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悟诗歌节奏,走稳古诗教学第一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悟诗歌节奏,走稳古诗教学第一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着力于研究学生感受节奏之美,从而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本文提出要自主感悟,在深入理解中感知诗歌的规律;尊重差异,在充分联想中感知节奏的灵动;拓展形式,在扎实诵读中感知节奏的趣味,从而提升诗歌教学的整体节奏。

关键词:自主感悟;充分联想;扎实诵读;诗歌节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69-01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很多教师在执教古诗时,关注更多的是诗歌的语言和形成的意境。殊不知,除了简练的语言,诗歌的节奏也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郭沫若曾经说过:“节奏对于诗歌而言,不仅是外形,也是生命。”尤其是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着力于研究学生感受节奏之美,从而使其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

一、自主感悟,在深入理解中感知诗歌的规律

很多教师对诗歌节奏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误区,他们总认为节奏是罗列在诗歌外层,只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停顿就可以了。于是,很多老师通常都是借助小斜线的方式僵化、粗暴地替学生进行生硬地划分。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学生的认知天性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好奇心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诗歌大意的整体理解,引领学生在聆听范读、自主诵读的基础上,自行感受诗歌的内在节奏。

例如,我在教学《村居》这首诗时,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而是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图片,学生看到草地上青草盎然,绿意浓郁,黄莺在天空中飞翔。随后,教师出示古诗的前两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看到的美景,并自主进行诗句节奏的划分。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读出了七言古诗“四三”的节奏。针对节奏尚不够清晰的特点,教师为学生示范朗读了第一句,成功地将诗句节奏的表达效果感知出来,形成了较好的表达效果。对于诗句中的第二行,学生模糊地意识到作者沉醉于浓浓情感之中,在读出鲜明的“四三”节奏之后,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升。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这一案例中,学生对诗歌节奏的划分,在自我认知意识的基础上,深化了认知体验,感受到七言诗句的基本结构方式。

二、尊重差异,在充分联想中感知节奏的灵动

五言诗是小学低年级诗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模式,虽然存在着“二三”划分的整体模式,但后面的“三”个字存在巨大的变数。但不管节奏如何变化,都能构建一个整体,形成相对独立的价值和意义。

以《江南》这首诗歌为例,诗歌通过“鱼戏莲叶”时各个方位的不同展现了鱼儿在水中游玩、嬉戏的场景。学生在诵读这首古诗时,已经直接将诗句读成了“二三”节奏,鱼儿彼此取乐的场景也就自然地呈现出来,脑海中也就自然浮现出急速穿梭和潜浮升降的画面。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古诗节奏的划分绝对不是僵硬、刻板的,而要紧密结合诗歌的大意,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的过程中,将自身的体悟所得展现出来,并将教学的重心聚焦在诗句最后的三个字上,于是孩子们就形成了这样两种不同的读法:1.学生直接读出“二三”节奏,少部分学生也有变式,他们的解释是我想到的鱼儿就像是排成队伍的小鱼,它们都很乖巧,排列成一支整齐的队伍,一个接着一个,所以应该这样读;2.学生将最后的三个字读成了“二一”节奏,使得整个诗句变成了“二二一”节奏模式,形成了“鱼戏/莲叶/东”,以此类推,他们认为这些小鱼都很调皮,不停地变换方向,忽而在东边捉迷藏,忽而在西边偷吃好东西……

古诗的语言是凝练的,内在的意境是无止境的。所以,教师无需将学生的思维定位在一个刻板和固定的模式上,而是要在尊重认知差异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对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划分的节奏要给予认可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灌入到古诗的体悟中来。

三、拓展形式,在扎实诵读中感知节奏的趣味

富有节奏的语言是需要大量的实践与诵读的。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控制能力还不够强,维持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加之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组织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在唤醒学生认知活力的基础上,深切感受诗歌的基本节奏与意蕴。

例如,在教学骆宾王的经典名诗《鹅》时,教师先是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提炼、整合出诗歌中表示动作的语言,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圈画出“向天歌”“浮绿水”“拨清波”等语言。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并模仿白鹅的动作进行表演,进行诗歌的诵读,将诗歌内在的语言与学生的动作匹配,形成相得益彰的表达效果。由此,学生在自己动作的支撑下,形成的已经不再是对文字的感受与思考,能够在动作的促动下真正走进诗歌的内在节奏中,感受诗歌独有的魅力。

总而言之,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应该着力从诗歌外显的节奏入手,这样才能引领学生从韵律的视角感知诗歌的内在节奏,从而借助诗歌韵律不断实现情感上的交融,从而为学生走进诗歌意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程芳.让古诗文滋养学生的心灵――关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思考与尝试[J]. 湖北教育,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