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策略与路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策略与路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是:树立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强化素质,提升能力。其路径是: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面向市场培养高考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94-02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既是时代、社会、学生以及家长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也是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瑞士学者戈德斯密德将就业能力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出色的人际关系技巧;对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广阔的视野。英国专家LeeHarvey则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人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则认为: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说,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我国也有学者将就业能力归纳为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等五个维度。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积累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三方面内容。其中,职业素养是基础,综合素质能力是核心,专业能力是保证。由此,我们可以把就业能力理解为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适应社会能力、道德品质与职业观”等品质在竞争中获得工作并维持工作的能力。

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新要求

随着就业环境与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和变化。

首先是修身做人,品格“至上”。品格是人性中最重要的东西。职场上真正成功的人士,必是品德高尚之人。微软公司中国区前总裁李开复把人品排在所有素质的第一,超过了智慧、创新、情商、激情等,他认为一个人的人品如果有了问题,公司就不值得去考虑是否雇佣他。一个人即使学问再好,能力再强,如果人品不好,就将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害。

其次是认识自我,身心健康。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表明,职业目标明确,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即使面临挫折,也会努力坚持,永不放弃,因而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做起事来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能够承受较繁重的工作。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更好地调节和适应工作环境、人际环境。

第三是踏实认真,敬业乐业。做事踏实认真是职场遴选人才优先考虑的条件。工作积极主动、做事不斤斤计较、不为自己找借口、敬业乐业、责任感强的人在职场是最受欢迎的,而那些动辄想跳槽,耐心不足、不虚心、办事不踏实的人,则是在职场中最不受欢迎的。经验表明,工作成效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工作的态度,与人的智力相关不大,这已成为职场上的共识。

第四是善于沟通,合作和谐。凡是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的人,必定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个性极端或太富理想的人,较难与人和谐相处。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施展,在职场中不太容易立足。只有从整体利益优先考虑,集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把事情办好,才能在职场中顺利发展。

第五是知识专精,“职感”敏锐。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所需知识越来越专业且精深。因此,专业知识掌握的水平已成为职场招聘时重点考虑的问题。职感敏锐是指职业敏感性,包括职业人对自己的兴趣、优势和不足的自知能力;包括对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新技术的采用及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的影响的感知力。职业敏感性强的人能及时收集各种信息,及时做好职业应对的准备,在职场中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第六是善于学习,开拓创新。拥有较强学习能力、善于开拓创新的职业人,职业发展必然比较迅速。在注重专业的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择人员时,更倾向于有学习能力的人。近年来很多企业在招聘人员是加考智力方面的试题,其目的就在于检测应聘者的学习能力。

三、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素养欠缺。职业素养是指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作风、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近年来一些高职毕业生生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工作上挑三拣四,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作风浮躁,缺乏爱岗敬业的进取精神。

2.专业技能不够。专业技能是高职毕业生赖以生存的资本,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有力保证。高职生对自己所要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必须具有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掌握,对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历史和现状、国内外最新信息等都要有所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其专业临近领域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和熟悉。一些高职毕业生并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常识都很缺乏,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也就不足为奇了。

3.综合素质能力有待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综合素质能力是提高高职生自身价值,取得成功的基石。综合素质能力主要包括适应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七个方面。现实生活中不少高职毕业生缺乏这样的能力,如不善表达,交流沟通力差,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就业力。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高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导致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从职业教育本身来看:一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社会上对高职教育不够了解,缺乏认同,往往视高职教育为“二等教育”;二是高职教育起步晚,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尚未形成系统而科学的高职人才观和成才观;三是政府审批高职学院仍不规范,一些中专都办不下去的学校可以改头换面成高职院校或二级学院,导致人们普遍怀疑其办学实力,从而对高职教育产生偏见,认为高职院校是最末流的学校,高职学生是素质最差的大学生。

2.从社会价值观方面来看,一是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化形成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观念,唯仕唯学、重仕轻工、重学历轻技能。人们普遍认为只有管理岗位才算作人才,而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哪怕是技术工人也不能算是人才,社会地位较低。二是社会急速变革中,新旧价值观的相互碰撞日益形成对财富的极度崇拜和热烈追捧,反而忽略和轻视创造财富的劳动,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心理也难免影响到高职大学生。

3.从高职学生的角度来看,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误区。错误的思想有三:一是“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很普遍;二是急功近利,片面强调待遇,忽视发展;三是定位过高,自视过高,不愿意放下身段,从基层做起。这都为就业提高了心理门槛。误区也有三:一是高成本、高回报。理所当然地认为上大学的工资就应该比没上大学的高,否则上大学还有啥用。二是大城市、大舞台、大发展。许多高职生择业时总喜欢盯着大城市、大企业、经济发达地区。不愿意到小城市、小企业、欠发达地区,更不愿意到基层、一线部门工作。三是求稳定、求正式。比如更愿意到国企、事业单位、更愿意坐办公室。无形当中限制了自己的择业范围,增加了就业难度。

四、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与路径

(一)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1.树立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首先,要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特点。不同职业的性质,使不同职业所扮演的角色、要承担的职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特点也同时反映出时代对职业的要求。高职生应按已选择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的训练,了解职业特点,自觉地使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最大限度地与职业特点要求一致。

第二,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习惯决定行为。良好的习惯并非是独立于其他日常生活习惯之外的全新习惯,必须根据职业的规范,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做出适当的修正或强化。事实上,高职生在学习各项基础知识和专项技能的同时,职业习惯的养成就已开始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习惯,做一个自我驱动的人至关重要。

第三,应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增强职业适应性。职业理念是指导人们职业活动的核心价值观。职业理念决定职业态度,指导职业行为。因此,高职大学生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工作既是为了个人发展,也是为社会做贡献,每个岗位都是社会需要的,劳动者最光荣;二是要树立职业自律意识,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遵循职业内部运行的职业道德规范;三是要培养职业责任心,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夯实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的基础;四是要增强职业归属感,与供职的单位融为一体,将个人的规划目标融入单位的愿景,与单位共发展。

2.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地方经济,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高职专业设置应坚持适应性与前瞻性相结合,既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又适应超前考虑未来经济发展和职业变化的需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

其次,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实际需要,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对产业发展前景详尽分析,对人才需求科学预测,大力发展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所急需的专业。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结构,实现高职“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从而为提高高职生的就业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强化素质,提升能力,侧重对高职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加强对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是高职生成才的核心,是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要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高职生能够正确对待自我和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和自然,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民族意识、国情意识,成为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人才。

其次,应强化对高职生的专业素质教育。要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课程体系的重构,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互融合;课程内容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要注意培养和挖掘高职生的创新潜质。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能为专业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第三,应强化高职生的综合能力素质。高职教育应该在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实施全方位改革创新,鼓励学生勇于实践,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深入企业,从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科研活动、社团活动、创业大赛等方面来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从而为综合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

1.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部门应继续转变观念,加大对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宏观调控力度,完善关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和流程,指导大学生的择业思想和行为,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并且创造有利条件,积极鼓励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扶持他们自主创业,健全人才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开放、有序和规范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2.要面向市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首先,改革课程体系,优化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要贴近就业市场,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重视实践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使课堂和实训地点一体化,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体系,通过学术报告、技能大赛、校企交流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队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团结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坚强冷静的择业性格。

再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要从学生入学开始,分层次、全过程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与辅导员多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使学生能够逐步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定位自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更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3.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积极提升就业能力

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形势下,高职学生应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通过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把握提升就业能力的机会,增强提高就业能力的主动性,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在不断进步中逐渐实现人生价值。

总之,提高就业能力是应对激烈的就业形势,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政府、学校和高职学生的共同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提升就业能力的长效机制,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才可逐步解决社会关注的这个焦点问题,顺利实现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静.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2)

[2]邱晶晶,马睿.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途径[J].党史文苑.2011,04.

[3]王佳.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探讨[N].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06-19.

[4]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

[5]梁正瀚.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分析——以体育专业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10).

[6]戴裕葳.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8,29;35,36.

[7]邰葆淸.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0,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