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假微型海链藻的培养及应用效果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假微型海链藻的培养及应用效果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了宁波大学微藻研究室将假微型海链藻9005、9006这2种微藻在育苗室和土池培养的情况,阴雨天海链藻培养要比等鞭金藻、角毛藻、亚心型扁藻更快,在稚贝培养中海链藻的投喂效果与角毛藻相近。

关键词 假微型海链藻;培养;室内;土池;稚贝投喂;效果

中图分类号 S9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248-01

浙南温州贝类育苗场规模化育苗的品种主要有泥蚶、青蛤、缢蛏等滩涂贝类,选择的饵料单胞藻有角毛藻、金藻、扁藻等微藻品种,碰到恶劣的天气(如台风、阴雨天),这些常规微藻繁殖速度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造成减产或育苗失败。筛选营养效果优良且在阴雨天易进行大规模培养的品种是苗种生产厂家解决苗种饵料供给,保证苗种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海链藻(Thalassiosira Cleve)是一类常见的浮游硅藻,是中心纲硅藻纲下的一个大属[1-2],广泛分布于全球各种水体中,至今已经报道的海链藻种类达到160余种,我国记录的有60种左右,少部分生活在淡水或半咸水中,其他主要生活在海洋中,绝大部分海链藻的细胞直径都在20 μm以下[2-5]。宁波大学微藻研究室将假微型海链藻9005、9006这2种藻类从东海海域分离筛选出,这2种微藻均含有相当比例贝类必需的脂肪酸AA、EPA和DHA[6]。

2015―2016年波大学微藻研究室选择假微型海链藻9005、9006这2种藻类用于贝类苗种的培养。现将在育苗场进行海链藻培养和稚贝投喂试验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藻种为宁波大学微藻研究室分离筛选的假微型海链藻9005、9006。

1.2 培养方法

1.2.1 室内培养。海链藻的培养与常规藻类培养方法相同,分一级培养(5 000 mL)、二级培养(60 L的塑料白桶)、三级培养(育苗用的水泥池)。接种的浓度根据生产的需要,一级培养接种1∶1~5,二级培养1∶10~50,三级培养接种30 m3水体,接种白桶3~7桶,阴雨天接种7~10桶。培养条件温度为20~30 ℃,光照强度2 000~10 000 lx。

配方采用宁波大学微藻研究室提供的配方,营养盐配方见表1。

1.2.2 土池培养。将土池用漂白粉消毒后,曝气4~5 d,施肥,将白桶或水泥池的假微型海链藻用水泵抽入土塘,接种浓度根据天气情况来决定,经过10~15 d的培养可以用于投喂。土池培养过程中要根据天气、水色的变化情况加水和施肥,并补充藻液。

1.3 试验设计

1.3.1 阴雨天等鞭金藻、亚心型扁藻、角毛藻、假微型海链藻水泥池培养试验。水泥池扁藻接种密度为15个/μL,其余3种藻类接种密度均为20个/μL,培养5 d后计数,试验设3个平行组。

1.3.2 泥蚶稚贝投喂等鞭金藻、亚心型扁藻、角毛藻、假微型海链藻试验。选同一批次的刚附着的泥蚶稚贝贝苗,每个池子底部铺泥0.5~1.0 mm,池底面积30 m2,每池贝苗500 g,藻类每天投喂100~150个/μL,5 d翻池1次,试验设3个平行组,保证每天水质状况及管理方式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阴雨天水泥池不同藻类培养结果

在夏季高温状况下,阴雨天等鞭金藻、亚心型扁藻水泥池培养4~5 d后老化,角毛藻10 d左右出现老化,而假微型海链藻可以持续15 d以上,在加消毒海水补充营养盐后,藻类生长情况正常。由表2可知,阴雨天海链藻培养要比等鞭金藻、角毛藻、扁藻更快。

2.2 稚贝投喂不同藻类培养结果

由表3可知,假微型海链藻的投喂效果与角毛藻相近,土池藻类是假微型海链藻与其他藻类的混合,投喂的效果最佳。说明不同藻类有不同的营养组成[7-9],混合投喂比单一藻类营养更为全面、丰富。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从东海海域分离筛选出的2株假微型海链藻培养及投喂效果的试验,得出该藻类具有易培养、繁殖快、含有贝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等多种特性,可以作为各大育苗场培养亲贝、贝类苗种规模化生产的单胞藻培养品种,能有效保障苗种的培养。土池接种海链藻的培养方法可以推广到虾贝的暂养和养成,因为藻类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既可作为饵料,又可改善贝类中间暂养、虾苗暂养以及虾贝类养殖的环境[10],从而有效减少传统的养殖方式投喂烂鱼虾对水质的污染。

4 参考文献

[1] ROUND F E,CRAWFORD R M,MANN D G.The Diatoms:Biology and Morphology of the Genera[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747.

[2] FRYXELL G A,HASLE G R.Taxonomy of harmful diatoms[M]//In:Hall-egraeff G M,Anderson D M,Cembella A D(Eds.),Manual on Harmful Marine Microalgae.Paris:Imprimerie Landais(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Cultural Organization),2004:465-510.

[3] HASLE G R,SYVERTSEN E E.Marine diatoms[M]//Tomas C R.Identify in marine phytoplankton.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7:5-387.

[4] 李扬,高亚辉,吕颂辉.我国海链藻属的新记录种类Ⅰ[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7(2):286-290.

[5] LIU W,PEARCE C M,ALABI A O,et al.Effects of micr-oalgal diets on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larvae and post-larvae of the basket cockle,Clinocardium nuttallii[J].Aquaculture,2009,293:248-254.

[6] 章炜,徐继林,严小军,等.利用脂肪酸组成对26 种(株)海洋微藻聚类分析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19(4):445-450.

[7] 李荷芳,周汉秋.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的比较[J].海洋与湖沼,1999,30(1):34-40.

[8] VOLKMAN J K.Sterols in microorganisms[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3,60(5):495-506.

[9] VOLKMAN J K,BARRETT S M,BLACKBURN S I,et al.Microalgal bio-markers: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development[J].Org Geochem,1998,29(5/7):1163-1179.

[10] 刘冉,崔龙波.藻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水产养殖,2014,35(1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