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记忆中的油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记忆中的油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小作坊很多,豆腐坊、面坊、粉坊、油坊等几乎在每一个村子里都能见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村的一些小作坊也都由土变洋,由小变大,除个别的传统小作坊加工模式没有改变外,现在的农村几乎再也见不到过去小作坊的模样了。

几十年过去了,提起农村的小作坊来,油坊是我记忆中最清晰的。六十年代末,农村还是集体化生产经营,我们村叫大队,那时工副业项目很少,经济落后,物质匮乏,大队为增加集体收入,就利用几间现有的空房上了个油坊项目。

自从大队开了油坊,村子里的人不安静了,想去油坊干的人挣破了头,都认为油坊是一个肥差,干活累与不累先不说,最起码能混个肚儿圆。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时常有吃不饱肚子的时候,油坊里有喷香的热豆饼,可以充饥。邻居家的三叔是一个幸运者,因为他的力气大被安排到了油坊。从油坊飘出来的醇香扑鼻而来,我自觉不自觉地每天总是在油坊的门口转悠,真想亲口品尝一下热豆饼是什么样的味道。

一天下午,天气非常冷,邻居家的三叔,看我在油坊门口转悠,冻得直打哆嗦,就喊着我的小名,进油坊暖和。多日的期盼,在三叔的招呼下,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油坊。

蒸汽弥漫着整个油坊,四周的窗户和门都关得严严实实,大白天油坊里点着汽灯,不然看不见一丝光亮,油坊最北边支着一个大炒锅,锅前两个只穿着裤衩的男人抄着大铲在炒豆芊,仅挨着炒锅南面支了一个大灶台,灶台上坐着一个大蒸笼,蒸笼里冒着乳白色的蒸汽,这一程序是蒸炒熟的豆芊。

榨油是最原始的方法,没有榨油机,其工具非常简单,在油坊内挖两个长方形的油道,主要是用来打垛,防止油垛打赤,然后将蒸好的豆芊用油草包好,油草外面套上一个铁圈,把无数个套有铁圈的油草包,放在油道内打成垛,把油道填满,打垛的工序完成后,就可以榨油了。榨油是用从小到大无数个木塞子挤出来的,先把木塞塞进油道两头的缝间,用大锤砸,把一个又一个木塞砸进去,直把一个又一个铁圈挤到了一起,油垛里的油才不断的向外涌出。

油坊温度很高,即使是冬天温度也在三十度,冬天穿着裤衩干活,有时还汗流浃背,三叔是抡锤砸木塞的,一个油垛砸下来,要用两个多小时,要不停的砸,直到挤无缝隙,油垛里的油流净。

下油垛的豆芊成为了豆饼,此时的豆饼热软,香气扑鼻,非常好吃,一旦冷却,豆饼坚硬无比,是吃不动的。

时过境迁,油坊已经远去,豆饼的醇香也只能留在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