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新历史主义角度解析《简·萨默斯的日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新历史主义角度解析《简·萨默斯的日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当代英国女作家。2007年10月,在囊括了欧洲几乎所有文学奖项之后,她又摘得了诺 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六十余年来,莱辛的创作硕果累累,先后发表了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五十多部作品,其中无不鲜明地展示了她对种族矛盾、两性关系、老人、环境、战争等20世纪一系

列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

《简·萨默斯的日记》(The Diaries of Jane Sommers) 是多丽丝·莱辛后期重返现实主义的一部重要作品,由《一个好邻居的日记》(The Diary of a Good Neighbour, 1983)和《如果老人能够……》(?If the Old Could…,1984)两部小说组成。该部作品描写了一位漂亮时尚的中年妇女简·萨默斯与孤寡老人的莫迪之间的忘年交,以及简那没有结果的黄昏恋,以此深刻探讨了当代社会令人关注的老年人问题。

以往国内外对《简·萨默斯的日记》的评论多是从心理补偿、女性主义、心理学、反射理论或生命哲学观等方面来分析,却少有批评者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析此部作品。

新历史主义(New Historicism)1,是一种不同于旧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被称为是一种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强调文学本体论批评思潮的反拨,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它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文化和文学界,在70年代末逐渐显山露水,这种阐释文学文本历史内涵的独特方法如今已得到西方文论界的认可。新历史主义主张将历史考察带入文学研究,指出文学与历史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而非“前景”与“背景”的关系。它具备明显的批判性、消解性和颠覆性等后现代主义特征,强调主体对历史的干预和改写。在批评实践上,新历史主义跨越了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学科界限,具有多维的视野。新历史主义批评家的代表人物有:海登·怀特,格林布拉特,多利莫尔,蒙托斯,维勒等。

应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来评析《简·萨默斯日记》是十分有益的。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作者对处于后现代时期普通人命运细微的关注,处处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实深刻的洞察。表现较为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代表她“所归属的、所负责任的、本人又无法倾诉的”2 中老年人说话,该如何帮助中老年人摆脱孤独与寂寞,让他们参加工作吗,或者是送他们去养老院?不,不是的。一是作者打破传统女权主义的局限,在更广泛的层面上重新审视女性的平等自由和独立,这从小说中对两位“职业女性”的叙述及其他们丈夫的困扰便可以看出。

一、 中老年人的孤独与寂寞

作者多丽丝·莱辛在一次采访中透露,在她50多岁(小说中简的年龄)时察觉到身边的男人们不再注意她,这种受人漠视的感觉使她感触良深。不仅如此,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中老年人更是成了年轻人巴不得丢弃的包袱,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讲到了这一点:“…那时我坐下来想,他所说的正是人们常说的:他们为什么不去养老院?为何不让他们走开,远离大家的视线,让健康的年轻人看不见他们,也不用费心照顾他们。人们在想——我一直也在想——我的确这样想过,他们活着的意义何在?接下来我又想,我们又如何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呢?通过什么?工作吗?”3(24-25)不,不是的,作者莱辛回答了这些问题。

小说开篇讲到女主人公简在母亲和丈夫相继去世后陷入了一场自我身份的危机,生活了然无趣,乃至麻木不仁。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当地药店遇见了年纪老迈的单身老人莫迪。当莫迪从药房返回家时,简不由自主地跟随着她一起回到那个“栏杆摇摇欲断、楼梯残破不堪的”(13)房子。随着往来次数的增多,两个女人之间产生了微妙的感情。简开始帮助莫迪收拾房间,一开始,她简直无法忍受房子的肮脏与腥臭。不过随着她们交流的日益深入,简逐渐喜欢上了莫迪,并从心底里尊敬这位老人。从此照顾莫迪便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坚持每天帮她买东西,打扫房间,洗衣服,甚至帮她洗澡。作为报答,莫迪给简讲述她的人生经历,为简鼓足继续生活的勇气。在她们的交往中,简发现自己慢慢地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态度。这个步履匆匆的职业女性开始放慢脚步,用心去体验生活的点滴。她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寻找生活的乐趣和美好。而对于莫迪来说,在她终老前夕有人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实为一种幸福。

简正是在这种“女儿”和“朋友”的角色中,亲情、友情中“爱”的施与者里面找到了更完整的自我和生活的意义。只是不幸莫迪不久因病去世,简再度陷入了空虚迷茫。幸而这时她担当起了照顾外甥女吉尔和凯特的 责任,给予了她们母亲一样的关怀。在这个过程中,简更加懂得了如何感受生活,“我生平第一次意识到把房间收拾得近乎完美究竟有何意义……我的睡房还是那么洁净整齐,尽管我已经不在那里了”(425),“我觉得自己正通往一个新的阶段”(427)。 由此可见,作者莱辛试图通过对简和莫迪的描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使中老年人

走出孤独寂寞的,不是其对过往成功事业的追忆,更不是在养老院里数算余光,而是在家庭氛围中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

二、职业女性背后的婚姻不幸

2006年8月22日,《福布斯》资深编辑麦克尔·诺尔(Michael Noer)发表了一篇题为“别娶职业女性”(Don’t Marry Career Women)的文章4。在文中,诺尔列举众多社会学统计数据说明职业女性的婚姻更不幸福。而莱辛在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已经讲到了这一点。

小说中简是位“职业女性” (466),像一部工作机器,在她的生活中,没有什么比工作更为重要,甚至是爱情。工作使她感到年轻,充满活力和自信。“在杂志社工作,我才思迥异,处事果断,工作中我总是一马当先,勇往直前。”(P9)丈夫弗雷迪深爱着简,但简却心无旁骛,一切皆以工作为中心,未能回应弗雷迪的拳拳爱意,以致貌合神离,连简自身也意识到自己对于弗雷迪来说,更像是“没有长大的女儿,没有长大的妻子”。(P10)“我们的婚姻内容空洞虚幻……我们没有真正地结婚。”(P5)在数年夫妻生活中,两人感情淡薄,丈夫好像只是她职业生涯的“背景画面”,“年复一年,对我来说,一个始终不变的主题就是:工作,做工作,做好工作……可怜的弗雷迪,只是个背景。”(P281)简虽然意识到与丈夫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言喻的隔阂,却听之任之。弗雷迪曾试图与简交流,但是,“他无法与我沟通,因为每当他开个头,我就选择逃避。”(P6)因此,弗雷迪与简在心灵的世界里形同陌路,没有情感的共鸣和交流的愉悦。

弗雷迪死后,简遇见了理查德,一位同样娶了事业型妻子的忧郁男子。理查德后来跟简谈起他与希尔维亚的婚姻:“如果我们去度假,只是因为她知道人应该 休息,不过工作是随身携带的;如果我们晚上散步,她所思所想却都是明日的工作计划;如果我们上床,她会想如果太激情澎湃,会导致第二天早上太累影响工作。我在她的生活里有一个非常准确的位置,就那么一点位置……。”(315)

两对多么不幸的夫妻啊!那么,如何解决他们的不幸呢?莱辛在小说中成全了简和理查德的爱情了吗?没有!尽管简深深依恋着理查德,理查德也同样需要简来倾吐心声,但是,在他们分享了美好而短暂的时光之后,简选择了不改变现状,自己感受生活的珍贵,而理查德选择了回到了他的家人身边。由此我们了解了莱辛对待男女关系的辩证态度,那就是——真正的女权精神应该是努力达到男女之间平等和理智的对话与交流,让男人和女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以及与异性和谐相处的方式。

三、结语

新历史主义社会文化思潮的出现,标志着当代西方学术思想的一次重要转向。它强调将文学与非文学加以“综合研究”,反对孤立地看待历史和文学史,反对文学的纯形式分析,反对将一个时代的文学与其政治、经济、历史背景截然分开。它的出现,标志着20世纪文学研究在经历了社会中心、作者中心、作品中心、读者中心之后,重新归位于以注重历史和意识形态、政治解读的“社会中心”。应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来解析多丽丝·莱辛的作品是十分有益的。莱辛认为,“小说应该是反映社会紧迫问题的政治性文学形式,即作家的任务是提出问题,启发读者用不同方式思考”5。在《简·萨默斯的日记》中,莱辛以自己对生活既客观又理性的观察审视着人类的生存状态,为边缘中挣扎的人们呐喊,以其超前的意识为人类的命运苦苦思索。

作者简介:陈桂珍,女,福建安溪;福州大学阳光学院;350016;文学批评;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