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化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大本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化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大本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让学生以愉悦的身心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有效参与,是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面向全体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让课堂成为学生挥洒个性的天地;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自信的舞台;合作与交流相结合,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赏识的乐园;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让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让化学课堂真正成为生的快乐大本营”。

关键词:快乐;个性发展;自主;合作交流;动手动脑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基本理念开宗明义就指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可见,让学生以愉悦的身心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有效参与,是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诙谐的教学语言,潇洒的肢体动作,课堂上有趣的化学实验等,都只能暂时让学生得到放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为例,谈谈如何能够让化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大本营”,让学生持续快乐地学习。

一、面向全体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让课堂成为学生挥洒个性的天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化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为全体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打好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化学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好新教材,积极开发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因材施教,人尽其才;要求每位教师时时关注每一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找好切入点,以便针对不同学生展开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个性”教育,力求把每一位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到最高点。

如教学前,事先在每个班物色部分中差生,布置“烧不坏的手帕”这个小实验让他们回家预先做一下,成功后上课时上讲台给全班同学演示,这样,既给这些学生以信任的暗示,又可消除他们学习化学的害怕心理,同时以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教师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就能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入学习探究的愿望,增加要努力学好化学的信心。这样就照顾了全体学生。学过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着火点这些内容之后,请同学们思考“有人使用化纤手帕在做这个实验时,结果手帕也跟着燃烧了”的原因,通过同学们的发言,进一步落实了着火点的概念和燃烧的条件,同时激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了概念,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研究学生,课堂上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学习的好坏及本节课的满意度,课后应及时反馈、作出评价,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积极深入地反思,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对那些确实在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可以利用化学课外活动的时间加以必要的补充,指导他们积极开展有关问题的深入探究;对少数在课堂学习中显得有困难的学生,课后应主动找他们谈心、聊天,授之以理,以期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积极跟上。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发展才是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在特长发展基础上的个体的最优化发展。

二、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自信的舞台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以实验为依据的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科学,而且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化学课堂中,就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去“想”,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也要让学生尽可能去“说”,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去“问”,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要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学生享受化学魅力的过程。

学生的自主性很重要,但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不可缺少,这也是考验教师在教学中的能力。

教授这节课内容,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和具有的“燃烧”“灭火”的生活经验来看,教学的难点应该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知识迁移能力”及“对着火点的理解”。在实验探究中,我们发现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主要是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是经验的抽象逻辑思维,往往缺乏充实的逻辑论证,表现出所得结论概括性水平不高、过早下结论、思维的片面性较大、缺乏克制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力消除这些缺陷,帮助学生完成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的过渡。但日常生活形成的前概念(又称错误概念),如农村学生更多地把“燃烧”与柴火、“灭火”与水等联系在一起,容易产生“着火点可以改变”等错误定式,学生往往对自己早先形成的各种前概念深信不疑,并试图将这种原有的概念迁移到新课程知识中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无视学生的前概念,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概念不仅会妨碍认知的获得,而且会导致学生更多片面的、甚至错误的概念。教师应通过具体实验现象,通过引导得出科学的结论,诊断与揭示错误概念实质,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化学概念。

所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排斥教师适宜的指导,其关键在于寻找两者恰当的结合点。这样,学生的自信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会得到更多的张扬。

三、合作与交流相结合,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赏识的乐园化学学习的合作交流,有利于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将全班步调统一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小组学生的个体活动,组里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观察、发言和评价,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就都得以充分调动,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活动的参与者。

例如学生探究实验\[实验7-1\]、\[实验7-2\]时(如右上图):

教师把学生分为六个探究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完成教师所给的表格;十分

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和完善,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结果;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和整理各小组的意见,给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以上实验探究的时候,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在相互倾听中,明白了对这个问题大家也可以有不同解释,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学生们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质疑释疑,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然后设计出实验论证或探索的方案,这个方案中学生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再进行实验操作,操作时分工协作,轮流操作、观察、记录,学习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学生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完成单个学生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在学习中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成长,形成“对话”意识和分享理解,智慧上交融、思维上互补、学习上合作,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快乐学习。

四、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让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强调动手做,但更强调动脑想。毕竟,真正的学习并非只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主要是发生在他们的头脑里。

通过动手促使学生思维,把动手过程中获得的直观感知进行内化形成表象,发现动手中的问题。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使学生的动作思维逐步过渡到具体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实验中要留有足够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还要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发现问题所在。

如在教学中,教师提问:我们应掌握有效的灭火方式,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灭火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然后学生实验: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思考为什么该方法有效。

于是同学们就会绞尽脑汁想各种办法让蜡烛熄灭。随后,灭火的原理也就顺理成章地掌握了: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

所以说,动脑是有价值的动手活动的前提,而充分、恰当的动手活动势必引发深层次的动脑活动,在化学学习中,两者的结合会相得益彰,让学生的灵性得以尽情地舒展。

总之,每一节化学课只要教师精心设计,都会充满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浓,课已完,意未尽。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发言,踊跃地参与。这样化学课堂自然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化学课堂也就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大本营”。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吴俊明,倪志刚.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化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磊.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