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游为学 第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游为学 第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游学”(Study Tour),这个词无论从中文还是英文的词义表达上来看,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游(Tour),二是学(Study)。它的内容融合了学习和旅行,是一种深入而有目的的旅行,同时也是一种远离传统教育的自由的学习方式,更确切地说,游学就是在异国他乡的旅行中学习新知、挖掘潜力,同时获得新鲜的旅行体验的旅程。

从广义上来说,游学既可以是现代教育意义上的青少年跨国文化交流,也可以是十年磨一剑的苦行僧式的学科考察,还可以是遇到新鲜技艺而习得一招半式的旅途拾慧。

我们最早知道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旅行事迹,就已经透露出古代东西方游学交流中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而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游学对人格养成和知识积累形成的重要作用。比如孔子,他花费14年时间,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以增进弟子学识,磨炼意志;比如徐霞客,25年几乎不间断地旅行,才铸就了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地理环境的《徐霞客游记》。仔细回想,古往今来能有所成就之人必是旅行爱好者,早期的积累也好,后期的历练也好,一不小心就名垂千古了。

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20世纪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日本在这方面可谓超前,而且足迹遍布全世界,以至于凡是亚洲面孔出现的地方,当地人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是日本人。每每思及此处,都会感到惭愧。在经历了“天朝上国”闭目塞听的那段历史之后,中国到了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才开始出现了跨国游学的苗头。虽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数急速上升,而且消费能力大得让许多国家瞠目结舌,但时至今日,我们的游学普及率仍远远不及欧美和日韩国家。

结合中国出境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确给全球消费需求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似乎大多数人只顾着“付出”却忽略了“回报”。常规旅游的消费者往往都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或者一掷千金地享受,即使“拿回”点儿什么东西来,也是人家生产的昂贵消费品,获益的还是人家。那么,怎样的旅行才能“拿回”点儿东西呢?只有游学。

游学,其实就是最大限度地将所行之路转化为私有化的认知。相较于单纯的旅行,它更有认真的态度和专业的深度;相较于单纯的留学,它更有趣味而且时间容易掌控。凡是游学归来的人,都会在心灵层面得到成长,精神状态也会饱满飞扬,更重要的是,他(她)学到了东西,“拿回”了点儿什么。

对于青少年来说,游学不失为一种必要的成长历练。通过多年的观察和长期的实践证明,游学可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文化探索和发现之旅,在探求的过程中,学思并重。一方面,拓宽眼界,能够增进对差异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传承本民族和本土的文化与历史传统;另一方面,自我提升,在陌生环境下培养起来的独立自理能力对青少年的人格养成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而在语言强化训练和知识信息捕捉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我们注意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有能力并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作投资,留学和游学也渐渐成为孩子长期培养计划中的一项。因此每年参加游学的学生人数都在逐年上升。在随机调查的72个学生中,约10%的学生上初中就会考虑游学这件事,30%左右的高中生会在高三之前实践游学的计划。74%的学生对游学的期望是观光旅行,69%的学生同时也期望有素质拓展培养,而60%的学生同时期望体验大学生活和课程。

安全风险规避和文化冲击预防

游学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方面的担忧,如坐飞机遇到的航空性中耳炎、时差和旅途导致的免疫力下降、脱水和交通事故等。因此除了游学机构提供相关的保险保障措施外,家长和学校应该在游学之前教给学生们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求生技能,不要等到不幸发生时,才迸发出对生命的尊敬和渴求。

踏上异国的第一步就是去面对生活交际上的跨文化差异。各种文化冲击都可能对刚踏上异国国土的学生们带来困扰。因此积极的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学习目的国文化及社会现状对于学生们适应异国生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也可以利用图书馆和网站充分了解目的国,也可以尽情探索自己专业外的未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