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等学校信息化教育发展新起点、新问题、新思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等学校信息化教育发展新起点、新问题、新思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育已进入全新阶段,同时也遇到诸多新的问题。因此,信息化教育的推进不能墨守陈规,应该在认清现状、明确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新的思路来探索发展中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信息化教育现状、问题和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系统推进高校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3-0009-04

新世纪,特别是2010年以来,实现信息化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中也将信息化教育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它将信息化专门列为一章,作为教育改革的十项重点区域之一。随后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就教育信息化从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保障措施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成立“教育部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负责教育信息化的具体推进工作。从学校层面来讲,随着高校本科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入、小班化教学的不断推进以及本科教育支持与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学校信息化教育工作已得到深入发展。

为认清高校信息化教育现状、理清发展思路,从而科学提出推进高校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本文结合信息化教育的相关理论,从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出发,探讨了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高等学校信息化教育是在电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国内高等学校开展电化教育相对较早。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部分学校开始利用电影、挂图、模型、幻灯等教学媒体开展教学,到20世纪80年代电影、录像、幻灯、投影教学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这对解决当时教学资源短缺、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从电化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成功转型,信息化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其发展主要体现在校园网的建设、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管理、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积累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尝试等方面,具体如下:

1.基本实现校园网全面覆盖

校园网的建设包括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部分学校就开始了校园网一期工程的建设,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基本上实现了E-mail、FTP、Telnet、WWW、BBS等网络服务功能。进入21世纪以来,部分学校又启动了“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建设工程”,加强信息整合与利用,丰富网络信息,着力构建数字化校园。截至目前部分学校重点公共区域均实现了无线网络(WLAN)覆盖,能够满足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苹果、安卓等)、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无线接入,有效地扩大了校园网的覆盖范围和接入方式,促进了校园网的应用和发展,提高了网络应用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2.现代化教室的建设与管理

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课堂教学,绝大多数高校建设了各式各样现代化教室。总体来说,现代化教室建设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大部分学校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计算机、高清晰投影和无线话筒等多媒体设备。(2)部分学校已安装了自动录播系统,通过该系统教师可以便捷地录制课堂教学视频,并进行网络资源共享,从而让知识共享成为可能。(3)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建设卓有成效,交互式多媒体教室主要包括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视等设备,其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3.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这为教师在数字化网络环境中进行课程建设、教与学互动以及教学过程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促进高等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此同时,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渠道,使得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协作与探究学习成为可能。

4.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积累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主要包括:(1)精品课程的建设,截至目前高等学校已建设了大量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精品课程,这些课程都具有丰富的视频资源和文本材料。(2)社会性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部分教师利用社会性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已经建设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3)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随着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部分学校已经拥有了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另外,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也正在系统、有序地推进。

5.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信息化教育工作推进重要因素,高等学校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过程中进行着不断的尝试。(1)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部分高校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自己的课程,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便学生在线学习。(2)课堂投票互动系统的应用。近年来课堂投票互动系统逐步在各大高校进行了推广与应用,其应用增强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与反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3)电子白板等交互式媒体的使用。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电视等新型教学媒体在中小学的成功应用,部分高校也开始注重这类媒体在小班化教学等过程中的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现状梳理,了解到截至目前部分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已初具规模,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技术条件不成熟、不稳定,管理、使用混乱等诸多问题。

1.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

受多年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很难接受信息化教学,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学只是形式的改变,只是个花样,对提高教学质量并无明显作用。加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需要教师掌握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这也是阻碍他们使用信息化手段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信息化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网络、教育平台等硬件设施的支持,更应该注重信息化教育理论水平的支撑作用,以及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都忙于教学、科研等方面,很少有时间去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理论,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实践信息化教学。

2.规划不合理,软硬件建设不完善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使用初期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设计的合理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等,具体如下:(1)校园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目前,虽然已实现了校园网的全面覆盖,但由于部分区域网速太慢,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2)课程设计缺陷。近年来信息化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工程是精品课程的建设,它的建设对推进教学信息化工作的进程具有巨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精品课程的建设和使用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课程建设标准不统一,维护更新比较慢,很多课程都没有互动模块,师生难以共同参与到网络学习过程中来;其次,精品课程的建设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使得精品课程应用率比较低。

3.目标不明确,缺乏长效使用机制

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结果是实现信息化教育,即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高度融合、创新。[2]要实现这样的结果,信息化教育手段必须要持续、高效地应用下去。当前信息化教育给学者的总体印象是:一旦有项目或任务推动的时候,教师或教育支持者可能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然而当这一项目或任务结束之后,很多老师还会回到以前的传统教学中。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积累和信息化教育水平的提升,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其发展具有间断性,难以形成长效的信息化教育使用机制,阻碍了信息化教学工作推进的效率。

4.缺乏理论指导,难以深度融合

信息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在信息化理论的指导下系统推进的过程。只有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深入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化教育。因此,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对信息化教育工作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我国著名电化教育家南国农认为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乘以现代信息技术,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如图所示。[3]

当前部分高校的信息化教学只停留在浅层的机械式应用层面,在信息化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很少考虑相应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是演示文稿的展示功能,这也只是黑板的转移,没有实现技术的深度融合。一些网络课堂也只是学生单向的观看,教师很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加强师生互动,几乎没有教师通过信息化手段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等。因此在信息化教育开展过程中,信息化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显得特别重要。

5.支持体系不完善,缺乏对教师的引导和支持

传统信息化教学手段推广的方法主要是教师培训,通过教师培训我校在推广信息化教育手段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同时我们看到由于专业背景、个人素养等方面的因素,很多教师缺乏相关信息化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加之高校教师都具有较重的科研任务,他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尝试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所以,通过教师培训在信息化教育手段推广初期效果较好,但难以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因此,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的时候,相关教辅部门对教师的引导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还没有相应的措施或机制来鼓励掌握信息化教育理念和技术的教辅人员直接参与到指导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中来。

三、推动信息化教育发展策略

在分析信息化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信息化教育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信息化教育相关理论,笔者从助教团队建设、政策支持、教辅单位管理、信息化教育研究及评估等方面提出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策略。

1.加强助教团队建设,增强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开展、管理不仅高效,而且对学生本身也是极大的锻炼。近年来助教团队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并且在助教团队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调查发现,当前助教的工作主要是协助教师的日常工作,在推动某门课程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并不明显。为提高助教对信息化教学支持,笔者认为助教团队的建设应从如下方面予以加强:首先,大力加强信息化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助教的信息化教学协助能力。其次,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助教直接参与信息化教学过程。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助教安排一定的任务,包括:协助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帮助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等方面。第三,将助教支持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工作量纳入考核指标,以提高助教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营造信息化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进信息化教育工作的进程,为落实这些政策,学校需从如下方面做起:首先,学校需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自身需求制定相应适合学校条件的信息化教育政策。其次,设置专门的领导班子来领导和督促信息化教育政策的开展和落实工作。第三,组建相关政策落实的团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具体工作。第四,校方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授课。第五,加强校内相关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开展各个环节畅通无阻。

3.加强相关辅助单位的建设与管理,为信息化教育提供相应支持

信息化教育辅助单位为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方法和理论等方面的支持,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具体来说,信息化教育辅助单位的建设应注重如下方面:首先,注重教辅人才的专业性,相关教辅人员应不仅掌握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也要熟悉当前主流的信息化教学的方法与技术,他们将带领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工作的推进。其次,发挥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作用,它是学校研究和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核心单位,学校需给以高度重视与支持。第三,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人员与教师的协调配合工作,促进教师和现教人员的紧密联系,让他们更多的辅助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第四,通过增设信息化教学选修课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化教学知识,同时,加深大家对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了解。

4.加大信息化教育研究力度,探究适合学校特色的信息化教育

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及改进是信息化教育者的重要工作。在此,笔者提出在推广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广的策略。比如,在教学互动系统的推广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立项,建立专门的课题组,在研究该课题的同时将其推广至相应的学习者;其次,通过项目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改进工作提供依据。笔者认为,只有将推广中的研究与研究中的推广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只有通过推广中的研究和研究中的推广,才能使信息技术深入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认清本校特色,明确当前需求,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通过研究、探索,寻找适合本校特色的信息化教育模式显得特别重要。

5.加强评估机制建设,促进信息化教育长效、有序发展

长效、有序的发展是信息化教育成败的关键,而相关评价机制的建设对于促进信息化教育长效、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对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评方法两个方面。[4]结合高校信息化教育特点,对信息化教育的评估需从如下方面开展。首先,重视现状评估,通过调研了解当前各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其次,加强评估与监督工作,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的评估与监督,并及时反馈某阶段的工作成果。第三,有效开展整体评估,对某阶段的工作成果与不足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与总结,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育。

四、结束语

信息化教育策略的研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因此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信息化教育策略。当前高校信息化教育正处在快速成长和转型的关键时期,此时探讨信息化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十分必要。教育改革的实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信息化教育工作的推进更是任重道远。在新形势下面对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是信息化教育工作者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信息化教育的推进策略,旨在为信息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0(1~3).

[2]周红春.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2(09).

[3]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孙德梅.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国内外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