和理解),而不是放在学习结果上(成绩,尤其是用来比较的成绩)。
2.4 使学生感到自已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对课堂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归属感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素,因此,无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如何,教师若是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确认每一个学生的存在价值,并给每一个学生树立信念:“人人都能成功,也必将成功”,便能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课堂教学中,若多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便能加快社会化、提高合作化技能以及增强同伴间的了解和联系,并能在合作中增强责任感,获得一种积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5 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权力和自由,培养学生选择的能力,履行职责的能力。许多学生都渴望责任感、自治和独立,想拥有参与、选择课堂活动的权力以及与教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力。实际上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的高中生的确具备规划自己的学习的能力,亦具备掌握课堂学习进度、制定课堂程序和课堂纪律规范的能力。若教师尊重学生,并与学生分享课堂控制的权力,就能成功地培养出更加负责任、自治和独立的学生。因此,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方针和规范,在多方面(如教学、方法、程序、评价及课堂纪律等)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促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对其做出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在展开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进行反省,对自己的学习水平产生一种责任意识,从而使学生持续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效,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程序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根据已有经验、探索新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建构意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为追求对其具有意义的目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环境中,并为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检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欣赏自己的学习成果,为自己所取得的学习成效而自豪。根据这一学习的本质过程,笔者构建如图1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程序:
3.1 整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引入问题情境。
这一步骤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的要求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本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点,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尽可能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即探究学习材料,并将这些材料转化为学生的探究情境,引入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同时给学生显示本节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
3.2 设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方式。
教师将问题情境引入课堂,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自己设定课堂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设计一些新颖的、难度适当的、真实的学习任务,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刺激他们的创造性和元认知能力的发展。然后,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探究学习或与他人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在自行设计的学习程序中学习。在这过程中,教师可给学生提供选择的参考与指导,而不应代替学生设计选择。
3.3 自主探究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选定学习方式后,自主学习的学生可利用课堂环境所能提供的学习工具、实验用具或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其学习进程由其个人自行掌握,教师可为其顺利展开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而选择合作学习的学生,小组内可进行分工协作,各自完成探究学习的任务,然后在课堂允许的范围内,展开讨论,共同达成设定的学习目标。教师亦可为选择合作学习的学生提供合作或帮助。在整个自主探究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充当组织者,探究的助手,更应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他们按照学习进程开展探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3.4 展示学习成果,学习交流评价。
在每节课结束前或单元学习结束前,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这些展示与交流,可以是对新学概念、原理或规律等的理解,可以是探究学习的结论,亦可以是探究学习的心得体会,或探究学习遇到的困难及未能解决的间题。通过展示与交流,学生可以获取各种信息,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不断地建构和完善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可以在对自己与他人的学习成果的评价中获得反思的机会,学会选择,学会自我接纳,自我评价,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强其接受挑战的信心,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造性。
3.5 补偿性学习,实现学习目标。
通过上述步骤的交流,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间题,也可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所学的新内容,有时还会发现新问题,或对某些问题产生顿悟。总之,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补偿性学习,发展高层次思维,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在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后,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将补偿性学习指向课堂教学目标,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本。
4.实施发展性的效果评价
对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持发展性的评价观,在评价课堂教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成效中贯彻民主性、多元性、公平性与公正性的评价原则。下面是关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的一些主要的评价指标:
4.1 课堂教学成效的主要评价指标。
对课堂教学成效的评价,不应只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而应注重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尤其是如下几方面的情况:
4.1.1 课堂教学环境的情绪安全性与学习激发性;
4.1.2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
4.1.3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况;
4.1.4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情况;
4.1.5 学生发展的全体性与全面性;
4.1.6 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4.2 教师教学成效的主要评价指标。
对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不应只注重教师是否传授了教学要求的基本知识、技能,是否落实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而应侧重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者、促进者等角色作用的评价:
4.2.1 为课堂教学营造安全、融洽的学习气氛的情况;
4.2.2 协调课堂人际关系的能力;
4.2.3 驾驭教学全过程的能力;
4.2.4 教学反思能力;
4.2.5 教师专业的素养及其提高情况。
4.3 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评价指标。
对于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不应只看是否掌握了新课内容,测验成绩是否合格,而应从以下各方面进行评价:
4.2.1 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4.2.2 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的设立及实现情况;
4.2.3 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等学习特征及其发展;
4.2.4 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
4.2.5 对自己或他人学习成果的评价能力;
4.2.6 个人与社会的责任感及其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Dale Scott Ridley,Bill Walther(沈湘秦译).自主课堂[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 靳玉乐.探究教学论[J].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熊 梅,李红霞.主体性・人的发展与启发式教学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5]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