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接了新班,心理有了准备。因为前任老师已经热情地向我传经送宝:“这个班啊,抓不上手的好几个,你一定要凶。”
凶?我不会。
那堂语文课上,一个小方脸、大眼睛的男孩,斜倚着墙壁,跷着脚,爱听不听的样子。他应该就是那个“抓不上手”的辉。“辉,请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我不会!”天啊,居然和我预料的一样。他慢吞吞地站起来,低着头死活不开口读。“我不会”仿佛也成了十足的理由。请他坐下?那别的孩子怎么想?这个老师也拿他没办法,不会就不会!
“辉,我刚刚听到了你的声音,以我的经验,这么流畅的表达,还有你的音色,读课文应该让人听了很舒服。”我正视着他。“老师,他不会。”有孩子“友善”地提醒了。
我一下子明白了,辉一直就在“他不会”的暗示中被埋没着。他已经被打上了“我不会”的烙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外界给予了他太多的消极暗示,他的自我认知也陷入了“消极”的泥淖:未战而先放弃。岂止是“不会”,简直就是“不敢会”!怎么办?我在思索着……
“辉,你的声音很响亮,如果你不会,那你先跟我读,可以吗?”见我的要求不高,他嘴角上扬,点头。我读:“走在秋天。”“走在秋天。”辉虽不算太流畅,但不打结地跟读着,我顿时来了希望:“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辉重读了“更”字……
孩子们都在静静地聆听,我点了面露微笑的梓涵:“梓涵,你觉得辉读得怎样?”“很正确,一字不落。”好一个“一字不落”啊!“别的同学觉得怎么样?”“声音响亮。”“正确流利。”……“辉,听到了吗?我说听你的声音就知道你会读。你一字不落地自己读一读?”辉移了移站立的双脚,收着下巴颏儿,睁大发亮的眼睛,依然嘴角上扬,不吱声。“同学们,你们相信辉能读好吗?”“能!”好一群善良的孩子啊!
辉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憋足劲儿,“咬”着一个个字音,不多字不落字地读完了第一小节。不知是谁第一个鼓起了掌,接着掌声四起……
此事让我深有感触。当时,事情能出现“反转”,正是因为我巧妙地把我个人对辉的表扬转化为集体舆论的褒扬,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进步是全班的光荣。而要改变辉这种“容易放弃”的状态,除了要先了解背后的原因,还要帮助孩子建立“成功的想象”。
心理学大师埃里克森把人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发展的“危机”与“转机”共存。童年时期的主要冲突是勤奋与自卑。儿童若在学校里学习顺利、社会交往积极,就会赢得教师与家长更多的积极评价,这将促使他们更加勤奋与自信;儿童若学习困难、难以适应学校生活,就会受到教师与家长更多的负面评价,这将大大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辉的自我放弃无疑是前期受挫后缺少一个推手及时给他“转机”。面对他第一次“失败”,教育者并未予以应有的心灵抚慰和学习帮助,让他正视挫折,以至于使沉重的自卑感成了第二次第三次失败的前奏。如此恶性循环,一次次挫折让辉完全丧失了信心。
辉的故事催我反思。这样的孩子,表扬、激励固然需要,而他更需要的是平台、机会,自己走向成功,获得“高峰体验”。这样抗挫后再次获得的体验,比表扬和鼓励更重要。
自此之后,上课时我总是说:“给辉一个机会好吗?”让辉来朗读或是回答一些不难的小问题。当辉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次次成功时,他也常常咧着嘴迎接着大家赞许的目光。
如果就这样牵着他的手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行,他还会将“我不会”挂在嘴边吗?
(本栏责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