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再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再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金融危机发生后,关于会计领域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饱受争议,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规定进行了修订。在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的“命运”将如何,是会计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在对公允价值的产生及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公允价值的使用问题。

【关键词】公允价值 产生 本质 使用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应对危机,美国、欧盟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纷纷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规定进行了修订。美国国会2008年初通过了紧急经济稳定法案,该法案的第132节中“有权中止调到市价会计”的规定,其实就是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随后,欧盟也决定自2008年第三季度起,欧盟金融机构将停止按市价计算的会计准则,而改用成本估值计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于2008年10月13日投票通过放宽公允价值使用要求,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换句话说,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导致了“公允价值危机”,引发了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否定。如今,世界经济逐渐走出了危机,处于缓慢的复苏当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否也会走出困境,重新焕发活力,是会计界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回顾公允价值的产生历程,并对公允价值的本质进行必要的分析,然后探讨公允价值的使用。

一、公允价值是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提供都不能离开计量,会计计量的关键是计量属性的选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历史成本计量因其可靠性而一直牢牢占据着统治地位。但是,历史成本计量由于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面向过去,它的固有局限性就一直存在。因此,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不断探索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就是其中之一。

1946年3月,佩顿在《会计师月刊》发表了一篇题为“会计中的成本和价值”的文章。在该文中,佩顿指出:“购入资产的成本应按所转出财产的公允市场价值(fair market value)确定。事实上,成本是重要的,因为其大致等于购买日的公允价值(fair value) 。”但公允价值真正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规范上正式提及公允价值应该是CAP于1953年的第43号会计研究公报。在该公报中,公允价值已经被要求作为资产计量的依据,如在公报的第7章资本账户中提出:“当某项资产发生减值时,可按其公允价值重新表述”。不过,该公报对公允价值没有任何定义或相关程序的规定。

20世纪70年代是变革的年代,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企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金融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多。FASB于1973年成立,提出了“资产负债观”优于传统的“收入费用观”,并着手将公允价值引入其制定的准则。尤其是1980―1984年,美国发生储蓄及贷款机构(Savings & Loans institutions)危机,大约有1300家储蓄及贷款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的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被迫关闭或接受联邦储蓄和贷款保险公司的资助。然而,在这些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基础上的财务报告往往还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这给外界传递了相反的信息,因此导致美国会计界和金融界对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及披露等问题的激烈争论。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反而误导了投资者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判断。为此,他们强烈呼吁重新考虑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否适合于金融机构。储蓄及贷款机构的危机使人们相信,公允价值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了更相关和有用的信息,也因此问罪历史成本会计处理,认为是历史成本会计处理阻碍了储蓄及贷款机构财务状况的真实辨认。

受20世纪80年代后期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80年代后期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使用,FASB从90年代起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公允价值计量向前发展的财务会计准则。经过十多年的酝酿和反复讨论,FASB于2000年2月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首次从概念框架的层次把公允价值作为主要的计量基础。

2006年9月15日,FASB最终了第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第157号准则对公允价值定义如下:“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获得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2006年11月30日,经过一年多的不断讨论,IASB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讨论稿。在该讨论稿中,IASB认决定采用美国的准则主要是第157号准则作为其工作的出发点。至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正获得IASB的认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研究尽管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推动其应用的因素在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金融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最后促成其成为会计规范认定的计量属性的原因,还是在于上次的金融危机。

二、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本质出发分析公允价值的优缺点

上次的金融危机导致人们问罪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这次危机又使公允价值受到广泛质疑。但是,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一样,公允价值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为此,有必要对公允价值的本质进行必要的分析。

公允价值与其他的会计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不同,它不是对“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计量,而是对“假想交易”进行计量,假想交易是交换的双方已达成“确定承诺”,已进行或即将进行的非现实交易。因此,公允价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虚拟交易价格。从这一本质出发,FASB和IASB都给出了公允价值的定义。FASB在SFACN0.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自愿双方所进行的现行交易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能够购买(或发生)一项资产(或负债)或售出(或清偿)一项资产的金额”。IAS32和39中依据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将公允价值进行定义:“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自愿当事人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两个定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暗含着公允价值是一种以市场输入变量为参照基础的估计价格。

从市场出发,公允价值的使用有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在活跃市场上有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信息时,使用该报价信息所估计的公允价值;第二个层级是在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但有相似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这种相似的报价用来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但应当调整相同与相似之间的差异;第三个层级是在第一个层级和第二个层级的估计尚不可能时,则应用估值技术方法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

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应用来看,公允价值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实现了静态会计计量到动态会计计量的转变。相对于在传统会计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成本原则的静态计量而言,公允价值是一种动态计量。与历史成本一成不变的静态计量不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认为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并不是恒久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动。因此,在账面上反映的资产的价值(价格)也应顺应这种变动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动态的调整可以通过确认由于市价变动所带来的利得和损失来实现。二是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强调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是关于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观点。在受托责任观下,强调更多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决策有用观下,强调更多的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已经十分分散,投资者或潜在的投资者完全可以通过买卖股票来决定是否继续对该公司进行投资,所以他们需要的是有助于他们做出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所以相应的,此时的会计信息的主要目标应为决策有用。如上述所言,公允价值突破了传统会计对成本一成不变的计量和只提供过去信息的局限。

当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有一定的缺点,这些缺点主要包括:一是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相对于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以实际交易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在财务报表中能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但因其不确定性、计量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大,而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二是实际操作难度大。有不少会计要素如部分资产和负债很难找到可供参考的市场价格,或者其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可以用来确定公允价值的依据,这样,就使得公允价值在计量操作上往往面临着较大困难。三是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由于反映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市场价值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状况的变化,使得企业财务报表某些项目的波动性加大,这就要求使用者应该以新计量观来看待会计报表。

三、关于公允价值使用的探讨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对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引入使低估的企业资产价值得到较为真实的还原,使企业会计利润更加真实,决策信息更加有用;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承担萧条市场而导致账面利润锐减的风险。美国、欧盟和国际会计准则针对公允价值采取的行动,只是权宜之计而已,防止公允价值标准“放大了当前的金融危机”。从全球经济发展情况和公允价值的优点来看,取消公允价值是不现实的。公允价值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得到更广泛地使用。现在的问题是针对公允价值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下一步如何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尽可能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必然存在可靠性问题。尤其是公允价值应用的第三个层级上,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中存在选择折现率和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问题,大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过程中相关人员主观的成分。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公允价值计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内部控制;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外部审计作用。通过里应外合,建立一个严密控制体系,降低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主观偏差,尽可能提高其“可靠性”。

2、使用公允价值应坚持谨慎性原则

回顾公允价值的产生过程,我们会发现:每逢经济危机,市场产生动荡,从而影响投资人和其他资本提供者的信心时,财务会计所采用的计量属性都要经受一次考验。因此,选择一种计量方式,一定要坚持谨慎性原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更应坚持此原则。公允价值在不同的环境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在经济动荡时期采用公允价值计价,会放大特殊时期的金融风险;在经济平稳时期,公允价值对帮助解决金融工具等新生经济事物的计量是不可或缺的。我国应根据自身国情,结合不同时期下特殊经济形势,谨慎运用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1).

[2] 杨小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初探[J].财务与会计,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