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职业院校课赛证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业院校课赛证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高职院校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本身教育特点,积极探索课赛证相结合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课赛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存在的意义入手,分析如何构建可赛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提出课赛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达到的目标。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课赛证 人才培养 模式

1 构建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1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职业教育人才数量逐年递增,职业教育成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职业院校为扩大院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通过不断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教育文化。职业教育之所以在发展规模上不断扩大,主要是其具有普通高等院校所没有的特点――为社会培养紧缺的人才,通过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保持学生能够较快的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为此职业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定位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完成相应的理论专业知识时让他们具有相应的技术证书以及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1.2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内在需要 职业教育改革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企业实行岗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尤其是特殊岗位要求相关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尤其是2011年《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规定了“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和“鼓励支持行业组织开展相关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因此职业院校发展课赛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在需要。

1.3 推动专业发展、服务社会经济的有力保障 课赛证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可以为职业院校专业教育发展、服务经济提供有效的保障,通过课赛证教育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获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社会工作资格证书以及丰富社会经验,总之相应专业技能的提高可以在毕业初期就能够较快的融入到企业的工作中,在实践工作中通过个人的知识以及经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实现专业技术与社会经济的融合发展,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 构建课赛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2.1 合理规划课赛证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科学规划课赛证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因此职业课赛证相融合的课程内容要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将专业课程理论、实践操作比赛以及相应的资格证书等纳入到职业教育的日常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以及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强有力的竞争砝码。职业教育教学的内容安排要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要紧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课程设置要依据岗位要求,同时教学内容要突破传统的以专业课为重点的缺陷,拓宽学生的岗位资格证书知识,提高学生的工作实践技能,实现教学课程体系的课赛证相结合。

2.2 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课赛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赛证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具有更多地灵活性,依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不能满足课赛证融合的课程体系设计的,课就是课堂理论学习、赛就是比赛,其主要是以比赛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证就是证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应岗位工作资格。因此课赛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积极地对教学法进行创新与发展。

2.2.1 实景教学法。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技能技术提高需要增加对于实物的了解,如果单靠在课堂上对于相应设备等的理论讲解,学生对其的概念只会停留在模糊的概念层面,而通过实物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与发现实物的实际问题,进而加深对于相应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

2.2.2 岗位角色扮演教学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模仿企业岗位要求进行相应的工作既能锻炼学习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兴趣。岗位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够为学生积极地营造一种工作环境氛围,增强学生对于工作职业意识的树立。比如让学生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就可以尽早的增强学生对于会计工作性质的认识以及经过一段时间后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参与会计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通过向学生设定任务,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他们需要进行合作,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工作激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了学生的工作意识和对岗位实际工作的实施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2.2.3 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学生要想获得企业响应的岗位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资格证书,学生在企业岗位工作中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充实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需要职业院校具有相应的教师队伍进行推进,因此课赛证融合模式需要具有双师型的教师,通过学校将具有理论知识的教师到企业中参与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鼓励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师傅到学校进行教学,提高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2.2.4 改革考核制度,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按照“课岗证”融通模式制定考核方案,把过去的考核以理论知识笔试为主改革成以过程考核为主。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编制反映过程考核的一体化项目考核评分表,更加注重和职业岗位要求的实践环节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考核,增加相关考核项目的比重。强调课程考核职业化,将职业资格标准及证书考核内容结合到课程内容中,做到课程考核与企业考核相一致,与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结合。

3 课赛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效果评价

课赛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与创新,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3.1 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发项目化特色教材 打造专业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库建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自主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同时组织一线教师与企业专家联合开发或编写反映工学结合的具有规范职业标准要求与认证考核标准的项目化特色教材或讲义。另外,组织教师开发、编写、教学经典案例及实践性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案例库。

3.2 提高职业教育专业的生源质量 学生参加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就业,因此学生在选择院校时他们参考的就是学习的就业率,经过课赛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应用素质和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等等,在就业市场上得到社会的肯定,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因此就会招来大量的学生选择本校,进而提高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同时经过课赛证课程体系改革也有利于专业教师的发展。

3.3 加深校企之间的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技能大赛找到了校企合作的兴奋点,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我们在开展技能大赛中以本地企业为依托,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训基地。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由企业专家参与竞赛项目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同时参与大赛的指导和考核评价活动。

4 结束语

总之,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构建课赛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而且可以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需努力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月明.高职教学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规划研究[J].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3(7).

[2]潘燕.我国民办本科院校“课证赛”一体化育人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3(7).

[3]许建民.基于“课岗证赛”深度对接的高职课程模式的创新与设计[J].中国市场,2013(45).

[4]回晓敏,丛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