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葛薇龙的悲剧命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葛薇龙的悲剧命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葛薇龙是张爱玲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主人公,她原本是一个纯洁而有个性的女学生,为求学而客居姑妈家中,不幸爱上一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乔琪而不能自拔,为了得到乔琪的爱,不惜将自身卖给“交际”,变成“造钱”的交际花以取悦并不爱她的丈夫。本文从小说主人公葛薇龙的人生悲剧历程入手,探索其人生悲剧原因,以期给我们新的思考。

关键词:葛薇龙;悲剧;悲凉

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007-02

《沉香屑・第一炉香》1943年4月发表于上海《紫罗兰》杂志。故事从薇龙站在香港高级住宅走廊上的场面开始。姑母是父亲的亲姐姐,年轻时自愿嫁给一个比她大得多的香港商人为妾,父亲认为她辱没了家风,大怒之下与她断绝了关系。现在,姑母是一个继承了巨额财产的寡妇。张爱玲调侃说:“英国人老远的来看看中国,不能不给点中国给他们瞧瞧。这里的中国是面目全非的中国,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是荒凉、精巧而滑稽的中国。”葛薇龙在玻璃门里瞥见她自己的影子――她自身也是殖民地所特有的东方色彩的一部分,她穿着南英中学的别致的制服,翠蓝竹布衫,长齐膝盖,下面是窄窄的裤脚管,还是满清末年的款式;把女学生打扮得像赛金花模样,那也是香港当局取悦于欧美游客的种种设施之一。然而薇龙和其他的女孩子一样的爱时髦,在竹布衫外面加上一件绒线背心,短背心底下,露出一大截衫子,越发觉得非驴非马。这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暗示着薇龙与新的环境――香港的格格不入。身为一个从小在小城镇的自然环境中长大的淳朴的中学生初入充满各种诱惑的香港大都市,在她的眼中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隔阂。这为她以后走向悲剧的人生做了不动声色的暗示。

葛薇龙,本是破落家庭的小姐,因为想读书,被迫投靠一个给阔人做姨太太、以勾引男人为能事的姑妈,薇龙明明知道环境不好,但她想:“姑妈在外面的名声原不很干净,我只道是造谣言的人有心糟踏寡妇人家,再加上梁季腾是香港数一数二的阔人,姑母又是他生前的得意人儿,遗嘱上特别派了一大注现款给她,房产在外,眼红的人多,自然更说不出好话来。如今看这情形,竟是真的了!我平白来搅在浑水里,女孩子家,就是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可见在葛薇龙的心里面她的确是很清楚她姑妈的为人、也很明白那里的“环境不好”,她是有这个意识的。但是她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把问题看得过于的简单。她认为自己可以靠自己的理智完全克服这些不足,而只求现在能有钱读书。这就使她有了走向无尽悲剧的开端。 “薇龙这一看,别的还没有看见,第一先注意到卢兆麟的态度大变,显然是和梁太太谈得渐渐入港了。两个人四颗眼珠子,似乎是用线穿成一串似的,难解难分。卢兆麟和薇龙自己认识的日子不少了,似乎还没有到这个程度。薇龙忍不住一口气堵住喉咙口,噎得眼圈子都红了,暗暗骂道:‘这笨虫!这笨虫!男人都是这么糊涂么?’”

薇龙在发现自己深爱的人偷偷与别人约会以后心里痛苦不堪,于是她想到了逃离,逃离这个她原本就不该闯进来的浮华的环境。――“薇龙叹了一口气道:那我管不了这许多。反正我是要回去的。我今生今世再也不要看见香港了!’”可是梁太太怎么会放过这个自己花费心血培养起来的工具呢?梁太太先用流言来劝说薇龙,可是薇龙的反应是――“把心一横,索性直截了当地说道:‘我做错了事,不能连累了姑妈。我这就回上海去,往后若有什么闲言闲语,在爹妈的跟前,天大的罪名,我自己担下,决不致于发生误会,牵连到姑妈身上。’”这失效以后梁太太又想欺骗薇龙替自己勾引别的男人,薇龙的反应是――“薇龙见她远兜远转,原来仍旧是在那里替司徒协做说客,忍不住,差一些噗嗤一笑,她觉得她糊涂的地方就多了,可是糊涂到这个地步,似乎还不至于。”

这些都失效了,薇龙还是去买了票准备离开。可是就在回来途中遇到了雨,她病了。在薇龙和乔琪结婚后梁太太也达到了自己想利用薇龙勾引人的目的――“香港的公寓极少,两个人租一幢房子嫌太贵,与人合住又嫌耳目混杂。梁太太正舍不得薇龙,便把乔琪招赘了进来,拨了楼下的三间房给他们住,倒也和独门独户的公寓差不多。”薇龙是梁太太的侄女可是梁太太心中只有自己的目的根本不会提醒薇龙以后的悲剧,甚至还参与到欺骗薇龙的阵容当中,让人看到了她内心的极其自私!而唯独薇龙的下场是――“从此以后,薇龙这个人就等于卖了给梁太太与乔琪,整天忙着,不是替梁太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薇龙也明白自己的下场一定会很悲惨,当薇龙看到船上那些沦落的时薇龙想到的是自己将来也是那样的结局。可见薇龙的确是清醒的,但是她又说”“她们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明知道自己的命运的悲剧可是她却已经放弃了一切的抵抗!可能是她认命了、可能是她觉得反抗也是没用。总之,她的人生悲剧是不能避免了的!

其实,葛薇龙从故事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非常清醒的人,对于人世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但就另一方面而言,她所有的清醒和精明都建立在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的前提上。因为她没有意识到她投奔梁太太,无异于是羊入虎口。她甚至相信一个为了金钱毅然与自己兄弟断绝关系的人会为了亲情而照顾自己。而梁太太呢,她并没有把薇龙当成自己的侄女,也不会为了亲情让自己破费,从她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无非是想把葛薇龙变成交际花,同自己的下人睨儿和睇睇一样,成为自己勾引男人的棋子,当睇睇竟敢和梁太太争夺男人而遭驱赶后,葛薇龙的到来正好成为填补。

在对待乔琪的态度上,葛薇龙常常是处在半清醒半糊涂的状态中,就像她对待梁太太一样。她先用试探的方式与乔琪交往,当两人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她又开始对自己之前的态度感到迷惘。她明知乔琪是一个怎样的人,但仍是与他交往,最后还失身于他。这不能不说是受到这个苦闷而又封闭的“空间”的影响。在我看来,葛薇龙的爱情观逐渐转为畸形,为了挣钱结婚,她学梁太太做了交际花,开始游走在形形的男人中间。而乔琪为何要娶葛薇龙,说到底还是为了一个钱字,因为葛薇龙能够挣钱养家。但他却与梁太太说等七八年后,当葛薇龙已不能挣钱时,就同她离婚,毕竟在那种男人看来,一个无挣钱能力的妻子等于是一个废物,与其放着,还不如离婚算了。为了自己对乔琪莫名的爱情,也为了自己以后的生存,葛薇龙向梁太太屈服,继续成为她的工具。如果说以前的葛薇龙还有自己的尊严和尺度的话,那么现在的葛薇龙就完完全全成为别人的工具,用自己的人格、尊严和身体为梁太太勾引男人,为乔琪赚钱。这就是葛薇龙最终的命运,这也为她即将踏上弃妇的道路埋下了伏笔。葛薇龙做了弃妇后会是怎样的呢?作者并没有继续写下去。但我们可以联想到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梁太太。梁太太的生活可以说是葛薇龙未来生活的预演,而且,她甚至是做不成梁太太式的人物,其命运也许会比想象中的更惨!

一直以来,人们评说葛薇龙是一个为了追求经济安稳和社会地位而自甘堕落的女性,也有的说葛薇龙是一个不敢反抗命运的软弱的女性,还有人认为葛薇龙为了一个虚幻的梦想而付出了代价。但我认为, 习惯了安逸的生活,追求心理上的依赖是造成葛薇龙人生悲剧的主要因素,当一切成为习惯,悲剧就由此而生。为了学业向梁太太求助,到后来成为交际花,最后又成为别人的工具,葛薇龙自始至终都是清醒的。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会陷入怎样的境地,会变成怎样的人,但她还是选择了这一条路。由一个单纯、自信、希望保持自己人格完整的少女到幻想的贬值、自信的破灭终至人格的丧失,这一过程是对她先前所抱有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幻想的有力嘲讽,也是一部分中国女性社会生存的命运。

葛薇龙的悲剧性是具有代表性的。葛薇龙的悲剧发人深省。普通人在物欲与面前是那么苍白无力。纵观人类,人也是喜欢自己骗自己的,某个时候,为了安慰自己,人很自然的就会麻痹自己。张爱玲对她身上的弱点除了冷静、客观的剖析外,并给予冷嘲热讽的简单的善恶价值判断。张爱玲在散文《自己的文章》中说:“不喜欢采用善与恶,灵与肉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又说:“对作品中的人与事不持价值判断,都是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读者取得他所能取的。”夏志清也说:“对于普通人的错误弱点,张爱玲有极大的容忍,她从不拉起清教徒的长脸责人为善,她的同情心是无所不包的。”胡兰成说:张爱玲“于是非极分明,但根底还是无差别的善意。”在张爱玲看来,葛薇龙只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子。她不是英雄,不是超人,她没有脱俗的理想,没有过人的理性,没有超人的毅力,没有超凡的美德,她不过是按照世俗的要求,按照自己的常识处世行事,好与坏被自己的平庸限制着。她有七情六欲,而由欲望不能自控而导致的悲剧似乎也不足为奇。正因为葛薇龙是普通人,所以才更具有代表性,她身上的弱点,是人类的共同点,发生在她身上的悲剧,是人类共同的悲剧。张爱玲跳出葛薇龙的悲剧人生,站在很高的基点上去俯瞰芸芸众生,发现迷失在欲望中的芸芸众生确实愚蠢、盲目、可笑、可鄙,但一想到他们只是血肉之躯的平凡人,似乎只能如此,于是便把这可笑化作一片悲悯之情,在张爱玲看来,连“姑妈”、“乔琪”这一些损人利己者也是一群可堪怜悯的人,从而描写时笔下留情。张爱玲是以这样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的,这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超越人间善恶之上的宽容和慈悲,小说的格局境界广大、宽阔和深邃。《沉香屑・第一炉香》留给人们的思考是无限的,读者由葛薇龙的弱点及不幸来联系自己、反思自己,使这部作品更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

一个纯朴女中学生葛薇龙在他人的引诱下步入浮华的道路。在有意识无意识的情况下中了别人的算计,加上自己浸泡在风花雪月的交际场所终于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在清醒的意识情况下,薇龙因为知道自己已经深深陷入了那个深渊再也“回不去了”,所以薇龙放弃了一切的抵抗,而等待着自己人生的悲剧。让人深深体会到了人生悲剧的悲凉!在看到薇龙的悲剧中可以给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许多的思考。同为社会转型期,张爱玲所提供的文学想象与情感体验与当下人普遍的生存状态有着不同程度的契合,使张爱玲绝世的人和作品在当代社会重新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张爱玲的独特魅力,辐射到当代中国,对文学研究界、文学创作界及广大的张迷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张爱玲描写的悲凉人生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自身的柔弱。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M].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

[2]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4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

[3]夏志清著,刘绍铭等译.中国现代小说史[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4]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