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意识淡薄、自我认知不足、职业目标模糊、职业准备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欠科学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多方面搭建沟通与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的普及和深入,着力建构服务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周艺(1980-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广西 桂林 54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立项项目“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途径拓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11MS27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087-02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在“量己力,衡外情”的情况下,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制订合理且可行的行动计划,并努力实现的过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个人,特别是缺乏职场经验的大学生避免求职、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需要教育界对此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63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25份。本文拟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从问卷的统计结果看,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清,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仍是大学生中间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回收的问卷中,仅有13.53%的学生有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其余大部分学生中,有的对职业生涯的概念和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有的则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缺乏认识。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而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着缺陷,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向学生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并帮助学生科学规划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在进入大学前很少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大学入学前对所报读专业缺乏基本了解,志愿的选择大都是家长包办,入学后才发现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相差甚远,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
(二)自我认知不足,职业目标和取向模糊
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个体对于自身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权衡。而从目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品上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上有浓厚的感性和主观色彩,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69.8%的学生是没有借助职业生涯测评体系,而是仅仅通过自我分析和听取旁人评价来完成自我认知的。自我认知的不足,使大学生在职业目标的选择上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职业选择没有坚定的信念。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时会将薪酬、工作地域和社会地位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却很少把个人能力和职业发展空间摆在首要位置;有不少学生甚至坦陈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受到亲友等人的影响。这种状况导致他们不仅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而且加剧了今后职业生涯中的盲目性。同时,自我认知的不足也直接影响到职业取向的清晰度和科学性。很多学生在选择和确立职业目标的时候,准备了多条可能的发展路径。这看似目标明确准备充分,但往往因为发展路径之间差异很大,而路径间彼此要求的个体核心能力缺乏内在联系,实则行之无效。
(三)职业准备不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调查的学生中,经常密切关注自己倾向的职业变化趋势的占23.3%,而明确了解自己倾向从事的职业的具体情况,诸如工作内容和挑战等方面的仅占22.7%。大学生对于倾向职业的了解不充分,一方面直接导致了他们在专业学习上的盲目,不知道如何合理地构建适合职业需要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导致他们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的时候方向不够明确,虽然很多学生选择了课外兼职,且不断地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并没有把这些行动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相结合,而只是单纯地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有过实践经验和初步的职业技能。所以,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面对心仪职业才发现自己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四)职业生涯规划欠科学
职业目标的模糊和职业准备的缺乏必然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笔者所了解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来看,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职业生涯规划过于主观和空洞,多数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过于注重个人的自我感觉,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人生发展的起伏情况,在计划中不仅缺乏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而且缺乏为客观环境变化而预留的调整空间;二是急功近利,不少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忽视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渐进性和阶段性,表现得盲目从众、急于求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定位是否准确,规划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职业的成败。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存在问题,固然有学生本人的主观因素,更与现今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咨询不到位等有直接联系。从以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来看,应从如下两方面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
(一)善用家庭影响,促进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的普及和深入
我们的调查中凸显的一个问题是,尽管大学生们的家庭背景不尽相同,但相当一部分学生无论是在专业还是职业的选择上,仍会深受家庭的影响。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刚起步,家长所接受教育的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大多数家长们目前还谈不上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对孩子进行指导。鉴于此,我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在此方面大做文章,利用有效方法使家长加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并积极参与、支持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从根源上促进大学生树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观念。
1.在招生宣传工作中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在报考高等学校的时候,很多家庭往往是通过招生简章以及学校网站上的专业介绍,或者仅仅是通过自身主观的喜好来确定所要报读的专业。因此,高校招生宣传资料的内容应进行丰富和拓展,在已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和毕业生就业方向等内容的基础之上,增加专业就业前景预测、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和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等内容,并用适当板块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这样考生和家长便会在选择专业时更容易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能够从就业需要的视角对所报读的专业有较为充分和理性的认识,从而减少他们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善用家校沟通渠道,合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宣传教育。家长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应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出谋献策。①一方面,高校可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机,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所学专业的介绍会,将就业的方向及前景、社会对专业的需求、专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等,详细地向家长介绍,帮助家长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另一方面,高校可通过家校联系和沟通,使家长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社会实践及职业素养情况,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并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反馈给家长,促进学校、学生及家长之间保持良好沟通,帮助学生做好切实而又理智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着力建构服务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1.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测评体系的建设。职业测评是指对未来职业的预测和评价,通过职业生涯测评体系可以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合理地调整择业和就业观。测评工具的选择需要注意科学性。目前我国多数测评工具从欧美引进,由于我国与欧美国家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这些测评工具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而互联网上的免费测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缺乏信度和效度,有的则不适用于在校大学生。为了避免学生自我认知的主观性和盲目性,高校有责任选取和引进合适的具有信度和效度的测评工具,并请专业人员做好职业测评工作,尽可能地在校内各年级学生中普及职业测评服务。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多层次、分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发展状况进行测评,以便为不同阶段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课程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既要教会学生掌握认识自我和外部环境的方法,也要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工作或者为某份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应引导学生积极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对许多高校而言,可能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两个原则:分专业和分阶段进行。分专业,指的是各专业应在坚持课程标准化的基础上,再根据专业自身特点和相关行业的需求情况和特征,开设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课程凸显专业特色及实际指导意义,从而避免过于整齐划一而流于空洞;分阶段,指的是合理安排课程时间,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相应的课时,并制定不同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职业生涯发展的全程指导。
3.构建大学生在校期间与职业环境的互动机制。高校很难闭门造车,单凭一己之力就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探索通过产学合作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道路。②产学合作是一种把学生的课程学习与有计划、有指导的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教育模式。大力倡导产学合作教学,是希望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现实之间建立起有效衔接与互动。通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获得真实、详尽、全面及最新的行业信息,主要包括岗位需求情况、职业发展状况和职业素质要求等,从而为大学生制定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客观翔实的第一手依据。通过高校与企业的联动,为大学生多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其做好相关职业准备,避免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模糊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4.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要求具备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涉及相关的专业测评手段,需要学生了解和把握职场走势与职业发展动态。要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可以通过个体咨询、心理测评、团体辅导等途径进行。目前高校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教师还很不充分,而且普遍存在业余化和兼职化的问题,其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与工作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这也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性和实效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应当培养和引进由专业教师和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力量。这支队伍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确保大部分人员取得职业指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等相关职业资格,持证上岗,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提供质量保证,避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流于形式,甚至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注释]
①张冬,,王凤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燕山大学里仁学院为例[J].职业时空,2011(8):166.
②王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