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下文化语境与传统戏曲在高校教育中的定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给当下的文化语境增添了新变数,一方面多元思潮为现代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血液,另一方面功利性的泛滥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巨大冲击。就传统戏曲而言,借助艺术学独立升格为学科门类的契机,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无疑会得以提高。摒弃传统戏曲教育无足轻重的错误认识,认识到它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未来就业应用性能力的提高,乃至成为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签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我们定位重视开展高校传统戏曲教育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文化语境 传统戏曲 高校教育 定位
经过艺术学界10余年的努力,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通过了将艺术学科独立升格为艺术门类的决议,从此,艺术学不再归于文学门类之下,成为新的第十三个学科门类。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分离,这也意味着以后高校艺术人才拿文学学位历史的结束。设置艺术学门类为我国艺术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自主性,以此为契机,作为艺术教育重要一环的戏剧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大,中国的高等教育正朝着全民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戏剧作为活生生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在与影视等新媒体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另一个方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作为有别于话剧样式的传统戏曲,无论是演出市场还是高校的招生,总体而言却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况。从演出看,仅就戏剧重镇上海而言,话剧的演出十分活跃,仅2010年就上演了70多出新老话剧剧目,数量上已大大超出各类戏曲演出剧目的总和,而在一年一度的艺术高招中,在种类繁多的艺术门类中,传统戏曲的招生较之影视、音乐、美术类的火爆而言相对冷清,专业性艺术院校与非专业性院校都有这样的现象。传统戏曲目前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已处于非常边缘化的境地,虽然无数专家、教授或从中西比较角度,或从提高国人民族身份认同高度出发,呼吁加强传统戏曲教育的力度,然而传统戏曲艺术在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后还是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窘况。
从外因看,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多元性,文化产业化的逐步推进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影视艺术的挤压,传统戏剧艺术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缺失,加之高校“应用性”功利化泛滥等因素,导致传统戏曲教育被高校有意无意地冷落或抛弃,传统戏曲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从内因看,这与作为高校教育对象的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识有关。多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戏曲不感兴趣,对传统戏曲价值认识不足,对传统戏曲具体内涵缺乏理解,有些学生认为传统戏曲已经过时,传统戏曲在当代大学生思想中已然出现了严重的缺失。
在此语境下,笔者认为传统戏曲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定位。
一、传统戏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举措
传统戏曲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一直没有引起重视,固然有很多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充分肯定它对人们自身修养以及个人能力方面培养的价值和意义。随着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扩张,戏剧教育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现实是无论是专业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开设戏剧专业的目的更多带有功利的色彩,只把话剧等更加接近影视表演人才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科目,对于传统戏曲则更多采取漠视的态度,最多也是作为选修课或辅修课程给予开设。
传统戏曲以其“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与艺术价值,而且还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内容。传统戏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着一定的文明程度。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净化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戏曲教育,有利于培养其完美的人格,促进其健康成长。
首先,作为一种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戏曲的形成较中国其他民间音乐形式要晚。这也使它能够广泛吸收各种音乐艺术成果,并且将民间音乐的艺术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现在依然能聆听到几百年前先人们所欣赏的音乐,就得益于传统戏曲的传唱。高校传统戏曲的教育,既能使当代大学生得到传统戏曲音乐的熏陶,也有助于传播与弘扬中国传统的音乐。其次,从传统戏曲表现的内容来看,传统戏曲是以我国的古典文学作为其创作的素材来源。传统戏曲艺术表现的古代文人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感,可以使当代大学生在阅读或聆听中接近历史、感悟传统。
可以说,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戏曲文化,吸取传统戏曲文化精髓,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近年来,文艺团体到高校举行有关传统文化的演出活动,让学生能欣赏到包括地方戏在内的传统戏曲,这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喜爱,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大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与此同时,一些非戏剧性专业院校或综合性大学也逐渐把传统戏曲文化经典列入课程,从舞台到课堂,营造出热爱传统戏曲的良好氛围。
二、传统戏曲的实践是促进未来就业应用型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
近年来,高校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已把实用价值明显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放在教育首位,忽视了人文精神教育。提升本校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倡导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来无可厚非,然而市场需要什么,大学便做什么,这显然又走向了一个极端。当代大学生学习功利主义的盛行,其结果是培养了一批缺乏人文素养的“工匠”,这反而不利于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西方戏剧教育的发达往往是教育工作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谈论对象主要是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的话剧,然而从表演的角度看,表演的威力不仅在于征服观众,作为当代大学生业余爱好,无论是影视、话剧表演,还是传统戏曲表演都有着同样的作用。戏剧对人不但有提高个人人文素养的潜在影响,还有更直接改善、提高人的表达和交际能力的作用。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看,艺术类戏剧院校的学生往往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突出重围,更容易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与他们舞台的实践不无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较之影视、话剧类的表演,中国传统戏曲的“唱、念、做、打”似乎需要更多的功底,即使作为业余爱好,传统戏曲的表演非经过一定的指导和训练不能让人满意,而我们要求非专业性戏曲院校的学生全面懂得从文本到舞台表演、舞台美术乃至音乐等各个组成部分,显然不切实际,实践过程中自然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应当相信,只要合理引导,学生的付出也会有所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