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真情人”杜丽娘形象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其中所描写的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文章通过歌颂她为爱而斗争的反抗精神,表现汤显祖“至情”的世界观。
【关键词】杜丽娘;真情
“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是明传奇中首屈一指的巨作,其作者汤显祖生活的明代晚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复杂的一个时期。政治上,中央集权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皇帝集君权相权于一身,并依靠锦衣卫、东西两厂等特务机构对官员平民加以严密监控;另一方面,作为皇帝代表的宦官与政府核心的内阁争夺权力的行为进行到了白热化程度。经济上,一方面大量土地被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兼并、而徭役繁重的百姓却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另一方面,手工业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而明王朝却对商业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压制。复杂的政治经济局面导致这一时期复杂的思想文化,一方面,封建的卫道士们为了挽救礼乐将倾的局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的钳制,积极提倡朱熹理学,高唱“女德”,表彰贞节,在精神和肉体这两方面上,压制着人作为自然人的人性发展;另一方面思想大家王阳明针对“天理”与“人欲”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心即理”的思想,又以“致良知”来取代朱熹的“格物”,突出强调了个人主体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汤显祖师承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罗汝芳,与反封建斗士李贽,佛学家达观和尚是挚友,这三人的思想主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汤显祖的人格形成。徘徊于儒、释、道思想,他构建了自己的“至情”世界观。认为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主张崇尚真性情以情抗礼,在戏曲理论方面他大力张扬戏曲艺术以情为本的特征,他的思想中注重强调人的情感需求,极具人文关怀精神
一、杜丽娘人物性格
戏曲《牡丹亭》凸显了汤显祖对人性的看法,他强调了情的价值。明确了“情”是文艺的本源。他认为将人与生俱来的“情”寄寓于文字形式中,人“情”就获得了与“道”相通的意义,汤显祖通过改编明代话本《杜丽娘暮色还魂》表达他的“至情”理论,对杜丽娘的形象进行进一步创造,塑造了一个“为情可以死,为情可以生”的“真情人”,汤显祖在《题词》中对杜丽娘评价道:“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到手画形容传于后世而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尔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今天我们就以作品中杜丽娘性格发展为切入点,解读一下这位敢想、敢爱、敢死、敢生的“真情人”。
(一)人性觉醒
杜丽娘出生名门,父母虽然宠爱她可是他们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总是用伦理道德标准来严格约束杜丽娘的言行,将杜丽娘培养成符合封建社会所认定的淑女是他们对女儿教育的最终目标。严厉的父母、迂腐的塾师、孤寂的闺阁这些抑郁的环境虽然禁锢着杜丽娘,但是却掩盖不了人性本身的光芒,《闺塾》中她从人的本性角度解读《关睢》,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男女之情的恋歌从而燃起了她内心深处潜藏的爱情火焰;在自家后花园春机盎然的美景将她内心的情感唤醒,面对迷人的春景,她不自觉地流露出赞美之情,联想到自己的情况她又道出了淡淡的伤感:“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残酷的现实禁锢着她的少女情怀,她只能寄希望于梦境中来寻求寄托,梦境中温柔的书生让她切实的体会了美好的爱情。
(二)为情而死
梦醒后的杜丽娘失望无比,期待的梦中人再也没有出现,她在苦闷的相思中度日如年,一病不起。杜丽娘为自己画像,并嘱咐春香把画像藏入太湖石底,希望有缘人可以找到它,最后在单相思下耗尽了最后的生命,直到临终前她都一直希望梦境中的爱人也能像她这样惦记着她,甚至还期盼自己能够有回生的一天来有机会实现梦中的爱情。杜丽娘的死是欲望和爱情受到压抑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结果,但是死并不能终结她的爱情,相反却为她实现理想爱情开辟了另一途径。在阎罗王殿,判官也被她的真挚爱情所感动让她去阳世寻找前缘。作为鬼魂的大胆的向柳梦梅表白了自己的爱情,为了巩固已得到的爱情她又与柳梦梅山盟海誓“生同室,死同穴”终于实现了内心一直渴望的理想爱情。为了回到真实生活中体会爱情,她又想到了复生,请求柳梦梅掘坟开棺,并再三叮咛:“你既以俺为妻,可急视之,不宜自误。如或不然,妾是已露,不敢再来相陪。愿郎留心,勿使可惜,妾若不得复生,必痛恨君于九泉之下。”这里,已成为鬼魂幽灵的杜丽娘又一次挑战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她热烈追求爱情,反抗封建制度的叛逆精神,并没有因为死亡而停止,相反她的反抗却越来越决裂。
(三)为情复生
回生后,面对“情”与“理”的冲突杜丽娘进行了不屈的反抗,为了能与柳梦梅在一起,她与父亲对质金銮殿,字字珠玑回应父亲对她二人的不满,最后连皇上也被俩人的“至情”爱情所感动,亲自为他们主婚。她毫不畏惧地面对亲生父亲甚至是最高的统治者皇帝,振振有词地说出违背封建家法,封建礼教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她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已经解脱了伦理亲情的牵制,她不惜牺牲一切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幸福,离经叛道的形象鲜明的展现在众人面前。
二、结语
汤显祖曾自称:“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它的问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汤显祖通过超越生死的离奇情节来体现宇宙万物“生生不已”的无限可能,这是“至情”更本质的特征,也是他思想超越传统理学的高明之处。杜丽娘为情而生、为情而死地执着震撼了众多青年男女的心,唤醒了他们追求自由人生的强烈意识,使人们从压抑的环境中解放出来,把握属于自我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翁明华,尤华.牡丹亭[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庞丽.生生死死为情多[J].和田师范校报,2008(28).
[3] 何慧莹.与命运抗争[J].南京大学,2007(11).
[4] 姜婷婷.从暮色还魂到生死以情[J].德州学院学报,2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