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理健康是学校体育必由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学校体育片面强调身体的发展,而对心理的发展未予足够重视,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健康。
关键词:健康;心理;学校体育
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一直是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体制和旧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学校只是片面强调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而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全面发展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学校体育必须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
健康的心理主要包括智力正常、完整人格、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力等。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能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有修养、有主见。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是心理素质发展的主要阶段,此阶段是否能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大量调查数据表明,部分学生心理不同程度存在心理疾患,迫切需要科学及时的心理辅导。
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出发,结合实践,探讨心理健康教育。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从体育课的心理效应上看,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行为、个性特征等均能产生积极效应。
(一)体育教育对学生认知活动健康发展的影响
体育教育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它要求学生必须综合地运用各种有关的感觉器官,不仅通过视觉、听觉感知动作形象,还要通过触觉和肌肉感觉感知动作要领,肌肉用力的程度和方法,以及动作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等,从而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表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力以及形象记忆、动作记忆能力等均得到发展和提高。正确的运动感知与积极的思维相伴随,学生越能正确理解技术原理,掌握动作概念,发展自己的技能就越容易。因此,在运用各种直观方式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观察、分析、练习,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最终达到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和认知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情感活动健康发展的影响
第一,体育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与吸引力,能诱发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又能激发人们的应变行为与能力。这些爱好、兴趣、能力等方面发展的需要都能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满足,并从中体验到满意、欢乐、紧张、兴奋、焦虑等多种情感体验。
第二,体育教学活动的团体性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助互学等,能启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自尊、自信心及责任感,促进情感的社会化,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团结友爱。
第三,体育教学中由于完成动作日趋协调、娴熟和美观,丰富发展了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健康发展的影响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其中有来自内心的,如紧张、害怕、信心不足等情绪,也有来自外界的,如教学条件设备、环境、气候、身体素质与能力的限制等。为了实现目的,必须发挥意志的作用,克服困难,消除障碍。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过程,就是意志行为实现的过程。教师要利用动力项目本身的特点,促进心理健康。比如,经常进行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在对抗比赛中会让学生慢慢改变孤僻的性格,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学会团结互助,帮助其建立果敢、坚毅、吃苦耐劳等良好心理素质。参加游泳、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则会让学生在运动中克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而气功,太极拳运动能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克服急燥冲动,增强控制力。
(四)学校体育对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影响
体育教学为学生的行为活动和个性表现提供了条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的行为活动密不可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拥有一个较广阔的空间领域,是活动的主体,可以尽情地游戏、运动和竞争。在这个能充分活动身体与心理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个性即可得以充分地展示,又可以得到很好地培养和发展。
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为学生个性向多元性方面发展提供了条件。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不同的运动项目等,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不同作用,因而更能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个性发展需要。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作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吸引和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欲望,提高运动竞技水平;能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培养其勇敢、进取、拼搏的优良品质以及豁达洒脱的良好气质
(一)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相互的作用远不及课堂教学那么密切和严谨,学生可以更多地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又由于课外体育活动不像体育课受法定教育大纲的制约,也不像体育课那样有统一的要求。因此,活动内容更丰富多彩,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学生从中体验体育锻炼的愉悦感,愿意主动积极参加和长期坚持,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更协调和持久。
(二)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这些特点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十分吻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特长和身体素质,自主地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控制运动量,使个性特征更易在运动中表现和健康发展。如在进行一些团体项目时,同学间的感情更易建立加深,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社会高级情感亦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同时也发展和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再如,一些耐力性或大运动量的项目练习对培养和磨练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是处在动态中的。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公开性、竞争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心理健康起着特殊作用。教师要应用教学艺术,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完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必须改变传统学校体育只重视学生身体效应而忽视心理效应的错误倾向,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