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紧跟新课改变革的步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紧跟新课改变革的步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烃的衍生物》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新课改的日益推进,这部分内容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择上也要进行适度的创新与改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吸收。本文中,笔者将通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训练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四个方面的具体创新策略来对这一课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化学教学改革;烃的衍生物;创新教学

《烃的衍生物》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整个高中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的构成中,拥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与作用。由于其直接涉及有机化学的核心部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以及相关衍生题目的设计上复杂多变,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理解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亦是近年来高考化学的命题重点之一。

一、教学目标优化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部分,笔者认为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的过程应着重从能力目标来予以实现,让对学生具体能力的培养以具体问题的方式来呈现,让学生在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在学习溴乙烷的性质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思路问题模式:

第一题:溴乙烷有哪些物理性质?怎样验证其水溶性和相对于水的密度?

第二题:溴乙烷的沸点如何?

第三题:溴乙烷在水中能否实现电离?溴乙烷分子当中是否含有Br-?

为了让学生依次完成这三道题目的理解,笔者引导学生展开了这样的实验和观察过程:

第一,在盛有少量水的使馆当中加入溴乙烷,并震荡,观察其颜色、状态以及水密度――得出无色、密度高于水的结论,这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第二,将试管的下半段置于并未沸腾的热水当中,要求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观察其具体的沸腾状况――会发现液体在不超过40摄氏度的位置便能够达到沸腾状态,这是对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学生需要创设出具体的实验方法,来完成对溴乙烷沸点的探究。(高中化学教材当中对溴乙烷的物理性质有过明确的说明,学生在预习或自学教材时,可以从书中的内容得出溴乙烷的沸点在38.4摄氏度的结论,此实验虽然不能完成对溴乙烷准确沸点值的判断,但是能够得出“溴乙烷沸点不超过40摄氏度”的结论,也是间接帮助学生印证自学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待试管内沸腾后液体分层,分别取出上下层液体,加入AgNO3溶液――分层现象的出现说明溴乙烷本身不溶于水,在水中不会自我电离、更不会生成Br-,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如此实验的思路进行自主学习时,其为完成这部分知识所需的基本能力也得到了初步的培养与巩固,对于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在这个阶段教学目标也被转化成为清晰、具体和明确的一个个小问题,学生可以在尝试破解一个个小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习到这一部分知识的关键所在,将看似包含丰富体系和框架的知识内容实现高度内化和吸收。

二、教学过程创新

从有机化学部分的教材结构编写来看,其大多是以一种具体的有机物质为代表,然后着重分析其结构、性质等内容,整体上呈现出稳定性和规律性的特征。那么基于这种固定性,笔者认为教师在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时,可以采用“启发引导、自主创新”的模式来进行。比如在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基于此引导学生得出将水分子看作是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羟基关联而成的结构。那么从这个视角重新理解钠与水的反应,笔者立刻提出这样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破坏、新键生成的过程,那么既然水分子中的羟基可以断裂,那么羟基中的氢氧键会断裂吗?如何进行证明?”

很多学生基于笔者的提问,立刻陷入了对此题目的深思之中。因为带着一种怀疑、不解和疑惑的心态,所以整个思考过程也是需要依托实验来进行探索的。笔者认为要想让这一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效果,还需要格外引入合作学习的模式,让2~4人组成的小组,在相互实验、展开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得出普遍性结论、推进整个课堂教学进程。

三、训练方式创新

运用是巩固知识的最有效方法,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想达成这一效果,就必须不断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训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为学生创设能够展开锻炼、活跃思维的有效方法,进而让学生在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技能、提升知识内化能力。

比如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容量,笔者引入了这样一道题目:

“某种含三个碳原子以上的饱和一元醛A和某种一元醇B,无论以怎样的比例进行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燃烧所能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质量不变,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醇B应该符合的组合通式是 ;

(2)醇B必须满足的结构条件是 。

根据题目所示,应采取这样的思维理解方式,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醛的通式分别是CmH2m+2O和CnH2nO,要保证混合物无论以如何的比例进行燃烧,其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变,那么醇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要始终保持1:2的比例,而且其中碳与氢的质量分数也要一致。这样的题目选择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很多教师在进行化学学习尤其是总复习时,会采取“题海战术”的方式,在求全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精度的培养。笔者认为习题的选择、训练方式的采纳,在精而不在多,质量和方向的把握才是最重要的。

四、教学内容创新

高中《烃的衍生物》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从教材性质的角度来说,可以划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类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有关实验操作所必备的基础技能,第二类是有机化学机构式的确定以及分子式的计算,其中相对于第一类、第二类更是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甚至于教材当中关于此部分的说明内容也较为有限,而是大多以各种类型的试题出现的。而且从教材编排的细节来看,其在对烃、醇、醛等内容多是以归纳的形式来进行展示,比如以乙醇、甲醛等极具标志性的物质为典型,通过对这一典型性物质的物理形式、分子式结构以及化学性质等的分析,突出官能团对其自身性质的决定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同一类物质本身所具有的共同性质――这虽是一种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但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有助于学生展开自学、活跃思维的有效渠道,学生可以利用已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来对全新的知识进行自己掌握,逐渐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和思维方式。

具体来说,基于有机化学这部分教学内容本身的稳定性和固定性,笔者认为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度拆分,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展开过程,让学生逐渐自启入境、展开自学探究、达成自主交流、进行自我评价,并在教师指导拓展思维、迁移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完成自主知识迁移和知识内化的过程。

紧随新课程改革步伐,实现对传统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带给学生理解困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烃的衍生物》这部分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都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教师而言,其需要充分认知学生在思维和理解能力上呈现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部分内容、掌握要领。

参考文献:

[1]蔡晓霞.多维度促进知识内化的“烃的衍生物”习题课教学[J].中学化学,2016(1):8-9.

[2]周东.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中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研究[D]硕士.浙江师范大学,2011: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