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大学和谐教育的非经济因素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大学和谐教育的非经济因素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大学只有与时俱进地推行和谐教育方略,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本文探讨了影响大学和谐教育过程中较容易忽视的非经济因素,践行大学和谐教育,不应忽视影响和谐教育的非经济因素,和谐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大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大学教育的正确理念与科学举措,是大学教育的理想境界与奋斗目标。

关键词:大学和谐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方略;非经济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63-02

大学是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地方,在新时代条件下,大学教育发展方向与运动轨迹是当下各大学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选择正确的大学教育理念,实施科学的大学教育方略,是确保大学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和谐教育成为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脱颖而出,它推崇教育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使受教育者的才能与品质得以协同发展,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和谐与完美。如今大学只有与时俱进地推行和谐的教育方略,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对于影响到和谐教育的各个因素均不能忽视。

一、影响大学和谐教育的主要“非经济”因素

当下各个大学的和谐教育缺失的现象很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当前,我国仍是人口大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在国家财政拨款支持有限前提下,现有的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分配,间接造成大学实施和谐教育的困难。教育资源供给短缺,是我国教育供求关系基本矛盾的反映。国家财政收入的高低,必然影响制约教育投入的水平,同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虽然是造成教育不公的重要原因,但却不是唯一原因,除了经济原因,还有很多我们不能忽视的“非经济”因素。

1.和谐教育理念的偏颇。首先,大学和谐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它是对教育非功利价值的忽视。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个人、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前景,能否持有一种视野开阔,并有利于个人潜力开发,有助于国家、民族和人类朝着和平、民主与发展的教育理念,这可以说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然而,正是在这一点上,长期以来的一种狭隘观念,学校存在行政化倾向,忽略了教育的非功利价值。其次,教育理念的偏颇还体现在教育公平理念的局限性。教育的公平,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入学机会和对教育资源的占有方面,认为学生只要拥有相同的入学机会,就占有同等的教育资源或得到同样的教育,这实际上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制约实现教育公平的一系列复杂因素。教育的公平,不仅体现在起点的公平上,更应体现在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上,即教育效果要对等。对教育公平的意识没有与时俱进,忽视教育公平理念的局限,造成了人们只关注教育公平的经济因素而忽视教育公平问题中的非经济因素。大学校园是知识精英的集聚地,它不仅产生了知识和思想,还为社会提供道德理想,人们对它寄予极大的厚望,大学应充分运用知识资源和公共身份优势,强化社会公平正义理念,发挥其维护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评价制度的片面性。大学评价制度的片面性不仅体现在学生方面,也体现在教师方面。目前一些大学往往把大学教育的功能定位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方面。他们认为学生只要把专业知识掌握扎实,学校的办学目标就实现了,于是过多地强调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术的训练,弱化了校园文化建设,造成学生掌握知识的单一性。在这种导向下,学生读书也越趋于功利性,另外有的高校错误地把高等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一种单纯的职业教育,致使校园文化风气不良,很多大学生通过做生意而荒废学业的行为非常普遍,还有的高校喜欢用直接的功利性来衡量文化活动的价值,认为校园内涵建设对日益严峻学生的就业形势意义不大,正是这些教育评价取向的扭曲使许多知名高校丢失了原有的大学精神,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益处。大学自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以来尽管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对于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人文素质的教育仍不足,实际上是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在人文精神的培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及管理者是主导,学校人文环境和人文底蕴主要是由教师和管理者来营造的,正因缺乏对他们的培育,导致出现了学校管理制度缺乏人文关怀,管理水平和效率低下,某些教师浮躁,功利行为不断蔓延,某些教师道德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逐渐淡化,这给大学教育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对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全面评价,使教师评价体现出以育人为本的出发点,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个体性,以摒弃那种片面的教师评价。

3.师德教育的表面性。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形式,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所具备的思想品质。这样就规范了教师在教育实施中应该具备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和作风。公平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这是学生对教师最大期望。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诚挚对待,就会感受到相应的尊重和理解,就会增加进步的信心,获得进步的动力,从而朝着更大的目标迈进。但是现实中有部分学校未重视对教师进行公平观念的教育,有的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呈现的不公行为不加制止。在教书功利性的影响下,不少人的价值取向趋于实利,一些教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淡忘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和责任感,将教育资源留给了对自己有利的学生。从目前现状看,师德教育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未将师德教育提到重要议程,教师培育中大多也只注重对教学技巧的培训,很少关注师德教育;二是教育目标不清晰明确,没有专门制订师德教育的方案;三是宣传缺乏广度和深度,教师对师德教育意义及作用认识不足,少数教师应该以积极姿态自觉接受师德教育;四是师德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缺乏新意,同时师德教育方式单调,导致教师缺乏学习兴趣。

二、结语

大学和谐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大学教育的科学举措与正确理念,是大学教育的奋斗目标与理想境界。践行大学和谐教育,不应忽视影响和谐教育的非经济因素,青年大学生应该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培育成为理想远大、知识丰富、信念坚定、视野开阔的新一代,同时是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新一代,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灿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米切尔·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228.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9.

[3]衍健.世界一流学府看好的10项素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92.

[4]李世平.大学教育的和谐与和谐的大学教育[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38-42.

[5]关仲和.大学教育质量与现代大学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8,(5):23.

作者简介:黄丽慧(1983-),女,馆员,研究方向:大学文化与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