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交互探究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西省著名教育学家黄恕伯老师在其讲座中阐述新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时曾经说过:新课程提倡的是“重过程”“重情感”“重生活”。让物理学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热爱科学,乐于探究。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像科学家构建、描述科学原理那样经历探究的过程,将自己的经验协调起来并纳入逻辑系统,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与原理,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都得到发展。科学探究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同时也根据一个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要学会怎样探究,学会怎样认识新事物,强调它在科学方法上的意义。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课程的不同之处,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一 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让学生自己来”,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主动积极地探索。不要担心学生做不来,一做不好,就给学生越俎代庖,而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失败也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过程,甚至失败在某些正确引导下还能成为学习动力,科学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完成探究活动。
二 注意探究的过程
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教学中,教师要花大力气去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例如,在教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时,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常见的平面镜,通过观察、回忆、讨论“照镜子”会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归纳出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其次,指导学生怎样使用手上的器材去探究他们总结出来的特点(如何选取器材,如何验证)。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成像的特点、规律,得出结论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他们得到的结论、数据并进行对比,最终形成结论。而不是只在乎“宝贵”的结论知识点。在进行以上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问学生多提问,引导思考,指导他们分工合作,完成探究的全过程,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分析、描述得出规律。
三 注重探究情境的创设
物理学的魅力在于趣味性浓,带有强烈的神秘感,而中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生事物,对任何事物都想认识,探究其中奥秘。因此,在教学时应根据其心理特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浓厚兴趣。
1.运用实验创设情境
这种方法较为直观,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述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中的汽化现象时,教师可用手蘸水在黑板上写字,过一会儿字迹没有了;讲解有关压强的概念时,请学生们把铅笔拿出来,把尖端和平端分别抵在两个手指间,用力挤压,两个手指疼痛程度不同,使他们联想到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后,再由教师讲解,这样就比刚上课就直入主题好多了;讲浮力时,先用弹簧秤称出重力相等的铁块和铁盒的重力,并强调它们的重力相等,都是铁做的。把铁块放入水中,结果铁块下沉,再问若把铁盒放入水中会怎样。学生会产生争议,然后再做实验,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通过“表演”来创设情境
教师们之间经常这样戏谈:“戏演完了(下课了)”。同年级同科教师之间会说:“今天唱哪台戏?”(今天上哪节内容)可见教师的表情、态势、语言等都可以配合实验或问题创设情境。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教授关于上课的艺术也说过:“上课像演戏一样,要进入角色。”可见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表演”来实现。当同学回答正确时,送上一句赞美的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的微笑和“请坐下,下次努力”会帮助同学消除紧张心理,鼓励他积极思考。
3.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境
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技术已经为教学提供了许多方便,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但简单直观,而且能够较为方便地把原来难于呈现的一些物理现象直接放到课堂上来,尤其能够激发现代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宇宙空间和微观世界的时候,奇妙的宏观和微观画面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四 注重教师的演示探究和情境创设
由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组织者,并将物理新课程的理念、目标贯彻和渗透于物理教学活动中。例如,演示探究摩擦起电时,笔者就叫了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来共同合作。笔者先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去靠近轻小的羽毛,全班同学看到吸引现象,接着让台上的同学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也去靠近羽毛,同学们也看到了吸引现象,接着笔者拿一根铜棒,一块化纤布让这两位同学反复摩擦,笔者让全班同学猜想、思考。大部分同学出现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我马上让台上学生把摩擦后的铜棒拿去靠近羽毛,让大家看一看现象。此刻,全班同学愣住了,怎么不吸引了呢?有同学说:“你再拿去试一下。”试了还是不行。这时有学生说:“老师还是你来。他们可能没做对。”笔者接过铜棒、化纤布,反复摩擦铜棒后,又拿去靠近羽毛,还是不吸引。笔者就此提出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它们相互摩擦不起电呢?”让学生猜想、思考、讨论,看大家有什么想法、看法和观点。最后,笔者用了一个橡胶套把铜棒的手握部分套着,再拿化纤布与铜棒摩擦后,又去靠近羽毛,让同学再看一下现象,这次铜棒吸引羽毛了,学生说:“怪了,这下为什么又吸引了呢?”让学生去猜想、思考。笔者简单地说明道理,这是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这样又给学生后面学习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留下了求知的欲望。这就是利用感性材料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