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农村小学 美术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农村小学 美术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推进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教师与家长都很重视的问题。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美术教育是不能忽略的重要课程之一。

近年来,农村教育水平虽然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与城市教育相比依然滞后,差距很大,其中,美术教育更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资源贫乏

相比城市的孩子而言,在贫乏单一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更喜欢上美术课,但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农村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却要少很多。在农村小学中,教师的配额本来就少,加上依然实行着“包班制”,以至于美术等所谓的副科科目的教师配备非常紧缺。因此,学生们的课程除了语文就是数学,偶尔的一堂美术课成了孩子们快乐的源泉,所以孩子们非常珍惜。前几年,我曾经一人教过二年级的所有课程(包班)。班里一共40多个学生,在语文与数学课上腻的时候,我就给他们上一节美术课,当时他们的高兴劲儿,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令我非常感动。从美术课中,我也感受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以及感受美、创造美的强烈愿望。如果这些孩子们也有充分接受美育的机会,应该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效。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美育,还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美术能给农村孩子们那枯燥平淡的童年增添几分缤纷的色彩。

在农村小学上美术课,孩子具备的绘画工具较少。孩子们最多只有铅笔和水彩笔之类的美术工具,而油画棒和水粉颜料则是可望而不可即。农村条件差,加上这些孩子的父母多数在外打工,对他们只有一个心愿,那便是要孩子们把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学好就行,美术用品根本不愿意为孩子买。即使有愿意买的,也得坐车去县城才能买到。我曾在中心小学教过两年美术课,在教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色彩的深浅变化练习》一课时,我在课前要求同学们准备好水粉颜料、调色盒、纸和水粉笔,结果等到上课时,只有一个学生拿了一盒水彩笔。工具不全,但课仍需要讲下去。于是,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美术用品拿出来,一边讲一边给学生进行示范。但示范之后,我看到的却是学生们一脸的迷茫。我灵机一动,说:“谁能说出教师、同学们身上的衣服都有什么颜色?”结果,学生们的兴致被调动了起来,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我又趁机问,“谁知道这些美丽的颜色是怎么形成的,又有哪几种颜色能调出这么多颜色呢?”在大家的好奇下,我将三原色的原理讲给了他们,又告诉他们在大自然中,美丽的颜色无处不在。为了让大家画出自己喜爱的颜色,我用仅有的工具让学生轮流在黑板上做画。条件的艰苦、工具的匮乏让学生们对美术这门课程充满了好奇与憧憬,也让学生们越发珍惜对美术的喜爱之情。

二、方法与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农村的美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能力有很大差异,而专业性强的课程孩子们反而听不懂。其实,我们的美术课并非要把学生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也不仅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是简单地哄孩子玩耍,而是尽量地让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进而能够创造美。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和成年人不一样的世界,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视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累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视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进行主动的再创作。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负有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各种审美意识的重要责任,但由于农村落后条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不可能以太高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而是要看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和新颖的表现力。故而,在对待学生时更需要多表扬,少指责。

另外,美术与其他各学科息息相关,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不能有“美术是副科”和“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偏见。在教师转变观念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真正达到美育的目的。

2.培养美术兴趣,促进美育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思维能力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律。美术教育是学生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感情流露。作为教师,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看到美好事物时就能有画画描述的冲动,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时会受到精神的振奋和鼓舞,所以,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激发出他们潜藏在体内的热情。比如在学习中会有个别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还有的学生创作的作品不符合教师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包容,因为艺术本来就具有多元性,若教师武断地否定学生的想法或作品,就会使学生的创作热情受到挫伤。给他们创作的自由是对他们美术学习的关怀和体贴。

兴趣往往是短暂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引导,才能将其兴趣培养成能力,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农村缺乏固定素材,有时反而是件好事,可以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先画自己喜欢的事物,慢慢积累画画的经验。我们还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再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可以乘胜进步。

缺少教具和作画工具制约着农村美术课堂的教学水平。为此,教师可以自行制作教具或者范作,为课堂服务。同时,在准备的过程中也可以调动同学来一起参与,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改变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地方资源

农村没有图书馆和多媒体,更谈不上能见识到美术大师的绘画作品,这也是农村学生美术欣赏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小学美术教材中却都有欣赏课。在这种材料匮乏的条件下,欣赏课便成了教师一个人的演绎天地,无法与学生形成互动,最终变成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令讲者乏味,听者徒感无趣。

另外,美术课程设置中还有装饰设计创作课,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讲,也是一个比较难得的课程。有句话说得好,“艺术源于生活”。装饰设计要求学生要敢于想象,敢于夸张,然而农村学生本身的基础美术素质都不高,再加上他们生活学习的环境很少能带给他们艺术创作的灵感,所以教师即使拥有大量的欣赏素材和范作,学生的思维也很难被打开,甚至可能会使其更加迷惑,思维也越发受到局限。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尽量利用农村现有的地方资源开展好课堂教学工作。比如手工课,学生没有橡皮泥来做手工练习,便可利用农村的地理条件,让他们回到儿童“玩泥巴”的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泥,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他们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雕塑,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道理。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学生们才能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同时,农村中随处可见的植物、家畜的羽毛等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来源,可以用他们来制作拼贴,往往会妙趣横生,达到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此外,教学内容要适中,训练要有层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学生少临摹,多写生,多绘画,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要求进行。低年级的学生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对观察的要求较低。如:低年级的造型练习,开始应从简单的造型画起,从简笔画开始,像水果类、动植物类等简单的简笔画,还有简单的手工制作、拼贴画等。教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由简入难,逐步加深,避免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加大难度,除了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专业知识,像素描、水粉画之类,还可做一些拼贴游戏。比如我在教《我热爱的叔叔阿姨》一课时,采用在低年级学到的拼贴法,做拼贴游戏,先贴眼睛,再贴眉毛、鼻子、嘴巴等,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另外,教师不能让学生心中有太大压力,有负担,太过专业的讲法会让学生感到画画太难,枯燥无味,从而产生畏难心理。美术课既要让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又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美术学科的专业知识。

总之,由于农村条件的特殊性,在美术教育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教师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充分开发本土资源,通过努力探索,可以变“不利”为“有利”,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搞好农村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也是学校的事,更是全民族的事业,希望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都能关心和支持这项事业,让农村美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作者单位:丁庄窦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