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造假的巅峰时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造假的巅峰时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一个个天价拍品将人们心头的创富欲望渐渐激活,越来越多的人们如过江之鲫浩浩荡荡地加入到收藏的行列,他们在古玩市场和拍卖场上尝到甜头后又迅速迷失,一次次地为收藏交上高昂的学费。在这一过程中,暗藏着的是一条完整的造假产业链,它的完整、专业和防不胜防的各色手段,让千万收藏者只有被“玩”的份儿。

真品瓷器碎片和赝品碎片粘合在一起,就成了可拍出天价的文物;用射线扫描瓷器、瓦罐,就令其变成千年前的古物……在电影《十二生肖》里曝光的造假方式,不过是其中的九牛一毛。“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一个业内专家如是说。

在一个全民皆收藏的年代,文物造假也达到了一个巅峰的时期。

赝品的荒诞戏

在媒体盘点的2012十大收藏事件中,一件拍出2.2亿的“汉代玉凳”被指造假位列其中。这件曾在2011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汉代玉凳”被指出是由江苏邳州一家玉器加工厂加工制作的“赝品”,价值约100万元。就是这样一件汉代尚未曾出现过的坐具连同拍卖公司及买卖者共同上演了一场历史穿越荒诞戏码。

翻看近一两年的文物造假新闻,类似的荒诞剧比比皆是:拍出七千多万的徐悲鸿油画其实是几名美院学生的课堂习作;商人伪造“金缕玉衣”骗贷7亿元,而这件赝品却被5位顶级鉴定专家估价24亿元……

当越来越多的巨额拍品及文物被指造假,文物造假者的专业程度俨然已超越我们平凡的想象力。在整个链条中,加工者、鉴定师、收藏市场的身影渐渐清晰,文物之真却显得愈发影影绰绰。

纵看历史,造假往往伴随着产业的兴起而兴起。在中国曾出现过的文物造假高潮中,无一不伴随着收藏热。而如今我们正在经历着第五次收藏热,造假的热潮随之达到了另一个巅峰,各种仿古工艺厂多如牛毛,仿造文物五花八门,作伪手段也更为高超。

去年某艺术类专业媒体的一个调查中,列出了文物造假在中国的分布:

文物造假主要集中在陶瓷、青铜器、玉器和字画上;景德镇陶瓷历史悠久,随便走进一家作坊,到处都能看到摆放着烧制的瓷器,各朝各代的官窑瓷器随处可见;河南、湖北、山西三省是国内青铜器造假最严重的地方,尤以河南为盛;书画界行内将仿制水平较低的一类假画称之为行货;可分天津行货、南京假画、安徽仿品、潘家园货和其他地区仿货……

从中不难看出,文物造假的集中地,很多正是历史上的工艺发源之地。这些区域从业人员众多,“技艺”娴熟,甚至还藏有很多民间高手。其中的代表就有景德镇,在这里,元明清瓷器高仿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据传一位泰斗级瓷器专家在此考察后,再也不肯为人做鉴定。而有些地方由于文物出土频繁,可仿造、可“冒名顶替”的“范本”众多,这些本是工艺品的东西经过数次转手以后成了“老货”,从原产地一步步登上了各大城市的拍卖市场和古玩市场。

时光穿越术

无论从种类还是工艺上,如今的文物造假都丰富了很多。

将一幅画揭成两层,把小名家的款割下,换成大名家的款;将普通玉石塞进活羊的腿,几年后取出,浸血的玉石便可冒充鸡血石;青铜器则用酸梅汁泡、用酸碱液煮黑,再粘上古代青铜器的铜锈……

从“老料新工”“老料新器”这些传统手法发展到用X光照射、用酸浸泡等各种高科技手段。这让很多专家和仪器都失了效,即便是收藏界享有盛名的马未都,对某些物件也只能给出“趋向于真”“趋向于假”的判断。各类五花八门的赝品扰乱着专家们的视线,“眼学”早已靠不住了,但科学检测又如何?

这些年来,热释光、化学成分分析、中子测试等科学检测手段纷纷上马。比如热释光测年技术就是通过测量器物内累积的辐射能,从而确定烧成时间的长短。鉴定的文物以入火为准,可用于陶瓷和青铜器的鉴定中。

然而即便如此,造假者仍有对策破解。随着各种高科技鉴定手段的引入,文物作假也与时俱进引入了各种高科技手段,甚至远比鉴定走得更前。陶瓷照X光一秒钟就可以“变老”100年,很容易骗过热释光检测。在景德镇,明代成化年或清朝康熙年的釉料可以直接购买,再在古代窑址取土烧制,这样做出的瓷器,化学成分和古瓷完全相同,化学成分分析检测也随之失效。

据了解,在整个收藏市场上假文物超过90%以上。这个圈子,每天充斥着无数等着“捡漏”的人们,和无数因“走眼”而扼腕叹息的人们。这个全民收藏的时代,造假者和市场都走得太超前,普通收藏者往往只有充当炮灰的份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