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GIS的永久性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与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GIS的永久性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与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以巫山县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为例,介绍了基本农田划定及建立的过程,利用Mapgis K9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实现基本农田质量信息、承包责任人信息的快速查询及成图,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MapGIS;基本农田;承包人引言

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是贯彻土地基本国策,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GIS软件平台功能作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后,增加基本农田专题要素,建立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实现数据库输入输出、统计查询、数据变更等功能设计要求,达到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目标。

1 总体思路

巫山县永久性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使用MapGIS K9基本农田建库系统。数据库以2012年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以及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初步确定基本农田边界,然后结合实地勘察,对初步确定的基本农田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并调查基本农田地块分户承包状况、核实土地质量等级状况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信息;最后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并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所对应的地类图斑信息;然后按照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建立属性结构,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建立数据库;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图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流程

2 数据库的建设

根据巫山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具体情况,工作主要分两条线开展,即外业调查和内业建库两条线。其中外业调查工作主要分为:准备工作、基本农田分户承包情况调查、现状地类调查、土地质量调查以及调出、调入地块核查。内业建库主要分为:形成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基本农田图斑层数据,数据库补充土地质量等级信息以及基本农田分户承包信息,加注基本农田界桩和标志牌设立的信息。

2.1 准备工作

2.1.1 资料收集

收集的资料应真实、合法、有效、齐全、实时,包括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县、乡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有关成果和审批资料。

(2)2012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

(3)基本农田划定资料

图件资料: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表册资料: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台账等表册。

文字资料:基本农田划定的相关文字资料。

(4)其他土地管理相关资料

建设项目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用地审批资料;农用地分等资料;涉及基本农田的生态退耕及灾毁资料;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相关资料。

2.1.2 制作外业调查工作底图

利用2012年变更调查成果,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与正射影像图(DOM)结合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图,把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图斑的范围标注到外业工作底图上,并在图上标识基本农田调入、调出地块。

底图要素应包括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基本农田保护界线、线状地物、地类符号、图斑号、注记等土地利用信息。

2.2 外业调查工作

2.2.1 基本农田分户承包情况调查

参考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核查基本农田地块内土地承包经营状况,具体落实每个农村土地承包户的基本农田地块空间位置。

2.2.2 基本农田的现状地类调查

基本农田现状地类调查,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进行,查清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基本农田地块现状信息,确保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图、数、实地一致。因农业结构调整、灾毁、违法占用等导致基本农田地类变化的情况,外业认真记录,结合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于年末统一开展基本农田地类变更。

2.2.3 基本农田的质量调查

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一落实基本农田图斑对应的质量等级信息,做好相应记录。

2.2.4 基本农田调出、调入地块核查

以基本农田图斑为工作单元,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实地勘察核实拟调出、调入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地类、质量等级等现状信息

(1)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依法认定的灾毁等其他原因导致基本农田面积减少后,依据批准文件复核确定占用或减少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

(2)依据核实确认占用(减少)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等级,按照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要求,结合外业调查底图,进行实地勘察,综合确定调入的基本农田地块。

2.3 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

巫山县永久性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使用MapGIS K9基本农田建库系统。在2012年变更调查数据库基础上,根据《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升级已有数据库,完善相关图层和属性结构,形成基本农田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与基本农田专题要素。基本农田专题要素包括: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基本农田保护图斑。

2.3.1 形成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数据

通过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中的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层的数据转换,与2012年变更数据库中地类图斑中耕地层套合,将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层界线落实到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基本农田位置、范围、地类等。

图2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提取技术流程图

2.3.2 形成基本农田图斑层数据

由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与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地类图斑层叠加提取获得。

图3 基本农田保护图斑提取技术流程图

2.3.3 补充数据库基本农田土地质量等级信息

质量等级信息采用已有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逐一落实基本农田图斑对应的质量等级信息,填写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结构表的质量等级代码和利用等指数。

在划定过程中,应综合评价调出、调入基本农田的质量等级信息,确保调入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不低于调出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的质量等级信息。

平均等指数计算公式:

>

式中:K1 ――划出基本农田的平均等指数;

K2 ――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的平均等指数;

Ki――第i个划出基本农田图斑的利用等指数;

Si――第i个划出基本农田图斑的面积;

Kj――第j个划入基本农田图斑的利用等指数;

Sj――第j个划入基本农田图斑的面积。

根据平均等指数,按照农用地分等确定的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划出、划入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

2.3.4 补充数据库基本农田分户承包情况

确定基本农田分户面积。基本农田图斑上图以后,根据基本农田图斑的净耕地面积,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面积为权重,采用面积平差的方法将耕地图斑面积分配到各承包户,落实各承包户保护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

2.3.5 加注基本农田界桩和标志牌设立的信息

每个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立一个标志牌,标志牌设置在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处,尽可能靠近居民点或交通要道。保护区边界拐点处立界桩。对标志牌和界桩进行定位,统一进行编号,并录入基本农田属性信息(界桩点号、界桩类型代码、界桩点类型代码)。

3 数据库成果与综合评价利用分析

3.1 划定区基本农田分布情况分析

划定区基本农田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从图可看出,官渡镇、庙宇镇、铜鼓镇、福田镇、大昌镇、双龙镇基本农田占全县总面积较高,分别为11.68%、8.14%、7.09%、7.07%、6.94%、6.24%。

3.2 划定区基本农田质量分析

运用巫山县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坐标转换、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基本农田图斑进行了质量等级赋值。巫山县基本农田质量等级按最低(Ⅱ等级)、最高(Ⅻ等级)分布。根据巫山县质量分布情况,设定Ⅹ-Ⅻ等为巫山县的优质基本农田, Ⅴ-Ⅸ等为巫山县的中等质量基本农田,Ⅱ-Ⅳ等别为巫山县较劣质基本农田。

全县质量等级较劣的基本农田占到了该县基本农田面积的34.28%,全县质量中等的基本农田占到了该县基本农田面积的60.30%,而质量较优的基本农田占到了该县基本农田面积的5.42%,中等质量的基本农田较多。平河乡、福田镇、双龙镇、官渡镇、庙宇镇、大昌镇分布着质量较好的基本农田。

4 结语

基本农田数据库建成后,使基本农田图斑空间位置与承包人、承包面积统一起来。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户,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巨大进步。同时可以根据具体地块和承包人姓名,进行数据查询和汇总,为基本农田的管理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方式。另外,通过建立的基本农田数据库可以方便的分析基本农田分布情况以及质量状况,对基本农田保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对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结构,保证耕地占卜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农业部,2009.

[2]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0.

[3]国土资源部.TD/T 1025―2010,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4]李轶平.基于gis技术的济南历城区基本农田的确定与空间定位[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5]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版)[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农业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