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施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施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指导思想

借助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依托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五个一”(建设125个旅游扶贫村,发展100个旅游专业合作社(公司),发展1000户农家乐,发展1000户农家客栈,发展1000户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旅游扶贫工程。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丰富品类、突出特色,强化管理、提升品质,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把乡村旅游业培育成为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以建设旅游示范村、旅游扶贫村、兴办农家乐、兴建农家客栈、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为抓手,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发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业态,通过农民的普遍参与,实现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目的。

发展原则

1坚持“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村”的原则。

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旅游扶贫村作为景点来规划设计,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产业来培育,把旅游扶贫村建成有个性、有特点、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精品,真正使乡村旅游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坚持突出主题、农民普遍参与原则。

突出“旅游扶贫”这个主题,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紧紧围绕旅游扶贫来做,尽可能吸收全体村民参与,村民既是旅游扶贫的对象,又是参与旅游发展的主力军和最大受益者。

3坚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的原则。

旅游扶贫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依托当地旅游生态环境,民俗风情,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坚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把比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4坚持留住“乡愁”,保护性开发的原则。

在旅游扶贫开发中,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充分体现“原乡”原真性,要把保护好历史遗存,留住“乡愁”作为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现在旅游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

发展目标

从2015年起到2020年,全市力争建成125个旅游扶贫村,分两个阶段实施:2015—2017年,建成65个旅游扶贫村,新增650户农家客栈,6500张标准床位。其中,2015年每县(区)各建成1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2018—2020年底,建成60个旅游扶贫村,新增600户农家客栈,6000张标准床位。发展100个旅游专业合作社(公司),发展1000户农家乐,发展1000户农家客栈,发展1000户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通过农家乐、农家客栈、旅游专业合作社、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的创建,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达到2万人,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达到5万人,力争每个扶贫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0万元,全市乡村旅游业总收入不少于50亿元。每年通过乡村旅游,直接拉动5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间接拉动1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重点任务

(一)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全面做好乡村旅游扶贫村开发建设规划。由市旅游局编制《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县区旅游局牵头,扶贫办、农业部门配合,在深入调查辖区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逐村编制《旅游扶贫村建设规划》。通过规划引领,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齐备、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扶贫村。

(二)积极探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机制。一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农户参与”为原则,鼓励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乡村旅游企业。二是按照“公司+农户”,组建乡村旅游公司、旅游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市场运作能力。三是动员农户自主创业,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

(三)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协调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大对旅游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切实改善旅游扶贫村道路、停车场、厕所、水电、通讯、旅游标识标牌等服务设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前提条件。对建成的旅游扶贫示范村加强规范管理和运营,营造良好的接待服务环境。并择优推荐申报全国或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A级旅游景区(点)。

(四)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一是依托乡村自然山水景观,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二是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三是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大力发展以农村特色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科普旅游产品。四是借助城市近郊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五是选择生态环境优越,交通方便的旅游扶贫村开发养生养老旅游产品。形成“环城依景、融产托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和业态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五)提升乡村旅游商品档次。一是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度研发加工和精包装,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二是组织村民积极开发民间工艺品,依托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发展民族服饰、傩面具、剪纸、刺绣、布鞋、绣花枕等手工艺品。三是组织开展旅游商品创新设计比赛,推进旅游商品设计创新。四是在旅游扶贫村扶持发展一批诚信规范的购物店,形成乡村旅游商品和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体系。

(六)加强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借助**美丽乡村已经形成的知名度,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销。一是编制乡村旅游营销策划,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营销,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以乡村为单位,依托当地的特色产品和民俗文化,根据不同季节,举办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节庆活动,通过对节庆活动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特色乡村旅游,拉动消费。三是系统策划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旅游活动,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观光、休闲、度假、娱乐需求。四是鼓励有条件的村积极发展智慧旅游,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按照电子商务的“**模式”,强化政府引导扶持、公司协会组织协调、农户互助共享、微媒宣传助力,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实现促农增收。

(七)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旅游、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农业、林业、扶贫、文化、工信等部门要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建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鼓励旅游企业或有资质的相关机构对农户进行运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旅游商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技能。

(八)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加强对旅游扶贫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旅游扶贫工作控制在生态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加强对示范村特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结合当地城镇化建设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对扶贫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及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领导力量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发展资金到位、分类指导到位、市场运作到位、项目落实到位、工作责任到位。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组织实施,对乡村旅游发展集中谋划、定期研究、破解难题、跟踪服务。市、县(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旅游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阶段发展任务,盯紧旅游开发项目,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督促落实开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服务意识,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合力推进旅游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施旅游扶贫工程。乡村旅游扶贫资金要争取多渠道解决。一是采取市县(区)财政补一点,帮扶部门帮一点,经营农户筹一点的办法解决。二是市、县两级旅游部门在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的旅游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贫村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推介、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补助。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旅游扶贫开发,投资发展旅游企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四是鼓励农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对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户和有资源优势、有市场潜力的乡村旅游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三)加强行业监管。加快制定《**市农家客栈星级评定标准》、《**市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标准》、《**市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和《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加强对经营单位和业主的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不断促进乡村旅游产品升级,推动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鼓励各地成立乡村旅游协会或联盟,强化行业自律和自我管理。

(四)强化考核奖惩。建立健全市、县两级旅游扶贫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考核、监督、检查、验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验收。对年度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落实好的县(区)和乡村给予表彰,对落实不好的县(区)和贫困村进行通报,并与全年扶贫攻坚工作业绩考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