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报式”版面在灾难报道中的头版表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报式”版面在灾难报道中的头版表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三次哀悼日国内晚报都市类报纸普遍采用了“海报式”头版的编排方式。笔者认为,“海报式”版面灾难报道中通过大标题、大图片、大留白的方式增强视觉强势,呈现出偏于写意、简约统一、人文关怀的风格特色。

【关键词】“海报式”版面 视觉中心 灾难报道

从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到2010年“4・14”玉树地震,再到“8・7”舟曲特大泥石流,短短两年间,共和国经历了三次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创。汶川地震发生后,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普通国民设立的全国哀悼日。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后,国务院再次分别于2010年4月21日、8月15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

在三次灾难报道中,中国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勇气,第一时间积极反应,全面、公开、透明地进行了连续式报道,在报道时效、题材选择、报道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尤其是汶川地震哀悼日,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不约而同开创的“海报式”头版编排方式,成为纸媒方阵重要的形式创新。“海报式”头版,在2010年的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泥哀悼日当天,再次得到了集体运用。平面媒体打破了以往一贯的编排风格,以版面语言表达了对三次灾害遇难同胞的哀思和举国同悲的悲痛情绪。

一、“海报式”版面解析

海报又名“招贴”或“宣传画”,最初只是戏剧、电影等演出或球赛等活动的招贴,现在已突破了原有的范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和宣传工具。海报设计必须有相当的号召力与艺术感染力,要调动形象、色彩、构图、形式感等因素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它的画面应有较强的视觉中心,应力求新颖、单纯,还必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设计特点。①具有画面大、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力丰富、远视效果强烈的特点。

版面是文、图组合而成的报纸整体外在形象,内容安排合理、形式结构美观的版面既能有效传递信息,又能方便读者选择和阅读。而头版是读者第一接触的对象,作为整份报纸的“脸面”,头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报纸的整体评价和阅读兴趣。头版主要有三种功能:第一,导读功能。头版作为最“贵重”的版面,编辑一定会把最重要、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展示在头版,吸引读者兴趣,方便读者选择。第二,评价功能。编辑可以通过一定的版面组织和编排方式,表达观点、立场和态度。第三,标志功能。报纸的定位和编辑方针决定了报纸的风格特色。版面展示出来的特色和个性,能使读者和其他报纸区分开来。

2008年的汶川地震哀悼日报道,是中国晚报都市类报纸对“海报式”版面的第一次集体尝试和探索。在“海报式”版面大规模运用之前,国内报纸更流行的是类似于杂志的“封面式”头版的编排方式。“封面式”头版是报纸借鉴杂志封面的做法,对报纸头版进行“封面化”处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图片在头版中占主要角色,文字稿件极少甚至没有,其他各版的内容以标题或提要题的形式出现,并且在旁边注明正文位于第几版。

汶川地震哀悼日报纸头版的版面样式,最大的新意是晚报都市类报纸版面里出现了“海报式”的封面,这种处理方式比杂志的“封面化”更进了一步。把头版当成一张海报来设计。“海报式”版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把页面当成一个整体设计;第二,整体风格上更加偏重于写意,而不是报纸通常比较写实的风格;第三,在信息传递上非常简约,突出象征性,是象征手法的应用;第四,整个版面最终给你的感觉充满了情感的感染力。②

二、视觉中心:“海报式”头版的版面强势

相对于灾难发生那一刻的突发性,哀悼日的报道,是属于可预见性报道范畴,这一题材必将成为哀悼日当天所有新闻媒体共同的选题。汶川地震哀悼日报道在版面编排方式上,党报、机关报仍以要闻型版面为主,而晚报都市类报纸头版则普遍采取了“海报式”的编排方式。对于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和突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邀请30余位学界与业界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讨,结果指出:“在哀悼日期间的近百家媒体头版版式设计上,有一次集体性的突破和创新,体现了全国报业在版面版式设计和视觉传播效果方面历史性的进步。”③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报界就一致公认,报纸的发展已经进入设计时代、视觉传播时代。视觉中心在版面构成元素中占有重要地位。版面视觉中心,是指通过版面元素的合理编排,能够最先、最强烈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版面某一区域。在我国,更多的是以“强势”概念来表达版面元素对读者的视觉冲击。哀悼日头版,主要是以大标题、大图片、大留白的现代版式语言来营造版面视觉中心。通过整体的版式设计,增强版面张力,营造出夺人心魄的视觉冲击感。

大标题。标题在报纸版面元素中,除了概括内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强化视觉感受。汶川地震哀悼日中《北京晚报》报头下方只有黑体加粗的两个字:哀悼;《都市快报》标题只有一个字:悼;《齐鲁晚报》也是一行黑底白字的标题:汶川伤,国之殇。

大图片。俗话说,“一图胜千言”。图片的运用已成为评价现代报纸版面优劣的最重要因素。晚报都市类报纸三次哀悼日头版的版面设计,突破了过去传统样式的羁绊,把整个版面当成一个海报来设计,以图片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这标志着我国报纸开始向以视觉传播为中心的读图时代转变。如玉树地震哀悼日中《东方早报》的头版:一个小姑娘站捧着酥油灯,微笑着站在废墟中的图片,满满占据了一个版面,暗示着重新开始新生活的寓意;《潇湘晨报》头版用的是一张一个喇嘛向熊熊燃烧的烈火中扔哈达的图片,表达了向逝去的生命祭奠之意。

大留白。传统的报纸编辑只有“补白”而无“留白”一说,传统报纸为了尽可能多刊登稿件,版面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片塞满。留白是现代报纸编辑的一种新观念,一定的留白可以营造“透气”的版面空间,增强版面的节奏感。三次哀悼日头版,均采用了大留白的方式来增强头版视觉冲击力。此外,还用到了一种特殊的留白方式――留白非白,计黑当白。在版面上“计黑当白”也是留白的一种置换,这种留白可以是任意一种颜色,运用得好读者能获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视觉审美感受。④如舟曲泥石流中《信息时报》《新闻晨报》《新文化报》版面上留出的大片的黑色,使版面显得凝重、肃穆,留白和版面整体浑然一体。

三、“海报式”版面超越现实的风格特色

1、情感宣泄,偏于写意的意境使用

报纸是一种写实的艺术。但是纵观三次哀悼日的报纸封面,整体风格上更偏重于写意。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情感与现实的高度融合的境界。三次哀悼日头版,通过海报式的头版,营造出举国上下追思逝者的情感。一方面传达出政府设立全国哀悼日的态度和立场,另一方面是灾难发生后全民族共同感情的宣泄和引导。国旗、心形图案、蜡烛、、酥油灯、格桑花、转经筒等具有代表意义的符号作为主要元素运用于头版中。在版面色调上,三次哀悼日头版都普遍使用了黑、白、灰色系构成版面主色调,即使偶有彩色图片,也是作为黑、白、灰主色调的衬托,反而更加凸显色性的张力,更好地表达情感,使版面更富感染力。

2、简约风格,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海报画面的视觉传达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明确的概念,清晰的主题,基本的文案。三次哀悼日的头版,都没有追求繁冗的“大信息量”,全国的晚报都市报取得了空前的一致性:以简约明了的方式,传达着一个核心: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在概念上,统一传达着“全国哀悼日”的重点;在主题上,以“哀悼”为核心进行版式设计;在文案上,用感性抒情的笔调诉说对逝者的哀思。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简单整洁的设计,反而使报纸更具吸引力,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次哀悼日头版通过精心的外在版式设计,内在信息的提炼和精准表达,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统一,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3、人文关怀,灾难报道最重要的视角之一

灾难新闻具有突发性、变动性、重大性的特点。虽然新闻是“易碎品”,但是,报纸作为记载历史的一种方式,时隔多年再回头查看,那时的读者也能同样感受到一份有良知的报纸的温度。三次哀悼日的报道,百余家媒体以人文的视角正视灾难,关注民生,祭奠逝者,这些闪着人文之光的报道,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体现。

结语

三次全国哀悼日晚报都市类报纸头版的集体“海报式”运用,一方面有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的时代背景,另外一方面也有媒体自身主动适应“厚报”时代,读者“快读”“易读”需求的变革。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报业竞争更注重报纸编辑人员的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突发性新闻报道是衡量一个媒体实力的工具,如何在灾难发生时,把握大局,快速、真实、客观地报道,既注重报道的技巧,又讲究报道的艺术,是值得所有采编人员共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①baike.省略/v320385.

htm?pid=baike.box

②③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四川震灾哀悼日百家报纸头版视觉传播研讨会综述》,www.省略/

NewsShow.aspx?NewsId=3986

④许期卓:《美国报纸视觉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