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史正刚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史正刚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史正刚教授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主要是肝郁、风痰、心理精神因素所致.临床应用龙胆泻肝汤合菖蒲郁金汤化裁,治以平肝熄风、健脾化痰、调畅气机、移情易志,每获良效.

关键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史正刚;经验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多见于儿童时期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临床特征为一组或多组肌肉无意识地反复抽动以及各种发声障碍,可同时伴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等问题。常表现为眨眼皱眉、抽鼻咧嘴、仰颈摇头及口中发出异声秽语等行为。长期以来,西医对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多采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偏高,长期用药,不良反应明显。本病以肌肉抽掣及喉中发出怪声或口出秽语为主要临床表现[1],可归属于中医学"慢惊风"、 "筋惕肉"、"瘛"、"抽风"、肝风"范畴。导师史正刚教授系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医学博士, 治学严谨, 学验俱丰,从事中医儿科教学及临床工作以来,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理论研究、辨证治疗等方面造诣颇丰。笔者随师学习期间亲聆教诲,感悟颇深,兹将恩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归纳如下。

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1从肝郁辩证小儿肝常有余,神气怯弱,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情志失调,五脏失和,则气机不畅,郁久化火,引动肝风。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还是责罚训斥,均可因受邪或气滞郁热而导致肝木旺盛。张莹莹等[2]从肝论治抽动-秽语综合征。其立论依据为:①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病的根源在于肝失疏泄;②肝主筋、主动,肝病及筋可表现多部位抽动症状;③抽动-秽语综合征伴有行为障碍与肝藏魂的功能失调有关。

1.2从风痰辩证小儿常易感受风邪,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禀赋不足或病后失养,损伤脾胃,脾虚不运,水湿潴留,聚液成痰,风痰互结,蒙蔽心神。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病症多变,因此依据 "怪病多因痰作祟",一般多从痰论治。

1.3从脾虚辩证小儿脾常不足,脾胃娇弱,加之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脾虚肝旺,,脾虚痰湿内生,肝旺生风生热。或者病久则土衰,土衰则木横,木横则土益衰,土败木贼,肝木亢逆而乘脾土,脾失健运,湿浊内停,湿聚成痰,风痰引动,此即所谓的"土虚木摇",故见眨眼、撮口、耸肩、吭喀;脾属土,肺属金,脾虚则土不生金,肺开窍于鼻,故见搐鼻;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均为脾虚之象。古人治肝,当先实脾。明・万全《幼科发挥》曰:"脾虚生风,虚则补之。"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究其病因,史正刚教授皆责之于"肝郁"、"风痰"、"脾虚",为风痰扰动所致,病位在肝、脾。《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杂病源流犀烛》认为,怪病多责之于痰,而脾为生痰之源。小儿脾常不足,又饮食不节,使脾运化失健,痰湿内生;小儿肝常有余,情绪易有波动,家长若宠惯溺爱,或来自社会、学习、生活的压力大,则肝气不舒,气郁化火,肝风内动;且肝、脾两脏相互影响,脾虚易致肝旺,肝亢则克伐脾土导致脾虚。风痰相挟,流窜经络,扰及咽喉,以致出现上述各种症状。总之,本病病位在肝、脾,病因病机为风痰扰动。

2治疗方药

史正刚教授根据本病病因病机,确定平肝熄风、健脾化痰、调畅气机为治疗大法。应用龙胆泻肝汤合菖蒲郁金汤化裁,方药有龙胆草、郁金、川牛膝、胆南星、石菖蒲、明天麻、僵蚕、全虫、天竺黄、远志、泽泻、防风为基础方。

在基础方上,临证可酌加熄风止痉之品,如磁石、石决明、地龙等。因多发性抽动症表现症状多样, 史正刚教授认为,临证应针对症状发生的部位不同,加用相应药物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如挤眉弄眼加、沙苑子、谷精草、密蒙花、木贼疏风明目等;抽鼻加白芷、藕节辛夷、苍耳子通窍祛邪;喉部有异声加牛蒡子、山豆根;咽赤加板蓝根、射干、草河车利咽;颈部扭动加葛根;上肢异常动作加桑枝;腹部抽动加竹茹、半夏等;跺脚加牛膝;抽动加黄柏。

3心理干预贯穿始终

史正刚教授认为由于我国现阶段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社会处于物欲横流之中,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刻,要面对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社会、家庭三种压力使儿童的心理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因此,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史正刚教授认为心理干预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向患儿家长强调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尤其强调家庭心理干预,注意对患儿的教育方法,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提高自信心,消除其自卑心理,及时纠正患儿的不良行为和动作。

4病例介绍

杨某,男,7岁,2013年3月16日就诊。患儿1年半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频繁眨眼、翻眼,时有喉中吭吭,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予"硫必利"治疗,但病情时有反复,现已停药2个月。现眨眼频作,性躁易怒,喉中痰鸣,体胖壮实,上课思想不能集中,小动作多,学习成绩不佳,舌红,苔黄腻,脉细弦滑。患儿体形较胖,平素喜食肉食。外院脑电图检查正常。诊断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辨证属脾虚痰聚,肝火内扰,治宜平肝熄风、健脾化痰。选用龙胆泻肝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龙胆草10g、郁金10g、石菖蒲10g(后下)、远志8g、川牛膝10g、胆南星8g、天竺黄8g、明天麻8g、僵蚕8g、钩藤8g、全虫5g、木贼8g、密蒙花8g、槟榔8g、枳壳8g、石决明(先煎)20g、珍珠母(先煎)20g、焦山楂8g。共10剂,1剂/d,水煎服,共200ml,分2次服完。并嘱家长做好预防调护。

2013年4月1日复诊,见患儿眨眼、喉中痰鸣等明显减少,但出现不思饮食,在原方中续加神曲8g、炒谷麦芽各8g,继服15剂。再诊时其母诉患儿眨眼、喉中痰鸣明显减轻,余症消失。一般情况尚可。3个月后回访,其母亲诉患儿未发生抽动症状。

史正刚教授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有较系统的认识,并从肝郁、风痰、脾虚方面做了初步探讨。根据这一规律,用于临床治疗取得了较明显的疗效。由于本病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无特效疗法,中医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需要家长长期的支持和配合,这一点至关重要。本病与心理精神因素有关,应注意患儿生活环境,营造欢乐愉快的氛围,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7.

[2]张莹莹,白晓玲,徐波,等. 抽动秽语综合征从肝论治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690.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