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充分预设,期待生成的美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充分预设,期待生成的美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学是一项有计划的活动,每个学期每个单元章节要对学生完成什么样的培养任务,有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在各类教育纲领性文件和新课程标准中都有系统的表述,而且贯穿教学这项复杂活动的灵魂便是教学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为完成这一目标要构思一个教学方案,这个教学方案就是“预设”。“生成”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同一个教学方案会随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语文教学;充分预设期待生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新课程理念的研究也日渐深入,教师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碰撞产生的资源应该得到开发和利用,注重课堂生成的人越来越多,有人甚至生吞活剥地解读“生成”,并且将“预设”与“生成”当成鱼和熊掌,似乎两者只能取其一,而且偏爱“生成”的人为多。这正应了一句古语“过犹不及”,或矫枉过正。其实“预设”和“生成”不是水火不容的,重“预设”轻“生成”固然不可,如果为追求“生成”而将“预设”完全摒弃更是得不偿失。

一、教学需要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一项有计划的活动,每个学期每个单元章节要对学生完成什么样的培养任务,有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在各类教育纲领性文件和新课程标准中都有系统的表述,而且贯穿教学这项复杂活动的灵魂便是教学目标。不管教学方法如何变,媒体如何选择,最终的效果一定要体现在目标的达成上。

二、教学也需要“生成”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面对的是每一刻都在创造的鲜活的生命,而不是批量生产、规格、标号一致的建筑材料。即使没有生命的建筑材料,由不同的人设计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更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生成”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同一个教学方案会随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这包括环节的调整和内容的增删。生成性思维打破了注重接受、传承而轻视质疑、创造的实体性思维方式。生成性思维方式颠覆了课程文化代码角色,解构了求同存异的课堂模式,着眼于过程、生成、个性和创造,教师文化代言人的地位不再牢不可破,课堂成为学生勇于质疑的场所。由此可以知道,生成是动态的,有其不确定性,有时会出乎意料。

三、做好预设,期待生成的美丽

“生成”是动态的,是不可预约的,但我们在生成面前也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如果没有必要的预设,不明白何处是生成点,不仅错过美丽,有时还可能惊慌失措,这就是“不预则废”。如何才能拥有这份美丽呢?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教学智慧,还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1.学高为师

丰子恺先生在《送考》一文中说:自己被小学生诸如“穿山甲吃什么”“耶稣生时是中国的什么朝代”“无烟火药是什么东西制成的”等问题难倒时,恼羞并不成怒。因为他只是一个送考家长,一题答不出无可厚非,如果是专任老师,又涉及本专业知识,如果一一被问倒,不仅面子上挂不住,而且需要深刻反省。

2.运用教学智慧,尽享生成的美丽

课堂是有序的,也是千变万化的,有时还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有许多老师为了追求这种有序性和完成课前的预设,对这种超越目标的意外置之不理或者说“你说的问题不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重点,课后再商榷”搪塞一下。

四、预知生成点,期待美丽生成

我们所上的每堂课几乎都是有文本的,一切忽视文本的教学活动都是漂浮的。课堂的生成也基于文本,离开了文本的生成就会成为于漪老师所说的旁逸斜出,杂草丛生。那么生成点在哪里呢?

1.于争议处生成

我们都知道“诗无达诂”,其他文体的理解也不例外,有的文段的理解还有可能是多元的。

2.于文本留白处生成

有空白,就可以填补,用什么去填补?利用文中提供的信息驰骋想象,补足对话、补足情节、补足心理描写。

3.于学生敏感处生成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青少年时期又是爱情幻想最多姿多彩的阶段,“早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讲《致橡树》不能不涉及爱情观,讲《林黛玉进贾府》不能不提“宝黛初会”。这时回避解决不了问题。

4.于学生疑问处生成

教师的职能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大多数学生都有疑问的地方,就是课文的难点所在,也往往是核心所在。只有突破这一难点,才能完成预设目标。

综上所述,我觉得教学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应以充分的预设期待生成的美丽。

参考文献

[1]杨树果.生成,不可预约的美丽[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10).

[2]伍学明.教学更需要预设[J].中学语文教学,2006(08).

[3]梁万兵.问题教学,教师的智慧在哪里闪光[J].中学语文,2007(10).

作者简介:蔺光辉,男,1969年9月10日出生,大学本科,就职于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与阅读习惯研究。