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成本与高考市场经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成本与高考市场经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70年代一本练习题、一碗绿豆汤,高考花费5毛钱;80年代考前买套好文具,花费10元钱;90年代买复习资料、喝妈妈熬的鸡汤,花费350元;00年代请家教、租宾馆,高考花费5000元;10年代请一对一补课、订营养餐、租学区房,花费4万元……”

这是最近网传很火的“高考成本变迁示意图”,它让几代人追忆起当年的高考,从5毛钱到4万元,除了物价上涨的因素,如此悬殊的变化仍然令人吃惊。

最初,高考是不算消费的,正常的读书、正常的考试,哪怕当时的高校录取率不到20%,但70年代的考生及其家长们,大多都淡定平和地对待这样一道人生岔道口,就像面对人生中的其他岔道一样。80年代的考生们及家长们,对高考的重视程度,至多体现在一套好文具或好钢笔上。笔者作为那个年代的学生,实在没有看到周围的同学受到过多特殊的待遇,就懵里懵懂地过完考季。90年代的考生妈妈们已开始注重高考这件事情了,但依据当时的条件,也无非是炖只鸡整点补品,以国人传统的爱护方式,来对待家里的这个重点。考生当时的待遇,大致与刚生完娃娃的产妇差不多。也就是在此时,高考作为消费的概念开始渐渐萌芽,并在此后十多年里,开枝散叶,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一个产业。

这个产业包括各种保健品、补脑液、高考补习班、家教、高考兴奋剂、营养餐、学区房中介、高考移民事务等可以拿上台面说的,也有包括号称“命中率”高的高考模拟试卷,文庙里的天价头香,还有方术道士们开发的各种高考吉祥物,甚至有专门“卖”各大学内部招生指标的公司等难以拿上台面来说的东西,以及护考钟点房、吸氧、高考营养套餐之类打着高考经济招牌的种种业态,这些真真假假的东西,真真实实地挤压着家长们的钱包,而家长们,无不像捐了门槛的祥林嫂,虽然受到搜刮,却还心安理得地相信:只要对孩子高考有好处,再贵也值得。

但父母们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心态,除了为那些聪明的商家提供高额利润外,另外一大作用,就是给孩子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父母在孩子高考前每一分的付出,都会成为一块无形的石头,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这种压力,再配以全社会异于常态的高压态势,使得孩子们根本无法淡然处之。

虽然有关部门一再呼吁,让孩子们放宽心态,不要把高考当成唯一的人生选择,但这些话,究竟是应该给承受压力的考生说,还是应该给制造压力的家长和社会说?这同样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